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平。 《汤液本草》
气平
入足太阴、阳明经。 《本草汇言》
入心、脾二经。 《本草再新》
,
理元气,去气郁。
理元气
适用於头痛、腹痛及精神忧郁等证,并能驱蛔,凡因蛔虫而发惊瘸者,用此有效。 《现代实用中药》
头痛
治肾虚齿痛:甘松、硫黄等分为末,泡汤漱之。 《经效济世方》
肾虚齿痛
治神经性胃痛:甘松3克,香附6克,沉香3克。共研细粉,每服1~2克,温水送服,每日3次。 《现代实用中药》
神经性胃痛
生於海拔3500~4500米高山地的草原河边。分布於甘肃、青海、四川等地。
本品多弯曲,上粗下细,长5~18cm。根茎短,上端有残留茎基,外被多层枯叶殖基,呈膜质片状或纤维状,外层棕黑色,內层棕色或黄色。根单一,有的数条交结,並列或分枝,长6~16cm,直径0.3~1cm;表面皱缩,棕褐色,有细根和须根。质松脆,易折断,断面粗糙,皮部深棕色,常成裂片状,木部黄白色。气特异,叶苦、辛,有清凉感。
来源於败酱科植物甘松Nardostachys chinensis Batal.的根及根茎。 略呈圆锥形,多弯曲,长5~18厘米。根茎短小,上端有茎,叶残基,呈狭长的膜质片状或纤维状。外层黑棕色,内层棕色或黄色。根单一或数条交结、分枝或并列,直径0.3~1厘米。表面棕褐色,皱缩,有细根及须根。质松脆,易折断,断面粗糙,皮部深棕色,常成裂片状,木部黄白色。气特异,味苦而辛,有清凉感。
①中枢镇静作用
甘松香对蛙、兔有与缬草相似的镇静作用,而毒性较后者为强。宽叶甘松之挥发性物质亦有相似的镇静作用,并具有一定的安定作用;其有机溶媒提取物对小鼠、大鼠、猫口服或腹腔注射,可引起镇静、升压,以乙醇提取物效力最高,大剂量有毒,1.5~3.75克/公斤可致死。缬草酮在拮抗最大电休克方面的作用强於大仑丁及宽叶甘松挥发油,但对五甲烯四氮唑性惊厥,则并无保护作用。
②抗心律不整
缬草酮有抗心律不整的作用,且为一较安全的药物。对异位性室性节律(冠状动脉二期结扎术后的不麻醉犬)的抑制,强於奎尼丁及甘松挥发油;而在损伤性心房扑动及乌头碱性心房颤动方面的抑制,则与奎尼丁相同。从宽叶甘松根中提出的挥发油在各种心脏标本上,延长反拗期、减慢传导方面的作用,弱於奎尼丁;在对小鼠急性静脉注射的毒性,也较奎尼丁为小。对洋地黄引起的室性心律不整,无保护作用。
③对平滑肌的作用
在给豚鼠喷射组织胺的前、后,应用宽叶甘松可使支气管扩张。醇提取物在离体平滑肌器官上(小肠、大肠、子宫、支气管),具有拮抗组织胺、5-羟色胺及乙酰胆碱的作用;还能拮抗氯化钡引起的痉挛,故对平滑肌尚有直接作用。临床上用治哮喘、咳嗽、下泻、腹痛等可能与此有关。
④其他作用
宽叶甘松挥发油有微弱的抗菌、驱风及解痉作用,对皮肤、粘膜无局部刺激性
有良好的镇静、抗微生物、调整心律及松弛平滑肌等作用;甘松提取物灌胃,减少小鼠自发活动,抑制小鼠最大电休克发作,抑制安钠咖或硝酸士的宁导致的小鼠惊厥发生。静脉注射甘松醇提取物,拮抗氯化钡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及氯仿-肾上腺素诱发的家兔心律失常,延长家兔离体心房的不应期;甘松能降低家兔离体十二指肠平滑肌张力,缓解氯化钡或乙酰胆碱所致肠平滑肌痉挛;甘松在试管内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
1.甘松根和根茎含多种倍半萜类成分,缬草萜酮(valeranone),甘松新酮(nardosinone),1(10)-马兜铃烯[1(10)-aristolene],9-马兜铃烯-2-酮[1(10)aristolen-2-one],1,8,9,10-四去氢马兜铃烷-2-酮(1,8,9,10-te-tradehydroaristolan-2-one)[2]又名甘松酮(nardostachone)[3],9-马兜铃烯醇(9-aristolen-1α-ol)又名甘松醇(nardostachnol),1,2,9,10-四去氢马兜铃烷(1,2,9,10-tetradehydroaristolane)[4],青木香酮(debilone)[5],广藿香醇(patchoulialcohol),β-广藿香烯(βpatchoulene)[6],甘松香醇(narchinol)A[7],β-橄榄烯(β-maalie-ne)[8],甘松环氧化物(nardonoxide)[9],甘松香酮(kanshone)A、B[10、C[11]D、E,异甘松新酮(isonardosinone),甘松新酮二醇(nardoinonediol),甘松呋喃(nardofuran)[12],去氧甘松香醇(de-oxonarchinol)A[13]。甘松根酮(gansongone),甘松根醇(ganson-gol)即是1(10)-马兜铃烯-9β-醇[1(10)-aristolen-9β-ol],9β-马兜铃烷醇(aristolaln-9β-ol)[14],11-桉叶烯-2,4α-二醇(eudesm-11-en-2,4α-diol)[15]等。以及环烯醚萜化合物甘松二酯(nardosta-chin)[16]。还含三萜成分:齐墩果酸(oleanolicacid)[14],熊果酸(ursolicacid)[16]以及乙基-β-D-吡喃葡萄糖甙(ethyl-β-D-glucopy-ranoside),β-谷甾醇(β-sitosterol)[14]。
2.宽叶甘松根和根茎含多种倍半萜类成分:宽叶甘松酸(jatamansicacid)[17],白菖烯(calarene)[18],缬草萜酮又名宽叶甘松醇(jatamansone)[19],甘松奥醇(nardol)[20],β-桉叶醇(β-eu-desmol),榄香醇(elemol)[21],白菖烯醇(calarenol)[22],甘松酮[23],西车烯(seychellene),西车烷(seychellane)[24],去甲西车酮(norseychelanone),α-和β-广藿香烯(patchoulene),广藿香醇(patchoulialcohol)[25],9-马兜铃烯-2-酮[26],马兜铃烯(aristolene),β-橄榄烯[27]等。又含呋喃香豆精类成分:白芷素(angelicin),宽叶甘松醇(jatamansinol)[2],山芹醇(oroselol),宽叶甘松素(jatamansin)就是当归酸宽叶甘松醇酯(jatamansinylangelate)[28];单萜成分:α-和β-蒎烯(pinene),3-蒈烯(3-carene)[21];生物碱成分:猕猴桃碱(actinidine)[29];其他成分:异戊酸(isovalericacid),正二十六烷(n-hexacosane),正二十六醇(n-hexacosanol),花生酸正二十产醇酯(n-hexacosane),正二十六醇(n-hexacosanol),花生酸正二十六醇酯(n-hexacosanylarachidate),异戊酸正二十六醇酯(n-hexacosanylisovalerate)β-谷甾醇[23]。
含挥发油1%以上,油中含多种倍半萜类,还含愈创木烷类成分。近又分离得甘松酮A、甘松酮B、甘松酮C、甘松酮D、甘松酮E。
春、秋皆可采收,以秋季采者为佳。采挖后去净泥砂,除去残茎及须根,不用水洗,直接晒干或阴干。
甘松香干燥的根茎及根,全形弯曲如虾,上粗下细。根茎上附有地上茎残基及多层的枯叶残基,长约1~2厘米;外层棕黑色,内层棕色至黄色;呈狭长膜质片状或纤维状。地上茎残基中空,显棕色。主根条柱形,单一,有的数股交结,并列或分枝;长约5~13厘米,少数达20厘米,直径约0.3~1厘米;表面皱缩,呈棕褐色,常裂成片状;中心木质部灰棕色,老根下部为单一中柱,而上部有2~4个分体中柱。幼根和须根弯曲,表面皱缩,浅棕黄色。气芳香,味苦。以主根肥壮、条长、芳香味浓、无碎片泥砂者为佳。主产四川。此外,甘肃、青海等地亦产。
除净杂质,抢水速洗,捞出,切段,晾干。
气虚血热者忌服。
①《本草拾遗》:"得白芷、附子良。"
②《本草从新》:"辛香伐气,挟虚者忌之。"
气虚血热者慎服。
用量3~6克,水煎服;外用适量,泡汤漱口,煎汤洗脚或研末敷患处。用治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呕吐,外治牙痛、脚肿。有良好的镇静、调整心律及松弛平滑肌等作用,可用於治疗神经衰弱、癔病、失眠、易惊等症。
用量3~6克,水煎服;外用适量,泡汤漱口,煎汤洗脚或研末敷患处。用於治疗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呕吐,外治牙痛、脚肿。也可用於治疗神经衰弱、癔病、失眠、易惊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