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络
天萝筋,丝瓜网,丝瓜壳,瓜络,絮瓜瓤,天罗线,丝瓜筋,丝瓜瓤,千层楼,丝瓜布,水瓜络,天萝筋,丝瓜网,丝瓜瓤,丝瓜布,天罗线,丝瓜筋,千层楼
  • 性味

    甘,平

  • 味甘性寒

    性味

    味甘,性寒

  • 无毒归肺;肝;胃经

    性味

    甘,平,无毒,归肺

  • 通络活血祛风。用於痹痛拘挛胸胁胀痛乳汁不通
    数据来源:香港浸会大学中药数字化项目

    功效

    通络,活血,祛风,痹痛拘挛,胸胁胀痛,乳汁不通

  • 能止血。治便血血崩

    功效

    便血,血崩

  • 凉血渗血通经络托痘毒。 《医林纂要》

    功效《医林纂要》

    凉血渗血,通经络,托痘毒

  • 通经络,和血脉,化痰顺气。 《本草再新》

    功效《本草再新》

    通经络,化痰顺气

  • 乳肿疼痛,火煅存性冲酒服。研末调香油涂汤火伤。 《分类草药性》

    功效《分类草药性》

    乳肿疼痛

  • 通乳汁发痘疮。治痈疽不敛。作黑烧内服,治肠出血赤痢子宫出血睾丸炎肿痔疮流血等。 《现代实用中药》

    功效《现代实用中药》

    通乳汁,发痘疮,痈疽不敛,肠出血,赤痢,子宫出血,睾丸炎肿,痔疮流血

  • 凉血解毒利水去湿。治肺热痪咳热病谵妄心热烦躁手足抽搐。 《陆川本草》

    功效《陆川本草》

    凉血解毒,利水去湿,肺热痪咳,热病谵妄,心热烦躁,手足抽搐

  • 活血通络祛风。属活血化瘀药下分类的活血止痛药。

    功效

    活血,通络,祛风

  • 胸胁疼痛:炒丝瓜络、赤芍、白芍、延胡索各9克,青皮6克,煎服。 《安徽中草药》
    延胡索  

    符方《安徽中草药》

    胸胁疼痛

  • 胸痹及心气痛:丝瓜络15克,橘络3克,丹参10克,薤白12克。水煎服。 《四川中药志》
    丝瓜络  

    符方《四川中药志》

    胸痹及心气痛

  • 咳嗽多痰胸胁痛:老丝瓜络烧存性,研细。白糖拌服,每次2克,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 《食物中药与便方》
     

    符方《食物中药与便方》

    咳嗽多痰,胸胁痛

  • 风湿性关节痛:丝瓜络15克,忍冬藤24克,威灵仙12克,鸡血藤15克。水煎服。 《山东中草药手册》
    丝瓜络   忍冬藤   威灵仙   鸡血藤  

    符方《山东中草药手册》

    风湿性关节痛

  • 手臂痛:丝瓜络10克,秦艽6克,羌活3克,红花
    丝瓜络  

    符方

    手臂痛

  • 5克。水煎服。(中医研究院《常见病验方选编》)
    丝瓜络  

    符方

    手臂痛

  • 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主产於浙江、江苏、福建等地。浙江慈溪所产质量最佳。

    产地

  • 药材为丝状维管束交织而成,多呈长棱形或长圆筒形,略弯曲,长30~70cm,直径7~10cm。表面淡黄白色。体轻,质韧,有弹性,不能折断。横切面可见子房3室,呈空洞状。气微,味淡。

    形态

  • 葫芦科植物丝瓜Luffa cylindrica (L.) Roem.的成熟果实的维管束。 丝状维管束纵横交织而成的细密坚韧的网络状物。全体呈压扁的长圆筒状或长棱形,两端细,略弯曲,长25~70厘米,直径5~10厘米,表面黄白色至暗黄色,有时残存果皮及膜状的果肉,体轻,质韧,富弹性,难折断,横切面可见子房3室,空洞状,偶有残留种子。气无,味淡。

    形态

  • 1.对肝脏作用:所含齐墩果时酸对大鼠肝脏由四氯化碳引起的急性损伤有治疗作用,能减轻肝细胞浆空心变性、疏松变性、肝细胞坏死及小叶变性反应。


    2.其它作用:齐墩果叶酸有强心利尿作用以及抑制S一180瘤株的生长。

    药理

  • 镇痛;抗炎;镇静。煎剂、鲜汁及甲醇提取物都有止咳作用;甲醇提取物有明显增加呼吸道排泌酚红的作用;煎剂与酒精浸剂对肺炎球菌及呼吸道常见细菌有抑制作用。

    药理

  • 丝瓜络含木聚糖及纤维素,可能还含甘露聚糖、半乳聚糖及木质素等

    成份

  • 含纤维素、木聚糖、甘露聚糖、半乳聚糖、木质素等。

    成份

  • 秋季采取枯老的果实,搓去外皮及果肉,或用水浸泡至果皮和果肉腐烂,取出洗净。除去种子,晒干,称"丝瓜络"。广东粤丝瓜采取后不去皮、子,称为"丝瓜布"。

    加工采集


  • ①丝瓜络呈长圆筒形或长棱形,略弯曲,两端较细。长约25~60厘米,中间直径约6~8厘米。表面白色或黄白色,全体系由多层丝状纤维交织而成的网状物。体轻,质坚韧,不能折断。横切面可见子房3室,形成3个大空洞,内有少数残留的黑色种子。气无,味淡,以筋细、质韧。洁白、无皮者为佳。全国各地均产,以浙江、江苏所产者质量为好。
    ②丝瓜布外形呈长圆筒形,一端具坚韧的果柄,果皮灰黄色,上有10条纵向棱线,果皮质脆。其余均与丝瓜络相似。主产广东。

    签别

  • 丝瓜络:洗净晒干,切段。炒丝瓜络:取切成小段的丝瓜络,用缺皮拌炒至黄色为度,取出,筛去麸皮。丝瓜络炭:取切成小段的丝瓜络,盛锅内(装满为度),上覆同样大小的锅一只,两锅结合处以黄泥封严,然后用微火烧煅约4~5小时停火(一般用白纸贴在上面锅底上,纸呈焦黄色时为煅透),侯冷取出。

    炮制

  • 广东、广西所产的丝瓜(带皮者),为同科植物棱角丝瓜(粤丝瓜),其干燥果实,长棱形,具韧性的果柄,果皮来黄色,上有8~10条纵棱脊。本品在广东、广西习称丝瓜布药用。其果实的筋络,与丝瓜的筋络相似。

    宜忌

  • 脾胃虚寒者少用丝瓜络。

    宜忌

  • 齐墩果叶酸po120mg/kg未见明显的毒性及副的反应。动物ig临床剂量的100倍,连服10天,镜检,脑、心、肝等11种器官未见明显损害,表明毒性低,使用安全。

    副作用

  • 用量3~12克。用治各种原因引起的气血瘀滞、脉络不通的胸胁疼痛、腹痛、腰痛、睾丸疼痛、妇人经痛、乳汁不通等;肺热咳嗽、痔瘘、崩漏等。

    临床应用

  • 书籍引用

    《华佗神方》

    《金匮名医验案精选》

丝瓜络 之 中药

丝瓜络 之 方剂

丝瓜络 之 药方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