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面针
上山虎,下山虎,入地金牛,两边针
  • ,有小毒。

    性味

    苦,辛,平

  • 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祛风通络。用於气滯血瘀引起的跌打损伤风湿痹痛胃痛牙痛毒蛇咬伤;外治汤火烫伤
    数据来源:香港浸会大学中药数字化项目

    功效

    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祛风通络,跌打损伤,风湿痹痛,胃痛,牙痛,毒蛇咬伤,汤火烫伤

  • 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祛风通络。属活血化瘀药下分类的活血止痛药。

    功效

    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祛风通络

  • 风湿关节痛:两面针根15克,肖梵天花根30克。水煎服。 《福建药物志》
     

    符方《福建药物志》

    风湿关节痛

  • 跌打损伤:两面针鲜根30克,鲜朱砂根15克,猪蹄1只。酌加酒水炖服。 《福建药物志》
     

    符方《福建药物志》

    跌打损伤

  • 十二指肠溃疡:两面针根15克,金豆根、石仙桃各30克。水煎服。 《福建药物志》
    石仙桃  

    符方《福建药物志》

    胃,十二指肠溃疡

  • 胆道蛔虫症:柘树、两面针、十大功劳根各15克。水煎服。 《福建中草药处方》
    两面针  

    符方《福建中草药处方》

    胆道蛔虫症

  • 肋间神经痛:两面针根、土丁桂各15克,盐肤木、黄皮根各30克。水煎服。 《福建中草药处方》
    盐肤木  

    符方《福建中草药处方》

    肋间神经痛

  • 痢疾:两面针根15克,火炭母全草30克,番石榴叶30克,旱莲草20克。水煎服,每日1剂。 《壮族民间用药选编》
    番石榴叶   旱莲草  

    符方《壮族民间用药选编》

    痢疾

  • 龋齿痛:两面针根皮研粉,置痛处,或用根3~9克,水煎含漱。 《广西本草选编》
     

    符方《广西本草选编》

    龋齿痛

  • 毒蛇咬伤:两面针鲜根30克,水煎服,另用鲜根磨酒外敷。 《福建中草药》
     

    符方《福建中草药》

    毒蛇咬伤

  • 生於旷野向阳的杂木林中。分布於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产地

  • 厚片或圆柱形短段。表面淡棕黄色或淡黄色,有鲜黄色或黄褐色类圆形皮孔。切断面较光滑,皮部淡棕色,木部淡黄色,可见同心性环纹及密集的小孔。质坚硬。气微香,味辛辣麻舌而苦。

    形态

  • 有镇静、镇痛、解痉作用;诱发僵住症;强心,抗癌,抗菌,局部麻醉等。两面针提取物腹腔注射,对小鼠醋酸扭体反应、K+透入及光热刺激法均有镇痛作用。还具抗菌作用。注射剂和结晶性片剂,可治疗神经痛、头痛、腰腿痛、风湿性关节炎及胃肠、外伤痛、感冒头痛及小手术局部麻醉、止痛等。

    药理

  • 含两面针碱、白屈菜红碱、异崖椒定碱、光叶花椒碱、氯化两面针碱、氯化光叶花椒碱、氧化两面针碱等生物碱类成分。

    成份

  • 不能过量服用。忌与酸味食物同服。孕妇禁用。

    宜忌

  • 用量5~10克,煎服;外用适量,研末外敷。用治气滞血瘀引起的跌扑损伤、风湿痹痛、胃痛、牙痛、毒蛇咬伤;外治汤火烫伤。

    临床应用

【相关连结】
植物
【其他参考】

两面针 之 中药

两面针 之 药方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