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姜子
山胡椒,木香子,木樟子,山姜子,木椒子,腊梅柴,大木姜,香桂子,猴香子,生姜材,黄花子,辣姜子,山花椒,山龙苍,雷公尖,野胡椒,香叶子,楂子红,臭樟子,布荆子,黄金子
  • 味辛性温。归脾、胃经。

    性味

    味辛,苦,性温

  • 健脾燥湿调气消食止痛解毒消肿。主胃寒腹痛暑湿吐泻食滞饱胀痛经疝痛疟疾疮疡肿痛

    功效

    健脾,燥湿,调气,消食,止痛,解毒消肿,胃寒腹痛,暑湿吐泻,食滞饱胀,痛经,疝痛,疟疾,疮疡肿痛

  • 健脾燥湿助消化,外治疮毒。 《贵州民间药物》

    功效《贵州民间药物》

    健脾燥湿,助消化,外疮毒

  • 逐寒镇痛健胃消饱胀。治心胃冷气痛冷骨风寒食摆子痛经。 《重庆草药》

    功效《重庆草药》

    逐寒,镇痛,健胃,消饱胀,心胃冷气痛,冷骨风,寒食摆子,痛经

  • 祛风散寒。 《湖南药物志》

    功效《湖南药物志》

    祛风,散寒

  • 温中散寒,行气止痛平喘。属温里药。

    功效

    行气止痛,平喘

  • 祛风解表化痰止咳行气止痛。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温解表药。

    功效

    祛风解表,化痰止咳,行气止痛

  • 气喘:山胡椒果实60克,猪肺1副。加黄酒,淡味或略加糖炖服。一二次吃完。 《草药手册》
     

    符方《草药手册》

    气喘

  • 中风不语:山胡椒干果、黄荆子各3克。共捣碎,开水泡服。 《陕西中草药》
    黄荆子  

    符方《陕西中草药》

    中风不语

  • 流感咳嗽风湿痛发热身疼:黄荆子、蔓荆叶、千里光各10克,冰糖。共研细末。每次10~15克,每日2~3克,开水冲服。 《中国民族药志》
    黄荆子   千里光  

    符方《中国民族药志》

    流感,咳嗽,风湿痛,发热身疼

  • 哮喘:黄荆子6~15克。研粉加白糖适量,每日2次,冲水服。 《常用中草药》
    黄荆子  

    符方《常用中草药》

    哮喘

  • 肝胃痛:黄荆子研末,和粉作团食。 《纲目拾遗》
    黄荆子  

    符方《纲目拾遗》

    肝胃痛

  • 胃溃疡慢性胃炎:黄荆干果30克,煎服或研末吞服。 《常用中草药》
     

    符方《常用中草药》

    胃溃疡,慢性胃炎

  • 疝气:黄荆子、小茴香各9克,荔子核12克。水煎服。 《甘肃中草药手册》
    黄荆子   小茴香  

    符方《甘肃中草药手册》

    疝气

  • 生於山地、丘陵的灌丛中和疏林缘。分布於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台湾等地。

    产地

  • 生於向阳山地。分布於华东及河南、湖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等地。

    产地

  • 为樟科植物山胡椒Lindera glauca(Sieb. et Zucc.) Bl.的干燥成熟果实。 山胡椒呈球形,黑褐色,具网状皱纹,先端钝圆,基部有自果轴脱落的疤痕。质硬,外果皮可剥离,除去果皮,可见硬脆的果核。质坚脆,有光泽,外有一隆起纵横纹。破开后,内含种子1粒,胚具子叶2片、富油性。气香,味辛辣,微苦而麻。

    形态

  • 马鞭草科植物黄荆Viter negundo L.的果实。 圆球形,上端稍大略平而圆,下端稍尖,长约3毫米,径约2毫米;宿萼灰褐色,密被棕色细茸毛,包围整个果实的2/3左右,但多半已脱落;基部具短柄;果实外表棕褐色,较光滑,表面纵脉纹明显,果皮较厚,质较硬,不易破碎。内藏白色种子数枚。气香,味苦带涩。

    形态

  • 1.平喘作用
    离体气管平滑肌试验表明,山苍子油(毛叶木姜子果实提取的挥发油)10μl/ml能松驰豚鼠正常气管平滑肌及乙酰胆碱或组胺致痉的气管平滑肌。预先加入挥发油可阻断乙酰胆碱及组胺引起的收缩。用含1μl/ml挥发油的Locke液灌流,第3分钟开始就能增加正常豚鼠离体肺灌流量,给豚鼠灌胃300μl/kg,腹腔注射170μl/kg,对5%乙酰胆碱喷雾引起的支气管痉挛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大鼠被动皮肤过敏试验,豚鼠过敏性休克和豚鼠离体回肠过敏性收缩试验等,其挥发油均呈明显抗过敏作用,同时对慢反应物质所致豚鼠肠段收缩变有明显的拮抗作用。表明其平喘作用除扩张支气管,还与抗过敏介质的形成和释放有关。
    2.抗心律失常作用
    给小鼠灌胃毛叶木姜子油0.3ml/kg,连续3d,能明显降低氯仿引起的心室颤动的发生率,变能对抗氯化钡引起的心律失常,对氯化钡所致大鼠的双向性心动过速的心律失常迅速恢复为正常窦性心律,对乌头碱引起心律失常的剂量及致死量有所提高,但统计学不显着,对毒毛花苷G引起的心律失常无对抗作用。
    3.抗真菌作用
    0.005%-0.01%木姜子油能抑制试管内黄癣菌、断发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石膏样孢子菌等9种皮肤癣菌。0.033%-0.1%还能抑制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孢子丝菌及几种皮肤着色真菌(裴氏着色真菌、卡氏枝孢菌、茄病镰刀霉、粉绿木霉等)。唯对曲菌抑菌力较弱,直到浓度加大到1%,才能抑制黄曲霉和烟曲霉。除抑菌作用外,木姜子油尚有一定程度的杀菌作用。初步认为抑菌有效成分为柠檬醛等。

    药理

  • 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体外试验山胡椒挥发油对常见的14种革兰阳性和阴性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其中对卡他奈球菌、乙型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的抗菌作用最强(抗菌效价在1:1000以上)。此外,该挥发油对新型隐球菌和白色念珠菌两种真菌也表现明显的抑菌作用。2.耐缺氧作用:1.5克/10克水提液腹腔注射,可延长小鼠耐缺氧时间。

    药理

  • 具有镇咳、平喘、抗炎、抗微生物等作用。水煎液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有抑制作用。

    药理

  • 1.清香木姜子鲜果含挥发油2.5%-3%,主成分为柠檬醛-a(citral-a)即是牻牛儿醛(geranial),柠檬醛-b(citral-b)即是橙花醛(neral),共80.5%,柠檬烯(limonene)5.1%,香茅醛(citronellal)3.9%,芳樟醇(linalool)2.8%,牻牛儿醇(geraniol)1.9%等。种仁含油57.7%,主成分为月桂酸(lauricacid)占85.6%,还含癸酸(capricacid)7.5%,肉豆蔻酸(myristicacid)2.8%,油酸(oleicacid)2.6%,亚油酸(linoleicacid)1.1%,棕櫚酸(palmiticacid)0.3%,十四碳烯酸(tetradecenoicacid)0.1%等。
    2.毛叶木姜子果含挥发油3%-5%,脂肪油25%。
    3.木姜子干果含挥发油约2%-6%,主要成分为柠檬醛(citral),牻牛儿醇(geraniol),柠檬烯(limonene)等。种仁含油55.4%,主成分为月桂酸(lauricacid)39.5%,癸酸(capricacid)41.7%,还含十二碳烯酸(dodecenoicacid)8.1%,癸烯酸(decenoicacid)2.7%,十四碳烯酸(tetradecenoicacid)1.0%,肉豆蔻酸(myristicacid)1.0%,油酸(oleicacid)1.7%,亚油酸(linoleicacid)2.9%,辛酸(caprylicacid)0.1%等。

    成份

  • 果实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罗勒烯约占77.99%,此外还含α-及β蒎烯,樟烯,壬醛,癸醛,1,8-桉叶素,柠檬醛,对聚伞花素,黄樟醚,龙脑,乙酸龙脑酯,γ-广蕾香烯等成分。种子中含脂肪酸,其中癸酸55.27%,月桂酸占32.21%,还含硬脂酸,棕櫚酸,肉豆蔻酸,辛酸。

    成份

  • 干品含精油0.1%,油中含1,8-桉叶素、1-香桧烯、1-2-蒎烯、莰烯、石竹烯以及二萜类、倍半萜醇及奠类化合物等。尚含黄酮类及强心苷。还含对羟基苯甲酸、5-氧异酞酸、3-β-乙酰氧基-12-齐墩果烯-27-羧酸、蒿黄素、8,25-羊毛甾二烯-3p-醇、油酸、亚油酸等成分。

    成份

  • 秋季末采摘,阴干。

    加工采集

  • 性状鉴别果实类圆球形,直径4-5mm。外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有网状皱纹,先端钝圆,基部可见果柄脱落的圆形疤痕,少数残留宿萼及折断提醒柄。除去果皮,可见硬脆的果核,表面暗棕褐色。质坚脆,有光泽,外有一隆起纵横纹。破开后,内含种子1粒,胚具子叶2片,黄色,富油性。气蓄谋香,味辛辣,微苦而麻。

    签别

  • 热证忌服。《重庆草药》:"肠胃有热者忌用。"

    宜忌

  • 孕妇慎服。

    宜忌

  • 湿热燥渴无气滞者忌服。

    宜忌

  • 用量3~15克,煎服。用治脘腹冷痛,胸满痞闷,哮喘。

    临床应用

  • 用量3~10克。用治伤风感冒、咳嗽、气喘、慢性支气管炎、饮食积滞、肝胃气痛。

    临床应用

  • 此外,四川地区尚以同属植物山鸡椒及清香木姜子的果实作木姜子使用。

    备注

【相关连结】
【其他参考】

木姜子 之 中药

木姜子 之 植物

木姜子 之 方剂

木姜子 之 药方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