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胃冷。 《本草图经》
胃冷
1.抑菌作用:本品100%壳煎剂用平板挖沟法,对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本品所含的4-松油醇对Bacillcus
thurin
giensis体外有抑菌作用。
2.平喘作用:本品所含的α-萜品醇,平喘作用较强,对豚鼠气管平滑肌0.05ml/kg剂量时,作用强於艾叶油。4-松油醇亦有显着的平喘作用。
3.具芳香健胃、驱风作用,豆蔻油很不稳定,即使储藏很好,也常易丧失其特有之香味,一般可作成芳香酊或醑剂。种子应在临用前方可磨碎,有良好的芳香健胃作用,能促进胃液分泌,兴奋肠管蠕动,驱除肠内积气,并抑制肠内异常发酵。
4.白豆蔻煎剂对豚鼠离体肠管低浓度兴奋;高於1%及挥发油饱和水溶液均呈抑制作用。
5.其他作用:其挥发油对豚鼠实验性结核,能增强小剂量链霉素的作用。
果实含挥发油,其中有d-龙脑、d-樟脑、葎草烯及其环氧化物、1,8-桉叶素、α-及δ-拍帕烯、α-及β-蒎烯、石竹烯、月桂烯、桃金娘醛、葛缕酮、松油烯-4-醇、香桧烯等。
10~12月果实呈黄绿色尚未开裂时采收,除去残留的果柄,晒干。
干燥果实,商品即称"豆蔻"。略呈圆球形,具不显著的钝三棱,直径约1.2~1.7厘米。外皮黄白色,光滑,具隆起的纵纹25~32条,一端有小突起,一端有果柄痕;两端的棱沟中常有黄色毛茸。果皮轻脆,易纵向裂开,内含种子20~30粒,集结成团,习称"蔻球"。蔻球分为3瓣,有白色隔膜,每瓣种子7~10粒,习称"白蔻仁"或"蔻米"。为不规则的多面体,直径3~4毫米,表面暗棕色或灰棕色,有微细的波纹,一端有圆形小凹点。质坚硬,断面白色,有油性。气芳香,味辛凉。以个人饱满,果皮薄而完整、气味浓厚者为佳。主产越南、泰国等地。另有一种小豆蔻,系姜科植物小豆蔻的干燥果实,呈长卵形,两端尖,具3钝棱,长1~1.5厘米,径约1厘米,表面乳白色至淡黄棕色。种子团3瓣,每瓣5~9粒,每粒种子长卵形或3~4面形,表面淡橙色至暗红棕色。断面白色。气芳香,味辣、微苦。产越南、斯里兰卡、印度等地。这种豆蔻,市场上亦有作白豆蔻使用者,但品质较差。
拣净杂质,筛去皮屑,打碎,或剥去果壳,取仁打碎用。《纲目》:"白豆蔻入药去皮炒用。"
阴虚血燥而无寒湿者忌服。
①《本草经疏》:"凡火升作呕,因热腹痛,法咸忌之。"
②《本草汇言》:"凡喘嗽呕吐,不因於寒而因於火者;疟疾不由於瘴邪,而因於阴阳两虚者;目中赤脉白翳,不因於暴病寒风,而因於久眼血虚血热者,皆不可犯。"
③《本草备要》:"肺胃火盛及气虚者禁用。"
④《本经逢原》:"忌见火。"
本品挥发油中所含的α-萜品醇,小鼠口服的LD50为12.08ml/kg。
另有一种小豆蔻,系姜科植物小豆蔻的干燥果实,呈长卵形,两端尖,具3钝棱,长1~1.5厘米,径约1厘米,表面乳白色至淡黄棕色。种子团3瓣,每瓣5~9粒,每粒种子长卵形或3~4面形,表面淡橙色至暗红棕色。断面白色。气芳香,味辣、微苦。产越南、斯里兰卡、印度等地。这种豆蔻,市场上亦有作白豆蔻使用者,但品质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