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肝炎:鲜地耳草、风尾草各30克,红枣6枚。水煎服,每日2次。(《福建药物志》) 《福建药物志》
肝炎
治肠炎:鲜地耳草45克,鲜风尾草30克。水、酒各半煎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浙江药用植物志》
肠炎
治口腔炎:鲜地耳草30克,捣烂取汁,以纱布浸汁洗涤口腔,每日1~2次。成人可含漱。(南药《中草药学》) 《中草药学》
口腔炎
生於田野较湿润处。分布於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
藤黄科植物地耳草Hypericum japonicum Thunb.ex Murray的干燥全草。 本品长10~40厘米。根须状,黄褐色。茎单一或基部有枝,有4棱,表面黄绿色或黄棕色,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叶对生,无柄;叶片卵形或卵圆形,长0.4~1.6厘米,全缘,具腺点,基出脉3~5条。聚伞花序顶生,花小,橙黄色或黄色,萼片、花瓣均为5片。无臭、味微苦。
有抗菌作用;对在体和离体蟾蜍心臟有先兴奋后抑制的作用,剂量过大可致心臟纤颤而使心跳停止;对麻醉犬有一定降压作用;能加强离体兔肠收缩,浓度过高可致痉挛,与乙酰胆碱有协同作用。
本品含槲皮苷、异槲皮苷、槲皮素-7-鼠李糖苷、田基黄灵素、田基黄棱素A、田基黄棱素B、地耳草素、田基黄绵马素等成分。
孕妇禁服。外用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起疱。
内服:煎汤,15~30克,鲜品30~60克,大剂可用至90~120克;或捣汁。外用:适量,捣烂外敷,或煎水洗。主治湿热黄疸,泄泻,痢疾,肠痈,肺痈,痈疖肿毒,乳蛾,口疮,目赤肿痛,毒蛇咬伤,跌打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