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简 介:药学著作,五十二卷,明·李时珍撰,刊于1590年。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
作者:明 李时珍
共 1820 章节 194.02万+字数

草部第十九卷 草之八 香蒲
《本经》上品)蒲黄《本经》上品)
【释名】甘蒲(苏恭)、醮石(《吴普》),花上黄粉名蒲黄
恭曰∶香蒲即甘蒲,可作荐者。春初生,取白为菹,亦堪蒸食。山南人谓之香蒲,以菖蒲臭蒲也。蒲黄即此蒲之花也。
【集解】《别录》曰∶香蒲生南海池泽。蒲黄生河东池泽,四月采之。
颂曰∶香蒲蒲黄苗也。处处有之,以泰州者为良。春初生嫩叶,未出水时,红白色茸茸然。取其中心入地白 ,大如匕柄者,生啖之,甘脆。又以醋浸,如食笋,大美。《周礼》谓之蒲菹,今人罕有食之者。至夏抽梗于丛叶中,花抱梗端,如武士棒杵,故俚俗谓之蒲槌,亦曰蒲厘花。其蒲黄,即花中蕊屑也。细若金粉,当欲开时便取之。市KT 以蜜搜作果食货卖 时珍曰∶蒲丛生水际,似莞而褊,有脊而柔,二、三月苗。采其嫩根,瀹过作 ,一宿可食。亦可炸食、蒸食及晒干磨粉作饼食。《诗》云∶其蔌伊芳何?惟笋及蒲。是矣。八、九月 收叶以为席,亦可作扇,软滑而温。
【正误】弘景曰∶香蒲方药不复用,人无采者,南海人亦不复识。江南贡菁茅,一名香茅,以供宗庙缩酒。或云是薰草,又云是燕麦,此蒲亦相类耳。
恭曰∶陶氏所引菁茅,乃三脊茅也。香茅燕麦、薰草,野俗皆识,都非香蒲类也。蒲一名蒲笋(《食物》)、蒲儿根(《野菜谱》)。
【气味】甘,平,无毒。时珍曰∶寒。
【主治】五脏心下邪气,口中烂臭,坚齿明目聪耳。久服轻身耐老(《本经》)。去热燥,利小便(宁原)。生啖,止消渴(汪颖)。补中益气和血脉(《正要》)。捣汁服,治妊妇劳热 烦躁胎动下血(时珍。出《产乳》)。
【附方】旧一新一。
妒乳乳痈蒲黄草根捣封之,并煎汁饮及食之。(昝殷《产宝》)
热毒下痢∶蒲根二两,粟米二合,水煎服,日二次。(《圣济总录》)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