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眼草
掐不齐,人字草,小蓄片,妹子草,红花草,地兰花,土文花,满路金鸡,细花草,鸳鸯草,夜关门,老鸦须,铺地龙,蚂蚁草,莲子草,花花草,夏闭草,花生草,白扁蓄,小关门,瞎眼草,小号苍蝇草,红骨丹,掐不齐,大字草,公母草,人字草,小蓄片,妹子草,红花草,地兰草,细花草,铺地龙,红骨丹,夏闭草,奶浆草,铺地锦,铺地红,草血竭,血见愁,铁线草
  • 性味

    甘,辛,平

  • 甘辛,。 《本草求原》

    性味《本草求原》

  • 性寒味辛无毒。归肝;脾;肺;肾经 《四川中药志》

    性味《四川中药志》

    性寒,味辛,无毒,肾经

  • 清热解毒健脾利湿。治感冒发热暑湿吐泻疟疾痢疾传染性肝炎热淋白浊

    功效

    清热解毒,健脾利湿,感冒发热,暑湿吐泻,疟疾,痢疾,传染性肝炎,热淋,白浊

  • 跌打扑肿解毒。 《本草求原》

    功效《本草求原》

    跌打扑肿,解毒

  • 除火毒。中暑捣取汁,(和)凉水饮之。

    功效

    除火毒

  • 利小便

    功效

    利小便

  • 蛇咬伤

    功效

    蛇咬伤

  • 妇人白带湿热黄疸暑泻肠风便血红白痢疾。 《中医药实验研究》

    功效《中医药实验研究》

    妇人白带,湿热黄疸,暑泻,肠风便血,红白痢疾

  • 吐血泻痢及小儿疳疾。 《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功效《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吐血,泻痢

  • 止血。治腹痛。 《贵州民间药物》

    功效《贵州民间药物》

    止血,腹痛

  • 解热散痧。治腰痛腹泻发痧白痢。 《四川中药志》

    功效《四川中药志》

    解热,散痧,腰痛腹泻,发痧,白痢

  • 利湿健脾解热止痢。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功效《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利湿健脾,解热止痢

  • 感冒发热咳嗽胸痛尿路感染肠炎痢疾。 《上海常用中草药》

    功效《上海常用中草药》

    感冒发热,咳嗽胸痛,尿路感染,肠炎,痢疾

  • 利水消积。治消化不良腹泻。 《福建中草药》

    功效《福建中草药》

    利水消积

  • 收敛固脱。治子宫脱垂脱肛。 《陕西中草药》

    功效《陕西中草药》

    收敛,固脱,子宫脱垂,脱肛

  •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 黄疸型肝炎:鲜鸡眼草、鲜车前草各60克。水煎服。 《安徽中草药》
     

    符方《安徽中草药》

    黄疸型肝炎

  • 小儿疳积:鸡眼草全草15克。水煎服,连服3天。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符方《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小儿疳积

  • 跌打损伤:鲜鸡眼草60克。酒、水各半煎,白糖调服。或鲜叶捣烂外敷。 《内蒙古中草药》
     

    符方《内蒙古中草药》

    跌打损伤

  • 腹泻痢疾:鸡眼草、马齿苋、地锦草各30克。水煎服。 《安徽中草药》
    鸡眼草   马齿苋   地锦草  

    符方《安徽中草药》

    腹泻,痢疾

  • 牙齿出血:鲜地锦草洗净,煎汤漱口。 《泉州本草》
     

    符方《泉州本草》

    牙齿出血

  • 咽喉发炎肿痛:鲜地锦草15克,咸酸甜草15克。捣烂绞汁,调蜜泡服,日三次。 《泉州本草》
     

    符方《泉州本草》

    咽喉发炎肿痛

  • 痈疮疔毒肿痛:鲜地锦草,洗净,和酸饭粒、食盐少许敷患处。 《泉州本草》
     

    符方《泉州本草》

    痈疮疔毒肿痛

  • 风疮疥癣:地锦草同满江红草捣末敷。 《干坤秘韫》
    地锦草  

    符方《干坤秘韫》

    风疮疥癣

  • 治缠腰蛇:鲜地锦草捣烂,加醋搅匀,取汁涂患处。 《福建中草药》
     

    符方《福建中草药》

    缠腰蛇(带状疱疹)

  • 火眼:地锦草熬水洗,或蒸猪肝食。 《贵阳民间草药》
     

    符方《贵阳民间草药》

    火眼

  • 跌打肿痛:鲜地锦草适量,同酒糟捣匀,略加面粉外敷。 《湖南药物志》
     

    符方《湖南药物志》

    跌打肿痛

  • 生於路旁、山坡、田边、杂草丛中。分布於我国南北各地。

    产地

  • 生於路旁、田间。分布於全国各地。

    产地

  • 来源於豆科植物鸡眼草Kummerowia striata (Thunb) Schindl的全草。 长10~30厘米。根细弱,茎多分枝,纤细,红棕色或红褐色,被白色细毛;质脆,易折断。叶皱缩,展平为三出掌状复叶;小叶片倒卵形或矩圆形,灰绿色或褐绿色,先端有小突刺,掐之断面不整齐;托叶2枚,较大。蝶形花冠,花1~3朵腋生;花萼钟状,5裂,深紫色;花瓣5枚,淡红紫色;雄蕊10,2体。气微,味微苦。

    形态

  • 大戟科植物地锦Euphorbia humifusa Willd,或斑地锦EuphorbiamaculataL.的全草。(右图为地锦) 地锦:常皱缩卷曲,根细小。茎细,呈叉状分枝,表面带紫红色,光滑无毛或疏生白色细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中空。单叶对生,具淡红色短柄或几无柄;叶片多皱缩或已脱落,展平后呈长椭圆形,长5~10毫米,宽4~6毫米;绿色或带紫红色,通常无毛或疏生细柔毛;先端钝圆,基部偏斜,边缘具小锯齿或呈微波状。杯状聚伞花序腋生,细小。蒴果三棱状球形,表面光滑。种子细小,卵形,褐色。气微,味微涩。斑地锦:叶上表面具红斑,蒴果被稀疏白色短柔毛。

    形态

  • 鸡眼草水浸剂在体外对四种痢疾杆菌(弗氏、宋氏、志贺氏、舒氏)和大肠杆菌无抗菌作用,仅醇浸液对弗氏痢疾杆菌显示微弱作用。长萼鸡眼草水浸液在体外对弗氏、舒氏、志贺氏痢疾杆菌均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平板法)。

    药理

  • 鸡眼草水浸剂在体外对4种痢疾杆菌和大肠杆菌无抗菌作用,仅醇浸液对弗氏痢疾杆菌显示微弱作用,体外对弗氏、舒氏、志贺痢疾杆菌均有一定的抗菌作用。5%本品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鸡眼草中的木犀草素-4'-O-葡萄糖苷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白介素-5的生物活性。

    药理

  • 有抗菌和抗寄生虫及解毒作用;止血效果明显。

    药理

  • 鸡眼草叶含黄酮类、葡萄糖甙。

    成份

  • 含芹菜素、槲皮素和各类苷类化合物。茎叶含有染料木素、异母荆素、异荭草素、异槲皮苷、山奈酚等。种子含有黎豆胺。

    成份

  • 含黄酮类化合物、没食子酸、内消旋肌醇。叶含肌醇。另含槲皮素、东莨菪素、伞形花内酯、没食子酸、α-谷固醇等成分。

    成份

  • 7~8月采取,晒干或鲜用。

    加工采集

  • 性状鉴别(1)鸡眼草茎枝圆柱形,多分枝,长5-30cm,被白色向下的细毛。三出复叶互生,叶多皱缩,完整小叶长椭圆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长5-15mm;叶端钝圆,有小突刺,叶基楔形;沿中脉及叶缘疏生白色长毛;托叶2片。花腋生,花萼钟状,深紫褐色;蝶形花冠浅玫瑰色,效萼长2-3倍。荚果卵状矩圆形,顶端稍急尖,有小喙,长达4mm。种子1粒,黑色,具不规则褐色斑点,气微,味淡。(2)竖毛鸡眼草茎多枝,较粗壮,长10-25cm,疏被向上生长的硬毛。三小叶,完整小叶倒卵形或椭圆形,长7-20mm,宽3-12mm;叶端圆或微凹,具短尖,叶基楔形;上面无毛,下面中脉及叶缘有白色长硬毛。花簇生於叶腋,花梗有白色硬毛,花萼钟状,花冠暗紫色。荚果卵形,长约3mm。种子黑色,平滑。气微,味淡。显微鉴别鸡眼草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细胞多为椭圆形,外被角质层,尚有非腺毛或其残基。表皮下可见1-3列细胞组成的厚角组织,常边续成环。韧皮部外侧具帽状纤维束,其周围可见草酸钙方晶,纤维壁微木化。形成层成波状环。髓部宽大。叶表面制片:上表皮细胞垂周壁浅状弯曲。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上下表皮均有平轴式气孔。非腺毛常为2(1-3)个细胞,基部细胞甚短,顶细胞长,先端渐尖,壁密生壁疣。

    签别

  • 尚不明确。

    宜忌

  • 尚不明确,谨慎用药。

    宜忌

  • 血虚无瘀及脾胃虚弱者慎服。

    宜忌

  • 治疗传染性肝炎每日用新鲜人字草6两(小儿减半),洗净加水煎煮20~30分钟,去渣分3次服,连服10天。据23例观察,对黄疸消退及肝功能恢复有一定作用。治程中亦未发现毒性反应和副作用。

    临床应用

  • 用量15~30克,煎汤内服;鲜用30~60克;或捣汁;或研末。用治感冒发热、暑湿吐泻、痢疾、湿热黄疸、热淋、白浊。

    临床应用

  • 用量9~20克,水煎服或入散剂,鲜品30~60克;外用捣敷或研末撒。用治痢疾、肠炎、咯血、尿血、便血、崩漏、疮疖痈肿。具有抑菌、止血和中和毒素等作用。

    临床应用

  • (1)竖毛鸡眼草(长萼鸡眼草)Kummerowiastipulacen(Maxim.)Makino全草亦作鸡眼草入药。(2)配合茵陈、金钱草、田基黄等药同用,治疗湿热黄疸等症。对於腹泻、痢疾常配合马齿苋、车前草、辣蓼等同用。

    备注

【其他参考】

鸡眼草 之 中药

鸡眼草 之 植物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