椿皮
皮类
椿根皮,樗白皮,苦椿皮,臭椿,樗根皮
  • 性味

    苦,涩,寒

  • 清热燥湿收涩止带止泻止血。用於赤白带下湿热泻痢久泻久痢便血崩漏
    数据来源:香港浸会大学中药数字化项目

    功效

    清热燥湿,收涩止带,止泻,止血,赤白带下,湿热泻痢,久泻久痢,便血,崩漏

  • 清热燥湿收涩止带止泻止血。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燥湿药。

    功效

    清热燥湿,收涩止带,止泻,止血

  • 滴虫性阴道炎:椿皮15克,水煎服。另用千里光全草30克,薄荷、蛇床子各15克,水煎,外洗。 《中草药学》
    蛇床子  

    符方《中草药学》

    滴虫性阴道炎

  • 膀胱炎尿道炎:椿皮12克,鲜车前草60克。煎服。 《安徽中草药》
     

    符方《安徽中草药》

    膀胱炎,尿道炎

  • 冶肝脾大:椿皮熬膏。摊布上敷患处,每日换1次。 《安徽中草药》
     

    符方《安徽中草药》

    冶肝脾大

  • 关节疼痛:臭椿根皮30克。酒水各半,猪脚1只。同炖服。 《福建药物志》
    臭椿根皮  

    符方《福建药物志》

    关节疼痛

  • 赤白带有湿热者:椿皮12克,黄柏、黄芩各9克,鸡冠花、翻白草各15克。水煎服。 《华山药物志》
    鸡冠花   翻白草  

    符方《华山药物志》

    赤白带有湿热者

  • 野生或栽培於山坡、路旁、宅院、村边。分布於河北、湖北及全国大部分地区。

    产地

  • 根皮呈扁平块片或不规则卷片状,长宽不一,厚2~5(~10)mm,外表面灰黄色或黄棕色,粗糙,皮孔明显,纵向延长,微突起,有时外面栓皮剥落,呈淡黄白色;內表面淡黄色,较平坦,密布细小棱形小点或小孔。质坚脆,折断面强纤维性,易与外皮分离。微有油腥臭气,折断后更甚,味苦。干皮多呈扁平块状,厚3~5mm或更厚;外表面暗灰色至灰黑色,具不规则纵横裂,皮孔大,去栓皮后呈淡棕黄色;折断面颗粒性。

    形态

  • 苦木科植物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 (Mill.) Swingle的根皮或干皮。 根皮:不整齐片状或卷片状,长宽不一,厚0.3~1厘米。外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粗糙,有多数突起的纵向皮孔及不规则纵、横裂纹,除去粗皮者显黄白色;内表面淡黄色,较平坦,密布梭形小孔或小点。质硬而脆,断面外层颗粒性,内层纤维性。气微,味苦。 干皮:不规则板片状,大小不一,厚0.5~2厘米。外表面灰黑色,极粗糙,有深裂.

    形态

  • 有抗癌和抗阿米巴原虫等作用。

    药理

  • 含苦味成分臭椿内酯、11-乙酰臭椿内酯,另含脂肪酸27%以上,以及植物甾醇、转化糖、蜡醇、鞣质、臭椿苦酮、苦木素、臭椿辛内酯C、β-卡波林衍生物等成分。

    成份

  • 脾胃虚寒者不可用,崩带属肾家真阴虚者亦忌之,以其徒燥故也,凡滞下积气未尽者亦不宜遽用。

    宜忌

  • 用量6~9克,水煎服。用治赤白带下、湿热泻痢、久泻久痢、便血、崩漏。

    临床应用

  • 书籍引用

    《证治汇补》

    《证治准绳·类方》

    《证治准绳·杂病》

    《金匮名医验案精选》

    《古今名医汇粹》

椿皮 之 中药

椿皮 之 方剂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