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甘石
矿物类
甘石,卢甘石,羊肝石,浮水甘石,异极石,浮水甘石,炉眼石,干石
  • 性味

    甘,平

  • 性味

    甘,温

  • 味甘性平无毒

    性味

    味甘,性平,无毒

  • 无毒。 《纲目》

    性味《纲目》

    甘,温,无毒

  • 解毒明目退翳收湿止痒敛疮。用於目赤肿痛眼缘赤烂翳膜胬肉溃疡不敛脓水淋漓湿疮皮肤瘙痒
    数据来源:香港浸会大学中药数字化项目

    功效

    解毒明目退翳,收湿止痒敛疮,目赤肿痛,眼缘赤烂,翳膜胬肉,溃疡不敛,脓水淋漓,湿疮,皮肤瘙痒

  • 去翳退赤收温敛疮。治目赤翳障烂弦风眼溃疡不敛皮肤湿疮

    功效

    去翳退赤,收温敛疮,目赤翳障,烂弦风眼,溃疡不敛,皮肤湿疮

  • 风热赤眼,或痒或痛,渐生翳膜,及治下部湿疮,调敷。

    功效

    风热赤眼,渐生翳膜

  • 止血消肿毒生肌明目去翳退赤收湿除烂。同龙脑点治目中一切诸病。 《纲目》

    功效《纲目》

    止血,消肿毒,生肌,明目,去翳退赤,收湿除烂

  • 点眼皮湿烂及阴囊湿肿。 《本经逢原》

    功效《本经逢原》

    点眼皮湿烂及阴囊湿肿

  • 医痔瘘下疳

    功效

    医痔瘘下疳

  • 用於慢性溃疡、下腿溃疡之不易收口者,有防腐生肌之功。 《现代实用中药》

    功效《现代实用中药》

    慢性溃疡

  • 解毒明目退翳收湿止痒敛疮。属拔毒生肌药。

    功效

    解毒,明目退翳,收湿止痒,敛疮

  • 目暴赤肿:炉甘石、风化硝等分。为末。新水化一粟点之。 《御药院方》
    炉甘石   风化硝  

    符方《御药院方》

    目暴赤肿

  • 诸般翳膜:炉甘石、青矾、朴硝等分。为末。沸汤化开,温洗。日三次。 《宜明论方》
    炉甘石  

    符方《宜明论方》

    诸般翳膜

  • 风眼流泪烂弦:炉甘石60克,以黄连30克煎水,入童尿半盏,再熬,下朴硝30克,又熬,成,以火煅石,淬七次,洗净,为末,入密陀僧末30克,研匀,收点之。 《卫生易简方》
    炉甘石  

    符方《卫生易简方》

    风眼流泪烂弦

  • 风泪不止:炉甘石3克,海螵蛸
    炉甘石   海螵蛸  

    符方

    风泪不止

  • 5克,梅花片少许,共研极细。点出泪窍处。(《审视瑶函》收泪散)
    炉甘石   海螵蛸  

    符方

    风泪不止

  • 下疳阴疮:炉甘石30克,孩儿茶9克。为末,麻油调敷。 《通妙真人方》
    炉甘石   孩儿茶  

    符方《通妙真人方》

    下疳阴疮

  • 阴汗湿痒:炉甘石绿者0.3克,真蚌粉、黄连、五倍子各0.15克。上细末掺,先以蜂房、大腹皮煎汤温洗。 《仁斋直指方论》
    五倍子   大腹皮  

    符方《仁斋直指方论》

    阴汗湿痒

  • 诸疮久不敛:炉甘石45克,龙骨15克。上为细末,每用干掺患处,上用膏药贴。 《御药院方》
    炉甘石   上为细末  

    符方《御药院方》

    诸疮久不敛

  • 口唇干裂破成疮:炉甘石6克,文蛤30克,黄柏30克,苍术15克。除炉甘石外,三味同炒赤色。共研细末,入片脑0.9克再研,用蜡油调敷唇上。 《古今医鉴》
    炉甘石  

    符方《古今医鉴》

    口唇干裂破成疮

  • 本品性状为块状集合体,呈不规则的块状,灰白色或淡红色。表面粉性无光泽,凹凸不平,多孔,似蜂窝状。体轻,易碎。无臭,味微涩。

    形态

  • 碳酸盐类矿物方解石族菱锌矿Smithsonite的矿石。

    形态

  • 为不溶於水的天然碳酸锌,广用於皮肤科,作为中度的防腐、收敛、保护剂治疗皮肤炎症或表面刨伤。一般用5~10%水混悬液(洗剂),亦有用油膏者。

    药理

  • 用於治疗皮肤炎症或表面创伤,既可部分溶解、吸牧创面的分泌液而收敛,又能驱杀局部葡萄球菌和限制其繁殖,有较好的消炎止痛作用。

    药理

  • 主要成分为碳酸锌,尚含少量氧化钙0.27%,氧化镁0.45%,氧化铁0.58%,氧化锰0.01%。此石中的锌,往往为少量的铁(二价)所取代。另外,有的炉甘石品种尚含少量钻、铜、镉、铅和痕量的锗与铟。青岛和济南的炉甘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锌,并含少量铁、铝、钙、镁等杂质及极微量的钠。煅炉甘石,主要成分为氧化锌。

    成份

  • 主含碳酸锌,此外尚含有多量的铁、铝、钙、镁、钠、硅,少量的铅、钛、锰等。

    成份

  • 采得后,除去杂石、泥土。

    加工采集

  • 为不规则的块状,扁平形戌圆形,大小不一,表面白色或淡红色,有凹陷或小孔洞,显粉性。体轻而质松,易碎,断面白色咸淡红色,呈颗粒状,并有细小孔隙,有吸湿性。气无,味微涩。火煅后即成白色或淡黄色的无晶结块或细致粉末。以块大、白色或显淡红色、质轻者为佳。不熔融。在木炭上烧之则生氧化锌之薄膜,热时黄色、冷后则变为白色。热稀盐酸能使其溶解并产生泡沫。产於广西、四川、云南、湖南等地。

    签别

  • 1.炉甘石,用砂罐一盛一盖,於炭火中煅令通赤,以童便或黄连水淬之,再煅再淬,九次,细研水飞过用。
    2.黄连菊花煅甘石:取炉甘石装砂嘟噜内,煅至红透取出,趁热倾入水盆内、待晾后捞出晒干研粉;再用水飞法取细粉置下药之煎汤内,捣拌均匀,晒干即可。炉甘石1kg,用黄连、菊花各式各120g。薄荷黄连菊花蝉蜕荆芥桑叶防风煅甘石取以下药料加水2桶,共煎过滤,将炉甘石倒入滤液中,不断搅拌,10余天后取沉淀细粉,供药用。每炉甘石5kg,用薄荷250g;黄连、菊花、蝉蜕、荆芥各120g,桑叶60g,防风各60g。四黄栀子煅甘石:取黄连、黄柏、黄芩、大黄、栀子加水煎汤汁备用。另将炉甘石置坩埚内,入炉火中煅至红透,取出立即倒入汁中,待汁被吸尽时出,水飞后干燥。每炉甘石1kg;黄连、黄柏、黄芩、大黄、栀子各6g。
    3.煅甘石:取净炉甘石,打碎,置坩埚内,在无烟的炉火中煅烧至微红,取出,立即倒入水盆中浸淬,搅拌,倾出混悬液,将石渣晾干,再煅烧3-4次,最后将石渣弃去。取混悬液澄清,倾去清水,将滤出的细粉干燥。黄连水拌甘石:取黄连煎汤,加入上述煅甘石细粉,拌匀并使吸尽,烘干。(每煅甘石细粉100斤,用黄连12斤8两)

    炮制

  • 忌内服。

    宜忌

  • 仅可外用,使用时研成细粉,适量调敷患处或点眼。用治目赤翳障、目缘赤烂、翳膜胬肉、溃疡不敛、脓水淋漓、湿疮、皮肤瘙痒。

    临床应用

炉甘石 之 中药

炉甘石 之 方剂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