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加皮
皮类,枝叶/树皮类
北五加皮,杠柳皮,臭五加,山五加皮,香五加皮,北五加皮,杠柳皮,香五加皮
  • ,有毒。

    性味

    辛,苦,温

  • 性微温,味甘有毒。 《四川中药志》

    性味《四川中药志》

    味甘,有毒

  • 性温味辛。 《河北中药手册》

    性味《河北中药手册》

    性温,味辛

  • 味苦辛,性温有毒。 《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性味《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性温,有毒

  • 内服:煎汤,4.5-9g;或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外洗。

    用法

  • 利水消肿祛风湿强筋骨。用於下肢浮肿心悸气风寒湿痹腰膝酸软
    数据来源:香港浸会大学中药数字化项目

    功效

    利水消肿,祛风湿,强筋骨,下肢浮肿,心悸气,风寒湿痹,腰膝酸软

  • 祛风湿利水消肿强心。主风湿痹痛;水肿小便不利心力衰竭祛风湿强筋骨。用於风寒湿痹腰膝酸软心悸气短下肢浮肿

    功效

    祛风湿,利水消肿,强心,水肿,小便不利,心力衰竭,强筋骨,风寒湿痹,腰膝酸软,心悸气短,下肢浮肿

  • 镇痛除风湿。治风寒湿痹脚膝拘挛筋骨疼痛。 《四川中药志》

    功效《四川中药志》

    镇痛,除风湿,风寒湿痹,脚膝拘挛,筋骨疼痛

  • 祛风湿壮筋骨强腰膝。 《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功效《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祛风湿,壮筋骨,强腰膝

  • 祛风湿壮筋骨利小便。属祛风湿药下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功效

    祛风湿,壮筋骨,利小便

  • 香加皮一钱五分至三钱。煎服。 《上海常用中草药》
     

    符方《上海常用中草药》

    水肿

  • 风湿性关节炎关节拘挛疼痛:香加皮、穿山龙、白鲜皮各15克。用白酒泡24小时。每天服10毫升。 《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香加皮   穿山龙   白鲜皮  

    符方《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风湿性关节炎,关节拘挛疼痛

  • 水肿小便不利:香加皮、陈皮、生姜皮、茯苓皮、大腹皮各9克。水煎服。 《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香加皮   生姜皮   茯苓皮   大腹皮  

    符方《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水肿,小便不利

  • 阴囊水肿:香加皮9克,仙人头30克。水煎服。 《山东中草药手册》
    香加皮  

    符方《山东中草药手册》

    阴囊水肿

  • 皮肤阴部湿痒:香加皮适量。煎汤外洗。 《青岛中草药手册》
    香加皮  

    符方《青岛中草药手册》

    皮肤,阴部湿痒

  • 生於山坡灌丛、道旁、沟边向阳处。分布於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地。

    产地

  • 呈捲筒状,少数为不规则卷片,厚2~4mm。外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栓皮易鳞片状剥落而现黄白色內皮;內表面淡黄色或红棕色,有细纵纹。质脆,断面不整齐,淡黄色。有特异香气,味苦。

    形态

  • 萝蘼科植物杠柳Periploca sepium Bge.的根皮。 多呈单卷筒状,偶见双卷筒状、槽状或不规则碎片状,长3~8(~15)厘米,厚1~5毫米。外表面土黄色、浅棕色至深棕色。多数具有层状可剥落的栓皮,偶见横向突起的皮孔。内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光滑,有细纵纹。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有特殊的浓郁香气,味苦。

    形态

  • 具有强心、升压作用,不能对抗巴比妥的中枢抑制作用;具有增强呼吸系统功能、抗癌、抗胆碱酯酶,抗放射、杀虫等作用。醇提物对在体、离体蛙心与在体猫心、猫离体心肺装置均使心臟收缩加强,大用量使心臟停止在收缩期;杠柳苷一次或多次给药可增加肾上腺皮质和胆固醇含量,增加肾上腺重量;杠柳酊表现中枢兴奋(蟾蜍、小鼠);醇提物酸化后的醚提物皮下注射,使猫自主活动减少,呼吸徐缓;氯仿-甲醇洗脱部分对小鼠S-O肉瘤具抑制作用。毒性:过量时强心苷成分可使动物及人中毒,中毒后可出现血压骤升,心收缩力加强,心律不齐乃至心肌纤颤至死,并伴有呕吐。

    药理

  • 含甾类糖苷、杠柳毒苷、游离孕烯醇类化合物等。另含北五加皮苷G、北五加皮苷K、北五加皮苷Hl、北五加皮苷H2、杠柳苷A、杠柳苷B、杠柳苷C、杠柳加拿大麻糖苷、4-甲氧基水杨醛等成分。

    成份

  • 本品有毒,服用不宜过量。 ①《四川中药志》:血热、肝阳上亢者忌用。

    宜忌

  • 本品有毒,服用不宜过量。不可作五加科植物五加皮的代用品。阴虚火旺者慎服。

    宜忌

  • 用量5~10克,内服煎汤;浸酒或入丸散。治疗风湿筋骨疼痛、浮肿尿少、心悸气短、风寒湿痹、腰膝酸软。

    临床应用

  • 归经

    肝,肾,心

香加皮 之 中药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