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牡丹汤
泻下剂
  • 大黄四两,(12g),牡丹一两,(3g),桃仁五十个,(9g),冬瓜仁半升,(30g),芒硝三合,(9g) 《金匮要略》
    大黄   牡丹皮   桃仁   芒硝  
    数据来源:香港浸会大学中药数字化项目

    方剂《金匮要略》

  • 水煎服,芒硝溶服。

    用法

  • 泻热破瘀散结消肿。,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右少腹疼痛拒按,按之其痛如淋,甚则局部肿痞,或右足屈而不伸伸则痛剧小便自调,或时时发热自汗恶寒舌苔薄腻而黄,脉滑数
    数据来源:香港浸会大学中药数字化项目

    功效

    泻热破瘀,散结消肿,肠痈初起,湿热瘀滞,屈而不伸,伸则痛剧,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恶寒,舌苔薄腻,脉滑数

  • 大黄泻热逐瘀,荡涤肠中湿热瘀毒瘀热同治
    泻热逐瘀的常用组合
    丹皮清热凉血,活血祛瘀瘀热同治
    泻热逐瘀的常用组合
    芒硝泻热导滞,软坚散结,既助大黄荡涤实热,又能消散痈疮
    桃仁活血破瘀,散结消肿
    冬瓜仁清肠利湿,引湿热从小便去,并能排脓消痈

    方解表

  • 本方所治之肠痈为湿热与气血互结而成。右少腹疼痛拒按,甚或肿痞,是湿热瘀滞,肠络不通。喜屈右足而不伸,伸则痛剧,为缩脚肠痈。按之痛如淋,而小便自调,是与淋证的鉴别。或时时发热,自汗恶寒,是肠痈已成,气血郁滞,营卫不和使然。舌苔黄腻,脉滑数,是湿热之征。湿热瘀滞之肠痈,治当泻热利湿,破瘀消痈。

    病机

  • 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湿热血瘀肠痈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右下腹疼痛拒按,舌苔黄腻,脉滑数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於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肠梗阻、急性胆道感染、胆道蛔虫、胰腺炎、急性盆腔炎、输卵管结扎后感染等属湿热瘀滞者。
    3.注意事项:凡肠痈溃后以及老人、孕妇、产后或体质过於虚弱者均应慎用或忌用。

    运用

  • 书籍引用

    《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心典》

    《金匮名医验案精选》

【相关连结】

大黄牡丹汤 之 方剂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