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涎香
龙尿,龙腹香,龙腹香,鲸涎香,龙漦,龙泄
  • 甘酸,气腥

    性味

    气腥

  • 味甘气腥性涩

    性味

    味甘,气腥,性涩

  • 气腥,味微酸咸,无毒。 《纲目拾遗》

    性味《纲目拾遗》

    气腥,无毒

  • 行气活血散结止痛利水通淋。治咳喘气逆气结癥积心腹疼痛淋病

    功效

    行气活血,散结止痛,利水通淋,咳喘气逆,气结癥积,心腹疼痛,淋病

  • 止心痛,助精气

    功效

    助精气

  • 活血益精髓助阳道通利血脉。又廖永言 《纲目拾遗》

    功效《纲目拾遗》

    活血,益精髓,助阳道,通利血脉

  • 咳喘气逆神昏气闷心腹诸痛

    功效

    咳喘气逆,神昏气闷,心腹诸痛

  • 行气活血止咳化痰消积利水。属理气药。

    功效

    行气活血,止咳化痰,消积利水

  • 温邪内陷心包:犀角粉1克,羚羊角粉1克,麝香0.3克,牛黄0.3克,冰片0.3克,龙涎香0.3克,珍珠粉0.3克,琥珀3克,朱砂3克,薄荷冰0.15克。 《湿病刍言》
    羚羊角粉   龙涎香   珍珠粉   薄荷冰  

    符方《湿病刍言》

    温邪内陷心包

  • 生活於世界各大洋中,喜活动於热带和亚热带温暖海洋。我国分布於黄海、东海和南海,尤以台湾海域最多。

    产地

  • 来源於抹香鲸科动物抹香鲸Physeter catodon Linnaeus的肠内病理分泌物。 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表面灰褐色、棕褐色或黑棕色,常附着有颜色深浅相间的不规则弧形层纹和白色点状或片状斑。少数呈灰褐色的可见墨鱼嘴样角质物嵌於其中。质轻而脆,断面外表层为黑灰色,内层为黑色、灰白色与灰黄色相间。嚼之如蜡,有粘牙感。微具特殊香气和微腥气。

    形态

  • 实验表明,小量对动物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大量则表现抑制;对离体心臟有强心作用,对整体动物则引起血压下降

    药理

  • 约含25%龙涎香醇。灰分中主要含氧化钙6.21%、氧化镁9.88%、五氧化二磷4.65%、二氧化硅6.02%。

    成份

  • 约含25%龙涎香醇以及二氢-γ-紫罗兰酮、α-龙涎香八氢萘醇、龙涎香醛、γ-环高香叶氯代物、降龙涎醚醇等,还含粪甾醇、表粪甾醇、胆固醇。

    成份

  • 捕获杀死后,即收集其肠中分泌物(龙涎香),经干燥后即成蜡状的硬块。其肠内分泌物,也能排出体外,飘浮於海面,故有时也可从海面上捞取。

    加工采集

  • 干燥的龙涎香,呈不透明的蜡状胶块.色黑褐如琥珀,有时有五彩斑纹。质脆而轻,嚼之如蜡,能粘齿。气微腥,味带甘酸。比重约0.7~O.9,融点为60℃,可溶於纯酸中。燃烧时发蓝焰,香气四溢,酷似麝香而幽雅,被熏过之物,能保持持久的香气。以黑褐色、体松质韧、焚之有幽香者为佳。

    签别

  • 即收集其肠中分泌物(龙涎香),经干燥后即成蜡状的硬块。

    炮制

  • 孕妇忌用。

    宜忌

  • 用量0.3~1克,研末服。用治咳嗽、胸闷、癥瘕积聚、心腹疼痛、神昏、淋证。

    临床应用

  • 龙涎香除供医疗用外,又为现代制造最名贵香料的原料。

    备注

  • 书籍引用

    《证治准绳·疡医》

【其他参考】

龙涎香 之 中药

龙涎香 之 方剂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