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花
花类
木棉,斑枝花,琼枝,红棉花,英雄树花,广州市花
  • 性味

    甘,凉

  • 内服:煎汤,9-15g,或研末服。

    用法

  • 清热利湿解毒止血。治泄泻痢疾血崩疮毒金创出血

    功效

    清热,利湿,解毒,止血,泄泻,痢疾,血崩,疮毒,金创出血

  • 痢症,白者更妙。 《生草药性备要》

    功效《生草药性备要》

    痢症

  • 红者去赤痢,白者治白痢,同武彝茶煎常饮。 《本草求原》

    功效《本草求原》

    白痢

  • 消暑。 《岭南采药录》

    功效《岭南采药录》

    消暑

  • 利尿及健胃

    功效

    利尿及健胃

  • 去湿热。治血崩金创

    功效

    血崩,金创

  • 去湿毒,治恶疮。 《广西中药志》

    功效《广西中药志》

    恶疮

  • 清热利湿,治肠炎菌痢

    功效

    清热利湿,肠炎,菌痢

  • 清热利湿解毒止血。属清热药下分类清热解毒药。

    功效

    清热,利湿,解毒,止血

  • 湿热腹泻痢疾:木棉花15克,凤尾草30克。水煎服。 《四川中药志》
    木棉花   凤尾草  

    符方《四川中药志》

    湿热腹泻,痢疾

  • 细菌性痢疾急慢性胃肠炎:鲜木棉花60克。水煎,冲冬蜜服。 《福建药物志》
     

    符方《福建药物志》

    细菌性痢疾,急慢性胃肠炎

  • 暑天汗出烦热:木棉花适量,开水泡服。 《四川中药志》
    木棉花  

    符方《四川中药志》

    暑天汗出烦热

  • 咯血呕血:木棉花14朵,呕血加猪瘦肉,咯血加冰糖同炖服。 《福建药物志》
    木棉花  

    符方《福建药物志》

    咯血,呕血

  • 野生或栽培。分布於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地。

    产地

  • 木棉科植物木棉Gossampinus malabarica (DC.) Merr.的花。 多皱缩。花萼杯状,顶端3~5裂,厚革质而脆。外表棕黑色,具不规则纵皱,内面被灰黄色短茸毛。花瓣5片,分离,皱缩或破碎,外面棕黄色或深棕色,具纵纹,被星状毛,内面红棕色,被少数星状毛。雄蕊多数,花丝扭曲,具粗纵纹,花药大部脱落。味淡、微甘。

    形态

  • 有清热利湿,解毒的作用。

    药理

  • 具抗炎、保肝作用。

    药理

  • 含鞣质、木棉胶及微量元素等。乙醇提取物具抗炎作用。

    成份

  • 含鞣质、木棉胶及微量元素等。另乙醇提取物、肉豆寇酸、十六烷酸、十六烷酸乙酯、油酸乙酯等成分。

    成份

  • 春季采收盛开花朵,晒干或烘干。

    加工采集

  • 干燥花多皱缩,不具子房和花柄。花萼杯状,顶端3~5裂,厚革质而脆,外表棕黑色,具不规则纵皱,内面被灰黄色短绒毛;花瓣5片,分离,皱缩戌破碎,外面棕黄色或深棕色,具纵纹,被星状毛,内面红棕色,被少数星状毛;雄蕊多数,花丝红棕色,扭曲,具粗纵纹,花药大部脱落。味淡微甘。产广东、广西等地。古书所载的木棉,常与锦葵科棉属植物混淆不分。《纲目》木棉条集解中即包括锦葵科棉属植物在内,而所述"交广木棉",乃为木棉科植物。

    签别

  • 春季采摘或拾取盛开花朵,晒干。

    炮制

  • 虚寒体质者不宜服用。

    宜忌

  • 用量6~9克,煎服,或研末服。用治大肠湿热所致的泄泻、痢疾、血崩、疮毒、金创出血。

    临床应用

  • 古书所载的木棉,常与锦葵科棉属植物混淆不分。《纲目》木棉条集解中即包括锦葵科棉属植物在内,而所述"交广木棉",乃为木棉科植物。

    备注

  • 大肠

    归经

    脾,肝,大肠

【其他参考】

木棉花 之 中药

木棉花 之 方剂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