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dy.com 草药辞典
草药详情

桑白皮

别名:
桑根白皮,桑根皮,桑皮(孟诜),白桑皮,桑根白皮,桑根皮,桑皮,白桑皮
皮类
1

性味

甘,寒
2

性味

《本经》
甘,寒
。 《本经》
3

性味

《别录》
无毒
无毒。 《别录》
4

性味

《药性论》
。 《药性论》
5

性味

《医学启源》
气寒,味苦酸
气寒味苦酸。 《医学启源》
6

功效

泻肺平喘,利水消肿,肺热咳喘,面目浮肿,小便不利
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用於肺热咳喘面目浮肿小便不利等症。
数据来源:香港浸会大学中药数字化项目
7

功效

泻肺平喘,行水消肿,肺热喘咳,吐血,水肿,脚气,小便不利
8

功效

《本经》
伤中,五劳六极羸瘦,崩中,脉绝,补虚益气
伤中五劳六极羸瘦崩中脉绝补虚益气。 《本经》
9

功效

《别录》
唾血,热渴,水肿,腹满胪胀,利水道
去肺中水气,唾血热渴水肿腹满胪胀利水道,去寸白,可以缝金疮。 《别录》
10

功效

《药性论》
肺气喘满,水气浮肿,伤绝,利水道,消水气,虚劳客热,头痛,内补不足
11

功效

入散用,下一切风气水气。
12

功效

《滇南本草》
止肺热咳嗽
止肺热咳嗽。 《滇南本草》
13

功效

《纲目》
泻肺,降气,散血
泻肺降气散血。。 《纲目》
14

功效

《本草求原》
脚气痹挛,目昏,黄疸,通二便,尿数
脚气痹挛目昏黄疸通二便,治尿数。 《本草求原》
15

功效

《贵州民间方药集》
风湿麻木
风湿麻木。 《贵州民间方药集》
16

功效

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泻肺平喘利水消肿。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水消肿药。
17

符方

《千金要方》
石痈坚如石,不作脓者
石痈坚如石不作脓者:桑根白皮,阴干捣末,烊胶,以酒和敷肿。 《千金要方》
桑根白皮  
18

符方

《卫生易简方》
蜘蛛毒
治蜈蚣、蜘蛛毒:桑白皮捣汁敷,立效。 《卫生易简方》
桑白皮  
19

符方

《经验方》
咳嗽甚者,有吐血殷鲜
咳嗽甚者,或有吐血殷鲜:桑根白皮1斤,入糯米120克。一处捣为末。每服米饮调下30克。 《经验方》
桑根白皮  
20

符方

《圣惠方》
血脉虚极,发鬓不得润泽
血脉虚极发鬓不得润泽:桑根白皮1斤,柏叶适量。上以水三斗淹浸,煮五、六沸。沐头,数数为之,发即润泽。 《圣惠方》
桑根白皮  
21

产地

多栽培於村旁、田间。分布全国各省。
23

形态

长片状槽状形,左右两边向內捲曲,卷边呈半筒形,槽的中呈长而扭曲的板片状,筒状或两边向內卷成槽状,长短宽窄不一,厚0.1~0.5cm。外表面淡黄白色,有少数棕黄色或红棕色斑点
(残留栓皮),內表面黄白色或灰黄色,平滑,有细纵纹,有的纵向裂开,露出纤维。体轻质韧,难折断,易纵向撕裂,撕裂时有白色粉尘飞出,气微,味微甜。
24

形态

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干燥根皮。 呈扭曲的卷筒状、槽状或板片状,长短宽窄不一,厚1~4毫米。外表面白色或淡黄白色,较平坦,有的残留橙黄色或棕黄色鳞片状粗皮;内表面黄白色或灰黄色,有细纵纹。体轻,质韧,纤维性强,难折断,易纵向撕裂,撕裂时有粉尘飞扬。气微,味微甘。
25

药理


①利尿作用
家兔以桑白皮煎剂2克/公斤灌胃,6小时内排尿量及其氯化物均有较显著增加,7~24小时恢复正常。
②降压作用
日人早年即报告桑树煎剂给动物口服有轻微而缓慢的降压作用,又称必须用根或枝的皮方有降压效果,根及新梢叶则无作用。用乙醚、热水或温甲醇的提取液对兔皮下注射1克(生药)/公斤时,可使血压下降15~25毫米汞柱。从桑白皮中提得一种物质,给兔静脉注射10毫克/公斤,血压立即显著下降;切断颈迷走神经或颈椎,此作用仍存在。它能抑制离体蛙心、兴奋兔离体肠管,此等作用皆可被阿托品阻断,故推测可能是乙酰胆碱样物质。对兔耳血管有扩张作用,对蛙下肢血管则为收缩。能兴奋离体兔子宫,轻度促进兔耳下腺的分泌,注射(动脉或静脉)给药对猫瞬膜收缩并无影响,但如直接涂於颈交感神经节上,则可抑制电刺激节前纤维引起的瞬膜收缩。对水蛭背肌单用无作用,如先加依色林后再用,则可使水蛭背肌的紧张度有显著上升。此物质对小鼠静脉注射之半数致死量为32.7毫克/公斤。据日人报道,中国产桑白皮的提取物较日本产者降压作用强,毒性亦大,所含乙酰胆碱样物质的成分较多。
③其他作用
桑白皮提取物对小鼠有镇静作用。在狗身上,初步证明用桑白皮线缝合之伤口可无需拆线。
26

药理

具有利尿作用;降低血压,能抑制离体蛙心心肌收缩力和频率。兴奋平滑肌,对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27

成份

含伞形花内酯、东莨菪素和黄酮成分桑根皮素、桑素、桑色烯、环桑素、环桑色烯等。又含有作用类似乙酰胆碱的降压成分,并含鞣质5.6%,粘液素9%。
28

成份

主含黄酮类化合物、桑色呋喃、伞形花内酯,东莨菪素、环桑素、环桑色烯、环桑根皮素、桑黄酮、桑根皮素、桑色烯、桑素等成分。
29

加工采集

冬季采挖,洗净,趁新鲜刮去背棕色栓皮,纵向剖开,以木槌轻击,使皮部与木心分离,剥取白皮,晒干。
30

签别

干燥根皮多呈长而扭曲的板状,或两边向内卷曲成槽状。长短宽狭不一,厚1~5毫米。外表面淡黄白色或近白色,有少数棕黄色或红黄色斑点,较平坦,有纵向裂纹及稀疏的纤维。内表面黄白色或灰黄色,平滑,有细纵纹,或纵向裂开,霉出纤维。体轻,质韧,难折断,易纵裂,撕裂时有白色粉尘飞出。微有豆腥气,味甘微苦。以色白、皮厚、粉性足者为佳。主产安徽、河南、浙江、江苏、湖南等地;其他各地亦产。
31

炮制

桑皮:刷去灰屑,洗净,润透后切丝,晒干。蜜桑皮:取桑皮丝,加炼熟蜂蜜与开水少许,拌匀,稍闷,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变为黄色、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每桑皮丝100斤,用炼熟蜂蜜30斤)《雷公炮炙论》:"凡使(桑白皮)采十年已上嫩根,铜刀剥上青黄薄皮一重,只取第二重白嫩青涎者,用铜刀锉了,焙令干,勿使皮上涎落,涎是药力。此药恶铁并铅。"
32

宜忌

肺虚无火,小便多及风寒咳嗽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续断、桂心、麻子为之使。"
②《本草经疏》:"肺虚无火,因寒袭之而发咳嗽者勿服。"
③《得配本草》:"肺虚,小便利者禁用。"
33

宜忌

肺寒无火及风寒咳嗽禁服。
34

副作用

桑白皮经石油醚、乙醇、乙醚、醋酸酐、水、乙酸乙酯等反复处理,所得黄色粉末,给小鼠静脉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32.7mg/kg。而正丁醇提取物或水提取物给小鼠灌胃或腹腔注射10g/kg,或静脉注射5g/kg均未引起死亡。醇提取物无论是1次大量或多次小量给药,对实验动物均未表现不良影响,似可认为该药毒性较小。
35

临床应用

用量6~12克,水煎服,或入丸散。用治肺热喘咳,水肿胀满尿少,面目肌肤浮肿。
36

书籍引用

《名老中医朱南孙经验集》

《正骨心法要旨》

《幼科指南》

《杂症会心录》

《花韵楼医案》

《本草纲目》

4 序例上 历代诸家本草 5 序例第二卷 序例 药名同异 10 序例第二卷 序例 李东垣随证用药凡例 12 序例第二卷 序例 张子和汗吐下三法 21 主治第三卷 百病主治药 癫痫 27 主治第三卷 百病主治药 火热 28 主治第三卷 百病主治药 诸气 29 主治第三卷 百病主治药 痰饮 35 主治第三卷 百病主治药 霍乱 39 主治第三卷 百病主治药 诸肿 43 主治第三卷 百病主治药 喘逆 46 主治第三卷 百病主治药 虚损 50 主治第三卷 百病主治药 咳嗽 58 主治第三卷 百病主治药 消渴 59 主治第三卷 百病主治药 遗精梦泄 68 主治第三卷 百病主治药 诸虫 80 主治第四卷 百病主治药 口舌 82 主治第四卷 百病主治药 音声 83 主治第四卷 百病主治药 须发 89 主治第四卷 百病主治药 痈、疽 90 主治第四卷 百病主治药 外伤诸疮 91 主治第四卷 百病主治药 跌仆折伤 101 主治第四卷 百病主治药 产后 341 石部第十卷 金石之四 花乳石 369 石部第十一卷 金石之五 马牙硝 375 石部第十一卷 金石之五 石硫黄 418 草部第十三卷 草之二 黄芩 443 草部第十三卷 草之二 白前 508 草部卷十四 草之三 水苏 596 草部第十六卷 草之五 葶苈 662 草部第十七卷 草之六 乌头 750 草部第十八卷 草之七 羊桃 1061 果部第三十卷 果之二 枇杷 1065 果部第三十卷 果之二 银杏 1109 果部第三十二卷 果之四 吴茱萸 1125 果部第三十三卷 果之六 莲藕 1197 木部第三十五卷 木之二 柳 1221 木部第三十六卷 木之三 桑 1223 木部第三十六卷 木之三 楮 1388 虫部第三十九卷 虫之一 螳螂、桑螵蛸 1599 介部第四十六卷 介之二 海蛤 1696 兽部第五十卷 兽之一 豕 1697 兽部第五十卷 兽之一 狗
桑白皮 之 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