蒲黄
花类
蒲厘花粉,蒲花,蒲棒花粉,蒲草黄,蒲草黄,蒲花,蒲棒花粉,蒲厘花粉
  • 性味

    甘,平

  • 味甘微辛性平

    性味

    味甘,微辛,性平

  • 味甘。 《本经》

    性味《本经》

    味甘,平

  • 味微甘,性微寒。

    性味

    味微甘

  • 性凉炒味涩。 《本草汇言》

    性味《本草汇言》

    性凉,炒味涩

  • 味甘辛,性平无毒

    性味

    性平,无毒

  • 止血化瘀通淋。用於吐血衄血咯血崩漏、外伤出血、经闭痛经脘腹刺痛跌打肿痛血淋湿痛
    数据来源:香港浸会大学中药数字化项目

    功效

    止血,化瘀,通淋,吐血,衄血,咯血,崩漏,经闭,痛经,脘腹刺痛,跌打肿痛,血淋湿痛

  • 止血化瘀通淋。用於吐血衄血咯血崩漏,外伤出血,经闭痛经脘腹刺痛跌仆肿痛札淋涩痛

    功效

    止血,化瘀,通淋,吐血,衄血,咯血,崩漏,经闭痛经,脘腹刺痛,跌仆肿痛,札淋涩痛

  • 蒲黄,性凉而利冶g洁膀肮之原,清小肠之气,故小便不通,前人所必用也。至於治血之方,血之上者可清,血之下者可利,血之滞者可行,血之行者可止。凡生用则性凉,行血而兼消;炒用则味涩,调血而且止也。 《本草汇言》

    功效《本草汇言》

    清小肠之气,小便不通,血之上,血之下,血之滞,血之行,调血

  • 蒲黄,若谣失血久者,炒用之以助补脾之药,摄血归源使不妄行。又取体轻行滞,昧甘和血,上治吐舰喀血,下治肠红崩漏。但为收功之药,在失血之韧,用之无益。若生用亦能凉血消肿。

    功效

    失血久,摄血归源,使不妄行,昧甘和血,上吐舰喀血,下肠红崩漏,用之无益

  • 蒲黄,主心腹膀脱寒热,良由血结其处,营卫不和故也。与五灵脂同用,胃气虚者,入口必吐下咽则利舌根胀痛,亦有属虚火旺者,误用前法(指同干姜未干掺),转伤津液,每致燥湿愈甚,不可不审。 《本经逢原》

    功效《本经逢原》

    心腹膀脱寒热,血结,胃气虚,入口必吐,下咽则利,舌根胀痛,转伤津液

  • 蒲黄,专人血分,以治香之气,兼行气分,故能导瘀结而治气血凝滞之病。东壁李氏员谓其凉血活血,亦以水产之品,故以为凉。颐谓蒲本清香,亦有宰味,以《本经》葛蒲辛温例之,必不可以为寒凉。蒲黄又为蒲之精华所聚,既能逐痰,则辛散之力可知。况心腹结滞之痛,新产瘀露之凝,失笑一投捷於影响,虽曰灵脂导浊,是其专职,然蒲黄果是寒凉,必非新产有痰可用。若舌疮口疮,皮肤湿痒诸病,敷以生蒲黄细粉可愈,则以细腻粘凝,自有生肌之力,非仅取其清凉也。

    功效

    专人血分,凉血,活血,寒凉,心腹结滞,新产瘀露,失笑一投,捷於影响,灵脂导浊,若舌疮口疮,细腻粘凝

  • 心腹膀脱寒热利小便止血消瘀血。 《本经》

    功效《本经》

    心腹膀脱寒热,利小便,止血,消瘀血

  • 通经脉,止女子崩中不佳,主痢血,止尿血,利水道。 《药性论》

    功效《药性论》

    通经脉,痢血,利水道

  • 治(颠倒)扑血闷排脓疮疗妇人带下月经不匀血气心腹痛,妊孕人下血坠胎,血运血耀儿枕急痛小便不通肠风泻血游风肿毒鼻洪吐血下乳止泄精血痢被血消肿生使,补血止血炒用。 《日华子本草》

    功效《日华子本草》

    扑血闷,排脓,疮疗,妇人带下,月经不匀,血气心腹痛,血运血耀,儿枕急痛,小便不通,肠风泻血,游风肿毒,鼻洪吐血,下乳,止泄精,血痢,被血消肿生使

  • 凉血活血,止心腹诸痛。 《纲目》

    功效《纲目》

    凉血,活血

  • 癌结五劳七伤停积瘀血,胸前痛即发吐颐。 《本草经疏》

    功效《本草经疏》

    癌结,五劳七伤,停积瘀血

  • 外用於创伤,湿疹。1 《现代实用中药》

    功效《现代实用中药》

    外创伤,湿疹

  • 外用治瘰疠

    功效

    瘰疠

  • 止血化瘀通淋。属止血药分类下的化瘀止血药。

    功效

    止血,化瘀通淋

  • 妇人月经过多血伤漏下不止:蒲黄90克,龙骨75克,艾叶30克。上三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煎米饮下,艾汤下亦得,日再。 《圣济总录》
     

    符方《圣济总录》

    妇人月经过多,血伤漏下不止

  • 血崩:蒲黄、黄芩各30克,荷叶灰15克。为末。每服9克,空心酒调下。 《卫生易简方》
    荷叶灰  

    符方《卫生易简方》

    血崩

  • 咯血吐血,唾血及治烦躁:生蒲黄、干荷叶等分。上为末,每服9克,浓煎桑白皮汤,放温调下,食后。 《卫生宝鉴》
    生蒲黄   干荷叶  

    符方《卫生宝鉴》

    咯血,吐血,唾血及烦躁

  • 鼻衄出血过多昏迷欲死诸药不效:生蒲黄6克,青黛
    生蒲黄  

    符方

    鼻衄,出血过多,昏迷欲死,诸药不效

  • 5克,生藕汁调作一服,即验。(《朱氏集验方》)
    生蒲黄  

    符方

    鼻衄,出血过多,昏迷欲死,诸药不效

  • 生於浅水中。分布於安徽、江苏、浙江等地。

    产地

  • 花粉为黄色粉末。体轻,放水中则飘浮水面。手捻有骨腻感,易附著手指上,气微,味淡。花粉粒类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7~29μm,表面有网状雕纹,周边轮廓线光滑,呈凸波状或齿轮状,具单孔,不甚明显。

    形态

  • 香蒲科植物水烛香蒲Typha angustifoliaL.的花粉。 黄色粉末,质轻,入水飘浮水面,手捻之有滑润感,易附於手指上。气微,味淡。草蒲黄为蒲黄花粉与花丝、花药的混合物,花丝黄棕色,不光滑。在显微镜下,可见花粉粒单生,类球形,直径24~30微米,表面有似网状雕纹,单萌发孔不甚明显。

    形态

  • 1.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蒲黄提取液对离体兔心有明显增加冠脉流量的作用。蒲黄水煎剂及以蒲黄为主的复方心舒Ⅲ号水煎剂均可使金黄地鼠夹囊微循环小动脉血流速度加快、毛细血管开放数增加;对小鼠心肌微循环也有改善作用。蒲黄对家兔心肌损害有防护作用,家兔左室支动脉结扎形成急性心肌梗塞模型,术后经用蒲黄治疗,可使家兔心肌梗塞范围缩小,病变减轻,还可使该模型家兔体内循环血小板比率升高,说明蒲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可能是其抗心肌缺血作用的机制之一。从长苞香蒲花粉中提取分离的水仙甙能明显保护垂体后叶素诱导的大鼠心肌缺血,增加小鼠心肌86Rb摄取率,推测与水仙甙的钙拮抗作用有关。大剂量蒲黄具有抗低压缺氧作用,提高动物对减压缺氧的耐受力。蒲黄醇提物可延长夹闭气管小鼠和结扎颈总动脉小鼠的心电消失时间;可使小鼠异丙肾上腺素增加耗氧致缺氧、尾iv空气的存活时间延长;但对NaNO3所致小鼠组织缺氧死亡时间无延长作用。表明蒲黄提高心肌及脑对缺氧的耐受性或降低心、脑等组织的耗氧量,对心脑缺氧有保护作用,其原理可能为阻止心肌中ATP及ADP含量降低,使大脑皮层细胞膜上Na-K-ATP
    酶及Mg一ATP酶活力增强,加速ATP分解,并使中枢抑制加强,提高缺氧耐力,还可使缺氧心、肝超氧化物歧化酶恢复或接近正常水平,提高脑组织及动脉血氧分压,降低氧耗量及乳酸含量。


    蒲黄提取物对离体蛙心、兔心有可逆性的抑制作用,高浓度时使心脏停搏於舒张状态;并有降低家兔血压的作用。蒲黄对心脏的抑制作用,可能与蒲黄中所含的槲皮素(亦是胆碱脂酶抑制剂)有关。长苞香蒲花粉中的异鼠李甙凰有提高心肌cAMP水平的活性。


    2.降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蒲黄能防止喂饲高脂动物的血清胆固醇水平增高,并能增加喂饲高脂家兔的粪便胆固醇。该作用除抑制肠道吸收胆固醇、增加粪便胆固醇外,可能还与影响体内胆固醇代谢有关。将蒲黄油、蒲黄残渣及蒲黄花粉分别喂饲食饵性高胆固醇血症家兔,结果蒲黄花粉的降血脂作用最为明显。给饲以高脂饲料的家兔每日每只加服蒲黄16g,12周后停饲高脂,继续服用蒲黄4周,给药组不仅血清胆固醇迅速下降,9周即达正常浓度,而且主动脉壁胆固醇含量减少,病变减轻。心肌内小动脉扩张,血流增加,代谢旺盛,心肌营养改善,斑块形成较少;电镜检查,可见多数兔主动脉内皮完整光滑,内膜下层正常,仅偶见极少量的细胞浸润和脂质沉积。


    实验表明,蒲黄降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是对不同环节的综合作用所致。蒲黄除可使急、慢性高血脂症家兔血清总胆固醇(TC)降低外,还可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一C)升高、前列环素(PCI2)显著下降,血栓素A2(TXA2)/PGI2升高,使两者比值维持正常。体外实验发现,蒲黄兔血清能明显促进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合成PGI2,而对脂质过氧化物的


    产生则无明显影响。蒲黄的降血脂作用还与其激活巨噬细胞功能有关。临床双盲法观察发现,蒲黄有良好的降低总胆固醇、升高HDL-C、降低血小板粘附和聚集性的作用(比
    300mg/d
    阿期匹林效果好);同时对血管内皮细胞有保护作用,并能抑制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蒲黄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及槲皮素均对降血脂和防治粥样硬化有效。含黄酮类的蒲黄组分FⅣ(含烃、碳水化合物的固醇类物质)有强烈的刺激猪动脉内皮细胞产生PGI2和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的作用,同时抑制ADP诱导血小板聚集。蒲黄中的活性成分三十一烷醇-6
    有降甘油三脂的作用;B-谷甾醇及其棕櫚酸酯是降胆固醇的有效成分;B-谷甾醇棕櫚酸酯还可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此外,B-谷甾醇葡萄糖甙、异鼠李素-3-O-a-L-鼠李糖(1→2)-B-葡萄糖甙、及槲皮素-3-O-a-鼠李糖基-B-葡萄糖甙可分别作用於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的多种环节。说明蒲黄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为各种有效成分综合作用的结果。


    3.对凝血过程的影响:


    蒲黄对凝血过程的影响结果报道不一。早期研究认为,蒲黄能使家兔血小板数目增加,凝血酶元时间缩短,有明显缩短血液凝固时间的作用。蒲黄熟用炒炭,可增加止血作用。其原因之一可能是蒲黄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芦丁、槲皮素等)在一定温度下转化为具有止血作用的鞣质。但也有报道,蒲黄炒焦后,其止血作用与生蒲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更多的报道则认为,蒲黄能抑制血液凝固过程。对31例冠心病、高血脂患者的血小板粘附性、聚集性、抗凝血酶Ⅲ活力等进行了2mo的临床疗效观察,发现蒲黄能明显地抑制血小板粘附和聚集,并能轻度增加抗凝血酶Ⅲ的活力。纤维蛋白平皿法研究发现,蒲黄水提取液及其复方失笑散有促纤溶作用,说明它能直接分解纤维蛋白,不依赖纤溶酶系的存在。其促纤溶的活性成分可能是低分子物质,走性实验有黄酮甙类物质的阳性反应。实验性颈静脉血栓模型的家兔po蒲黄水浸液后,24小时血栓溶解率显著增加;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浆纤溶酶原含量无明显变化;代表血液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的血纤维溶活力在服药2一5小时内却显著增强。


    蒲黄煎液及其提取物总黄酮、有机酸、多糖等对ADP、花生四烯酸及胶原诱、导家兔体内、外血小板聚集功能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中以总黄酮作用最强,说明黄酮类化合物为蒲黄抗血小板聚集的主要有效成分。推测蒲黄总黄酮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可能与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升高血小板内cAMP,使细胞内Ca2+浓度降低有关。上述4种被试组分对纤维蛋白原系统均无明显影响,但对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有明显的解聚作用。是否与Ca2+有关,尚待研究。蒲黄异鼠李甙Ⅱ在体内、外均能抑制由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并能明显延长复钙时间。长苞香蒲中异鼠李甙还有抗血栓形成效能。从长苞香蒲花粉中分离出多糖(分子量约为30000),低於100ug/ml
    时,可加速血浆复钙时间;较高浓度时,则抑制血浆复钙时间,其促凝血机制是由於激活了接触因子(ⅩⅡ);抗凝机制是蒲黄多糖抑制了纤维蛋白酶释放纤维蛋白肽的速率和纤维蛋白的聚集。近报道,从宽叶香蒲的干燥花粉中分离出一种新的黄酮甙和一种未知化合物,经实验有止血作用。


    4.对子宫及肠道平滑肌的作用:


    50%蒲黄注射液对豚鼠离体子宫和家兔在体子宫均有兴奋作用。小剂量使规则子宫收缩稍有增强,大剂量时子宫兴奋作用明显增强,呈不规则和痉挛性收缩。Ip2-3g/kg,对豚鼠、小白鼠中期引产有明显效果。其机制可能与直接增加子宫收缩和止血作用有关。蒲黄提取物可增强离体兔肠的蠕动,该作用可被阿托品阻断。蒲黄所含异鼠李素对小鼠离体肠管有解痉作用。蒲黄水溶性部分可用於治疗与免疫过敏及感染有关的特发性溃疡性结肠炎。还可预防动物肠粘连的形成。


    5.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长苞香蒲可使大鼠胸腺、脾脏明显萎缩,免疫应答反应受到抑制,而大剂量时又可使巨噬细胞功能显著增强,并有提高胸腺、脾脏cAMP含量的趋势,这似说明香蒲花粉具有双向调节作用。32例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类患者po同时保留灌肠蒲黄水溶部分,给药后,患者补体C3上升至正常,免疫球蛋白均下降,其中IgG下降至正常,临床症状改善,其作用似与调整免疫功能有关。


    6.其它作用:


    蒲黄水溶部分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弗氏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史密氏痢疾杆菌及2型副伤寒杆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槲皮素也具有抗菌、抗过敏、解痉等作用。蒲黄粉外敷治疗外伤性头部水肿3天平复如初。大鼠桡骨骨折断端注射蒲黄注射液,可促进愈合,加速血肿吸收、机化,骨母细胞及软骨细胞增生活跃,促进骨痂形成。但用蒲黄水溶部分浸湿纱布外敷无此作用。包括蒲黄在内的花粉对机体影响是非特异性的,可促进生长、提高机体运动能力、改善记忆功能、延缓衰老,可使机体在不利条件因素下所出现的生理及生化上的变化转向正常或趋向正常方向发展,是一种优良的致适应剂。蒲黄醇提物能延长小鼠的游泳和爬杆时间,有抗疲劳作用。还可明显消除家兔腹水。现场人体验证,对预防急性高山反应效果显著。蒲黄能活血祛瘀,常用於血瘀经痛,产后恶露不下,血瘀腹痛。近代临床报道用於冠心病有效,对合并血脂高者也有一定降脂作用。单味蒲黄对降低冠心病人胆固醇和血小板粘附率有较好的作用。对功能性子宫出血、血尿、便血及咳血、鼻衄,有减少出血的作用。临床认为对产后子宫的收缩作用,较益母草为佳。

    药理

  • 具有改善心肌微循环、降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促进凝血作用,兴奋子宫平滑肌,对肠道平滑肌有解痉作用,抑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有抗炎、抗菌、抗过敏、溶血作用。

    药理

  • 1.狭叶香蒲,花粉主含黄酮类成分:香蒲新甙(typhaneoside)即异鼠李素-3-O-2G-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甙[O-2G-α-L-rhamnopyranosyl(1-2)-α-L-rhamn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山柰酚-3-O-2G-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甙[kaempferol-3-O-2G-α-L-rhamnopyranosyl(1-2)-α-L-rhamn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异鼠李素-3-O-α-L-鼠李糖基(1-2)-β-D-葡萄糖甙[isorhamnetin-3-O-α-L-rhamnosyl(1-2)-β-D-glucoside],山柰酚-3-O-α-L-鼠李糖基(1-2)-β-D-葡萄糖甙[kaempferol-3-o-α-L-rhamnosyl(1-2)-β-D-glucoside],槲皮素-3-O-α-L-鼠李糖基(1-2)-β-D葡萄糖甙[quercetin-3-O-α-L-rhamnosyl(1-2)-β-D-glucoside],槲皮素(quercetin),山柰酚(kaempferol),异鼠李素(isorhamnetin),柚皮素(naringenin)。还含甾醇类成分:β-谷甾醇(β-sitosterol),β-谷甾醇葡萄糖甙(β-sitosterolglucoside),β-谷甾醇棕櫚酸酯(β-sitosterolpalmitate)。又含7-甲基-4-三十烷酮(7-methyl-4-TCMLIBiacontanone),6-三十三烷醇(6-TCMLIBiTCMLIBiacontanol),二十五烷(pentacosane)。还含多糖TAA、TAB、TAC,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57000、80000、86000,TAA由半乳糖(galactose),半乳糖醛酸(galacturonicacid),阿拉伯糖(arabinose),鼠李糖(rhamnose),木糖(xylose)按摩尔比2.7:6.5:6.6:2.7;1.0构成,TAB由半乳糖、半乳糖醛酸、阿拉伯糖、鼠李糖按摩泉比2.3:2.4:8.7:1.0构成,TAC由半乳糖、半乳糖醛酸、阿拉伯糖、鼠李糖按摩尔比1.7:1.7:5.2:1.0构成。另含天冬氨酸(asparticacid),苏氨酸(threonine),丝氨酸(serine),谷氨酸(glutamicacid),缬氨酸(valine),精氨酸(arginine),脯氨酸(proline),胱氨酸(cystine),色氨酸(TCMLIByptophane)等氨基酸和钛、铝、硼、匐、铬、铜、汞、铁、碘、钼、硒、锌等微量元素。又含挥发油,基中主成分为:2,6,11,14-四甲基十九烷(2,6,11,14-teTCMLIBamethylnonadecane),棕櫚酸甲酯(methylpalmitate),棕櫚酸(palmiticacid),还含2-十八烯醇(2-octadecenol),2-戊基呋喃(2-pentylfuran),β-蒎烯(β-pinene),8,11-十八碳二烯酸甲酯(methyloctadeca-8,11-dienoate),1,2-二甲基苯(1,2-dimethoxybenzene),1-甲基萘(1-methylnaphthalene),2,7-二甲基萘(2,7-dimethylnaphthalene)等共63个组分。
    2.宽叶香蒲,花粉主含黄酮类成分:柚皮素,异鼠李素,槲皮素,异鼠李素-3-O-(2G-α-L-吡喃鼠李糖基)-芸香糖甙[isorhamnetin-3-O-(2G-α-L-rhamnopyranosyl)-rutinoside]即香蒲新甙,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甙{quercetin-3-O-α-L-rhamnopyranosyl(1-2)-[α-L-rhamn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异鼠李素-3-O-芸香糖甙(isorhamnetin-3-O-rutinoside)即是水仙甙(narcissin),异鼠李素-3-O-新橙皮糖甙(isorhamnetin-3-O-neohesperidoside),山柰酚-3-O-新橙皮糖甙(kaempferol-3-O-neohesperidoside)。又含与狭叶香蒲相同的多种氨基酸。还含狭叶香蒲类似的微量元素,但缺钛而多钴、铅。又含有有机酸:甲酸(frmicacid),乙酸(aceticacid),丙酮酸(pyruvicacid),乳酸(lacticacid),苹果酸(malicacid),琥珀酸(succinicacid),柠檬酸(ciTCMLIBicacid)。
    3.长苞香蒲,花粉主含黄酮类成分:柚皮素,异鼠李素-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葡萄糖甙,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葡萄糖甙;异鼠李素-3-O-(2G-α-L-吡喃鼠李糖基)芸香糖甙,槲皮素-3-O(2G-α-L-吡喃鼠李糖基)芸香糖甙,导师鼠李素-3-O-新橙皮糖甙,山柰酚-3-O-新橙皮糖甙。雄花序中分得异鼠李素,槲皮素,异鼠李素-3-O-芸香糖甙和香蒲甙,后者中甙元和糖的联接方式是异鼠李素-3-O-葡萄糖,鼠李糖,鼠李糖甙。花粉中还含甾醇类成分:β-谷甾醇,β-谷甾醇棕櫚酸酯,5α-豆甾烷-3,6-二酮(5α-stigmastan-3,6-dione)。又含烷及烷醇类成分:二十五烷,6-三十一烷醇(6-henTCMLIBiacontanol),6,21-二十九烷二醇(6,12-nonacosanediol),6,8-二十九烷二醇(6,8-nonacosanediol),6,10-二十九烷二醇(6,10-nonacosanediol)。另含缬氨酸,天冬氨酸,亮氨酸(leucine),丙氨酸(alkanine),赖氨酸(lysine),组氨酸(histidine)等氨基酸和与狭叶香蒲类似的微量元素,但缺钛而多铊、砷。雌花序中含香草酸(vanillicacid),反式的对-羟基桂皮酸(p-hydroxycinnamicacid),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acid),琥珀酸,对羟基苯甲醛(p-hydroxybenzaldehyde),甘露醇(mannitol),反式-3(4-羟基苯基)-丙烯酸-2,3-二羟基丙酯[3-(4-hydroxyphenyl)-propenoicacid-2,3-dihydroxypropylester],棕櫚酸,硬脂酸(stearicacid),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acid),香蒲酸(typhicacid)。
    此外,同属植物蒙古香蒲(TyphadavidianaHand.-Mazz.)的花粉含柚皮素,异鼠李素,槲皮素,异鼠李素-3-O-(2G-α-L-鼠李糖基)-芸香糖甙,槲皮素-3-O(2G-α-L-鼠李糖基)-芸香糖甙,异鼠李酸-3-O-芸香糖甙,异鼠李素-3-O-新橙皮糖甙,山票酚-3-O-新橙皮糖甙。并含与狭叶香蒲相同的氨基酸和类似的微量元素,但缺钛而多铊。

    成份

  • 主要含黄酮及甾类成分。此外,尚含有挥发油、多糖、酸类、香蒲新苷、山柰酚、异鼠李素、柚皮素、山柰酚-3-阿拉伯糖苷、3-谷固醇和烷类等化合物。

    成份

  • 夏季采收蒲棒上部的黄色雄花序,晒干后辗轧,筛取花粉。炮制方法:1.生蒲黄:揉碎结块,过筛,除去杂质。2.蒲黄炭:取净蒲黄粉末,置锅内用武火炒至全部黑褐色,但须存性,喷淋清水,将结块揉碎,过筛。(本品易复燃,须放凉l-2日,仔细检查后方能贮存)

    加工采集

  • 1.性状鉴别:术品为黄色细粉,质轻松,易飞扬,手捻之有润滑感,入水不沉。无臭,味淡。以色鲜黄,润滑感强,纯净者为佳。2显微鉴别:花粉粒单生(东方香蒲,花粉粒集为4合体),类球形,直径24-30μm,表面有似网状雕纹,单萌发孔不明显。:3.中药化学鉴定:(1)取本品0.1g,加乙醇5ml,温浸,滤过。取滤液1ml,加盐酸2-3滴,镁粉少许,溶液渐显樱红色。(检查黄酮)(2)取本品0.2g,加水10ml,温浸,滤过。取滤液1ml,加三氯化铁试液1滴,显淡绿棕色。

    签别

  • 生用或炒炭。

    炮制

  • 1.孕妇慎服。2.《本草衍义》:不可多食,令人自利,不益极虚人。3.《品汇精要》:妊娠不可生用。4.《本草经疏》:一切劳伤发热,阴虚内热,无瘀血者禁用。

    宜忌

  • 孕妇忌服。

    宜忌

  • 蒲黄毒性较低,小鼠ipLD50为35.57g/kg。蒲黄可引起豚鼠过敏,试管试验有溶血作用。还可使小白鼠红细胞及白细胞总数减少。本品虽无明显副作用,但可收缩子宫、故孕妇不宜服用。服用生蒲黄常致胃部不适,食欲减退。

    副作用

  • 临床应用於产褥期,於产后开始口服生蒲黄末,每日3次,每次3g,连续3天,以观察其对子宫的收缩作用。据31例产妇的服药结果,产后3日宫底平均下降4.71cm,而对照组(未服药)30例平均下降3.64cm;同时服用生蒲黄后产妇的恶露亦渐减少。认为所谓法瘀作用,其本质似在於收缩子宫;并认为蒲黄除能收缩子宫外,还有止血作用。此外,作者还根据蒲黄的作用及临床观察结果,对蒲黄生用活血行血,炒黑止血及阴虚、无瘀忌用的说法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蒲黄无炒黑的必要,主张一律生用力陆床应用除孕妇外,一般无所禁忌.

    临床应用

  • 用量4.5~9克。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用治各种出血症、瘀滞痛症,如瘀滞胸痛、胃脘疼痛以及产后瘀痛、痛经;血淋、血痢等。

    临床应用

  • 书籍引用

    《名老中医朱南孙经验集》

    《证治汇补》

    《杂症会心录》

    《素问识》

    《华佗神方》

    《本草求真》

    《竹林寺女科秘方》

    《证治准绳·幼科》

    《证治准绳·疡医》

    《证治准绳·类方》

    《证治准绳·杂病》

    《本草纲目》

    《金匮名医验案精选》

    《辨证录》

    《幼幼集成》

    《明医杂著》

    《神农本草经》

    《妇人良方集要》

    《古今名医汇粹》

蒲黄 之 中药

蒲黄 之 植物

蒲黄 之 方剂

还有26个已折叠,点击查看更多

蒲黄 之 药方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