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豆
果实/种子类
挟剑豆,刀豆子,大戈豆,大刀豆,刀鞘豆,刀凤豆,刀板仁豆,刀巴豆,马刀豆,刀培豆,卡肖,挟剑豆,刀豆子,大刀豆,刀鞘豆,大戈豆
  • 性味

    甘,温

  • 无毒。 《纲目》

    性味《纲目》

    甘,平,无毒

  • 性味

    甘,温

  • 内服:煎汤,9-15g;或烧存性研未。

    用法

  • 温中下气利肠胃止呕吐益肾补元气
    数据来源:香港浸会大学中药数字化项目

    功效

    温中下气,利肠胃,止呕吐,益肾补元气

  • 温中下气益肾补元。主虚寒呃逆肾虚腰痛' class=' text-red-500'>肾虚腰痛。用於虚寒呃逆肾虚腰痛胃痛

    功效

    温中下气,益肾补元,虚寒呃逆,肾虚腰痛,肾虚,腰痛,胃痛

  • 健脾。 《滇南本草》

    功效《滇南本草》

    健脾

  • 温中下气利肠胃止呃逆益肾补元。 《纲目》

    功效《纲目》

    温中下气,利肠胃,止呃逆,益肾补元

  • 补肾散寒下气利肠胃止呕吐。治肾气虚损肠胃不和呕逆腹胀吐泻

    功效

    补肾,散寒,下气,利肠胃,止呕吐,肾气虚损,肠胃不和,呕逆,腹胀,吐泻

  • 胸中痞满腹痛疗肾气不归元痢疾。 《四川中药志》

    功效《四川中药志》

    胸中痞满,腹痛,疗肾气不归元,痢疾

  • 温中下气止呕。属温里药。

    功效

    温中,下气,止呕

  • 刀豆子二粒,包於猪腰子内,外裹叶,烧熟食。, 《重庆草药》
     

    符方《重庆草药》

    肾虚腰痛

  • 老刀豆,文火焙干为末,酒服三钱。,
     

    符方

    鼻渊

  • 刀豆子研粉,每次一钱半,开水冲服。 《湖南药物志》
     

    符方《湖南药物志》

    小儿疝气

  • 扭伤腰痛:刀豆15克,泽兰、苦楝子各12克,煎服。 《安徽中草药》
    苦楝子  

    符方《安徽中草药》

    扭伤腰痛

  • 百日咳:刀豆10粒,甘草3克,加冰糖适量,水1杯半,煎至l杯,去渣,顿服。:21) 《江西中医药》
     

    符方《江西中医药》

    百日咳

  • 鼻窦炎:老刀豆焙干研末。每次6克,早晚各1次,黄酒冲服。 《安徽中草药》
     

    符方《安徽中草药》

    鼻窦炎

  • 久痢:刀豆蒸熟,砂糖蘸食。 《本草用法研究》
     

    符方《本草用法研究》

    久痢

  • 冷呃:刀豆子,炙存性,酒服3克。 《兰台轨范》
    刀豆子  

    符方《兰台轨范》

    冷呃

  • 栽培於气候温暖地带。主产於江苏、安徽、湖北、四川等地。

    产地

  • 干燥种子扁肾形或扁椭圆形,长2.5~3.5cm,宽1~2cm,厚0.5~2cm。表面淡红色或红紫色,略有光泽。边缘有灰黑色线形种脐,长1.5~2cm,宽约2mm,种脐上有白色膜状珠柄残余;近种脐一端有凹点状的珠孔,另端有深色合点,种脐与合点间有隆起的种脊。种皮革质,內表面棕绿色而光亮;子叶两片,黄白色,油润。无臭,味淡嚼之有豆腥气。

    形态

  • 豆科植物刀豆Canavalia gladiata (Jacq.) DC.的成熟种子。 扁卵形或扁肾形,长2~3.5厘米,宽1~2厘米,厚0.5~1.5厘米。表面淡红色、红紫色或黄褐色,少数类白色或紫黑色,略有光泽,微皱缩,边缘具灰黑色种脐(习称"黑眉"),长约种子的3/4,宽约2毫米,其上有类白色膜片状珠柄残余,近种脐的一端有凹点状珠孔,另端有深色的合点,合点与种子脐间有隆起的种脊。质硬,难破碎。种皮革质,内表面棕绿色,平滑,子叶黄白色,胚根位於珠孔一端,歪向一侧。气微,味淡,嚼之具豆腥气。

    形态

  • 刀豆球蛋白,是植物凝血素,具有强力促有丝分裂作用,能较好地促淋巴细胞转化反应,选择性激活抑制性T细胞;刀豆毒素还有脂氧酶激活作用。

    药理

  • 本品主要含凝集素、氨丙基、氨丁基刀豆四胺、刀豆球蛋白A、刀豆氨酸、羽扇豆醇、没食子酸等成分。

    成份

  • ①《四川中药志》:胃热盛者慎服。

    宜忌

  • 胃热盛者慎服。

    宜忌

  • 用量4.5~9克,煎服;或烧存性研末。用治脾胃虚寒所致呃逆、呕吐、肾虚腰腿酸痛无力等。

    临床应用

  • 《本草撮要》足阳明

    归经

    胃,肾,《本草撮要》,手,足阳明

【相关连结】
【其他参考】

刀豆 之 中药

刀豆 之 植物

刀豆 之 方剂

还有44个已折叠,点击查看更多

刀豆 之 药方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