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丝线
茄科,红丝线属
毛药,血见愁,十萼茄,猫耳朵,野苦菜,野花毛辣角,野辣茄,观音草,山蓝,红蓝,野靛青,九头狮子草
  • 味苦性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

    性味

    味苦,性凉

  • 用於咳嗽哮喘痢疾热淋狂犬咬伤疔疮红肿外伤出血。內服:煎汤,15-30克。外用:適量,鲜品捣敷。
    数据来源:香港浸会大学中药数字化项目

    功效

    咳嗽,哮喘,痢疾,热淋,狂犬咬伤,疔疮红肿,外伤出血

  • 清热解毒凉血熄风散瘀消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凉血药。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熄风,散瘀消肿

  • 肺结核咳血:红丝线9~15g。水煎服。(《广西本草选编》) 《广西本草选编》
    红丝线  

    符方《广西本草选编》

    肺结核咳血

  • 口腔炎:红丝线9-15g。水煎服。忌鱼腥、韭菜和刺激性食物。(《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红丝线  

    符方《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口腔炎

  • 生路边,草地或林下、路旁、溪边等阴湿处,分布於我国南方各地。

    产地

  • 灌木或亚灌木,高达0.5-1.5米;小枝、叶、叶柄、花梗及花萼均密被淡黄色柔毛及2至多分枝绒毛。单叶互生,在枝上部叶常成假双生,叶片大小不等,全缘,上面疏被短柔毛;大叶椭圆状卵形,偏斜,长9-15厘米,宽3.5-7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下延至叶柄成窄翅,叶柄长2-4厘米;小叶宽卵形,长2.5-4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宽圆骤窄下延至柄成窄翅,长2.5-4厘米,宽2-3厘米;叶柄0.5-1厘米;全缘,两面有疏柔毛。花常2-3
    (4-5)
    簇生叶腋;花梗长5-8毫米;花萼杯状,长约5-6毫米,径约3.5毫米,萼齿10,鉆状线形,鉆状线形,长约2毫米;花冠淡紫或白色,星形,被分枝绒毛,长0.8-1.2厘米,裂片卵状披针形,深5裂;雄蕊5,花丝长1毫米,花药顶裂;花药3毫米,被微柔毛。浆果红色,球形,径6-9毫米;宿萼盘状,萼齿长4-5毫米;果柄长1-2厘米。种子多数,淡黄色,卵圆形或近三角形,径1.5-2毫米。花期5-8月,果期7-11月。

    形态

  • 爵床科植物山蓝Peristrophe baphica(Spreng.)Bremek.的地上部分。 本品多为长20~40cm的带叶茎枝。茎近圆柱形,略弯曲,绿褐色至黑棕色,多分枝,直径0.3~0.6cm,有明显膨大、屈膝状的节,节间长5~10cm,幼枝被柔毛;质脆,易断,断面有白色的髓或中空。叶皱缩或破碎,展平后为卵形或宽卵形,长2~5cm,宽2~4cm,两面被紫色柔毛,绿褐色或黑褐色,捣烂置开水中,片刻即见水中有红线状渗出物,稍久,水全部红色,故名"红丝线"。花紫褐色。於叶腋或枝端偶见。气无,味淡微温。以叶多、绿褐色者为佳。

    形态

  • 九头狮子草的醇提水溶物对毒毛花苷C引起的性早搏、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均有显著保护作用,并对毒毛花苷C的致死剂量有明显影响。煎剂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伤寒杆菌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

    药理

  • 地上部分含3,5-吡啶二酰胺 (3,5-pyridinedicarboxamide)、 羽扇豆醇 (Iupeol)、豆甾醇(stigmaster01)、β-谷甾醇 (β-sitostcr01)、豆甾醇葡萄糖苷(stigmasterol)、 β-谷甾醇葡萄糖苷(β-sitosteryl glucoside)和尿囊素(allantoin)等。

    成份

  • 孕妇忌服。注意:此红丝线不是粤北、东江地区常用的跌打、风湿草药红丝线。

    宜忌

  • 内服:煎汤,9~15g。鲜品倍量。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汤洗;或捣汁滴耳。主治肺热咳嗽,肺痨咳血,吐血,小儿惊风,咽喉红肿,口舌生疮,小便淋痛,痈肿疮疖,瘰疬,跌打肿痛,外伤出血,毒蛇咬伤。

    临床应用

【其他参考】

红丝线 之 植物

红丝线 之 药方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