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蛇咬:三白草茎叶捣烂,外敷患处。 《湖南药物志》
蛇咬
生於潮湿地及近水处。主产於江苏、安徽、江西等地。
多年生湿生草本,高30-90厘米。地下茎有须状小根。茎直立,或下部伏地,粗状,无毛。单叶互生,纸质,密生腺点,基部与托叶合生成鞘状,略抱茎;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5-14厘米,宽3-7厘米,先端尖或渐尖,基部心形,略成耳状或稍偏斜,全缘或近全缘,绿色,两面无毛,基出5脉;花序下的2-3片叶常於夏初变为白色,呈花瓣状;叶柄长1-3厘米。总状花序生於茎上端与叶对生,长10-20厘米,白色;总状花梗及花柄有毛;苞片倒披针形或近匙形,长约2毫米,边生细毛;总花梗及花柄均有毛;花两性,无共被,出自花苞基部;雄蕊6,花药长圆形,略短於花丝;雌蕊1,由4心皮联合而成,子房圆形,柱头4,向外反曲。蒴果近球形,直径约3厘米,表面多疣状凹起,熟后顶端开裂。种子多数,圆形。花期5-8月,果期6-9月。
三白草科植物三白草Saururus chinensis (Lour.) Bail.的地上部分。 根茎圆柱形,稍弯曲,有分枝,长短不等;表面灰褐色,粗糙,有节及纵皱纹,节上有须根,呈环节状,节间长约2厘米,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类白色,粉性。茎呈圆柱形,有纵沟4条,一条较宽广;断面黄色,纤维性,中空。单叶互生,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15厘米,宽2~10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心形,全缘,基出脉5条;叶柄较长,有纵皱纹。总状花序於枝顶与叶对生,花小,棕褐色。蒴果近球形。气微,味淡。
具有中枢抑制和抗精神病作用。三白草乙醇提取物可降血糖。三白草洗液对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白念珠菌、淋球菌均有抑制作用。三白草还有抗滴虫、镇痛、止痒、利尿、清热消炎、止咳祛痰等作用。
含挥发油。根、茎、叶均含可水解鞣质。叶含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金丝桃苷、异槲皮苷等。另含槲皮苷、三白草酮等成分。
脾胃虚寒者忌。
用量15~30克,水煎服;鲜者适量,或捣汁饮。外用捣烂敷患处。用治小便不利、淋沥涩痛、白带、尿路感染、肾炎水肿;外治疮疡肿毒、湿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