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dy.com 草药辞典
草药详情

天花粉

别名:
川花粉,栝楼根,花粉,楼根
1

性味

甘,微苦,微寒
微苦微寒
2

功效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排脓消肿,热病口渴,消渴,黄疸,肺燥咳血,痈肿,痔痿,糖尿病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排脓消肿。治热病口渴消渴黄疸肺燥咳血痈肿痔痿。对於治疗糖尿病,常用它与滋阴药配合使用,以达到標本兼治的作用。
数据来源:香港浸会大学中药数字化项目
3

功效

清热生津,消肿排脓
清热生津消肿排脓。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泻火药。
4

产地

生於山坡、草丛、林缘半阴处。分布於我国西南、中南、华南及陕西、甘肃等地。
6

形态

不规则圆柱形、纺锤形或瓣块状;表面黄白色或淡棕黄色,有纵皱纹、细根痕及略凹陷的横长皮孔,有的有黄棕色外皮残留。质坚实,断面白色或淡黄色,富粉性,横切面可见黄色木质部,略呈放射状排列,纵切面可见黄色条纹状木质部。无臭,味微苦。
7

药理

天花粉蛋白注射液大鼠皮下给药有抗早孕作用。天花粉注射液对大鼠和小鼠有抗癌作用,还有抗艾滋病病毒,降血糖等作用。天花粉制剂临床上用於治中期妊娠、死胎、过期流产等引产。
8

成份

含淀粉及皂苷、泻根醇酸、葫芦苦素、精氨酸、天冬氨酸、果糖、木糖等成分,并含天花粉蛋白及多种氨基酸。
9

宜忌

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10

临床应用

用量10~15克,煎服。用治热病烦渴、肺热燥咳、内热消渴、疮疡肿毒。
11

书籍引用

《爱月庐医案》

《正骨心法要旨》

《幼科指南》

《杂症会心录》

《花韵楼医案》

《本草求真》

《竹林寺女科秘方》

《证治准绳·杂病》

《辨证录》

6 卷之一 伤寒门(四十三则) 8 卷之二 中风门(二十五则) 9 痹证门(十一则) 11 胁痛门(五则) 12 头痛门(六则) 15 卷之三 咽喉痛门(七则) 16 牙齿痛门(六则) 18 鼻渊门(三则) 19 耳痛门(附耳聋七则) 20 目痛门(十四则) 22 遍身骨痛门(四则) 23 卷之四 五郁门(六则) 24 咳嗽门(八则) 25 喘门(四则) 26 怔忡门(三则) 27 惊悸门(二则) 28 虚烦门(二则) 29 不寐门(五则) 30 健忘门(四则) 31 癫痫门(六则) 32 狂病门(六则) 34 呃逆门(五则) 35 卷之五 关格门(五则) 37 翻胃门(五则) 39 厥症门(七则) 40 春温门(三十三则) 41 卷之六 火热症门(十六则) 42 暑症门(十一则) 43 燥症门(十五则) 44 痿证门(八则) 45 消渴门(五则) 46 卷之七 痉门(十一则) 48 五瘅门(十则) 50 痢疾门(十二则) 51 瘕门(八则) 53 虚损门(十三则) 54 痨瘵门(十七则) 58 卷之九 大便闭结门(九则) 60 内伤门(二十三则) 63 痰证门(二十一则) 69 发斑门(二则) 70 火丹门(三则) 71 离魂门(三则) 74 中邪门(六则) 76 中毒门(十二则) 78 自笑门(附自哭三则) 79 恼怒门(二则) 80 喑哑门(三则) 81 瘟疫门(一则) 82 种嗣门(九则) 85 调经门(十四则) 86 受妊门(十则) 88 卷之十二 安胎门(十则) 96 卷之十三 背痈门(七则) 97 肺痈门(四则) 98 肝痈门(二则) 101 无名肿毒门(二则) 104 囊痈门(二则) 105 臂痈门(一则) 106 乳痈门(四则) 109 恶疽门(一则) 111 杨梅疮门(五则) 117 瘰门(二则) 119 顽疮门(二则) 123 癞门(一则) 127 痘疮门(十五则) 130 胎毒门(一则)

《明医杂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