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dy.com 草药辞典
草药详情

三棱

别名:
京三棱,京三棱,黑三棱,荆三棱,红蒲根,光三棱
1

性味

辛,苦,性平
性平
2

性味

苦辛,平
苦辛
3

性味

《本草拾遗》
甘平,温
甘平。 《本草拾遗》
4

性味

《日华子本草》
味甘涩,凉
味甘涩。 《日华子本草》
5

性味

味苦,平,无毒
味苦无毒
6

性味

辛苦。
7

功效

破血行气,消积止痛,適多种肿瘤,以血瘀气滯,腹部结块,肝脾肿大,经闭腹痛,食积胀痛
破血行气消积止痛。適用於多种肿瘤,以及血瘀气滯、腹部结块肝脾肿大经闭腹痛食积胀痛等。
数据来源:香港浸会大学中药数字化项目
8

功效

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癥瘕积聚,气血凝滞,心腹疼痛,胁下胀疼,经闭,跌打损伤,疮肿坚硬
9

功效

《日华子本草》
妇人血脉不调,心腹痛,落胎,消恶血,补劳,通月经,气胀,消扑损瘀血,产后腹痛
妇人血脉不调心腹痛落胎消恶血补劳通月经,治气胀消扑损瘀血产后腹痛、血运并宿血不下。 《日华子本草》
10

功效

老癖癥瘕结块
11

功效

《医学启源》
心膈痛,饮食不消,破气
心膈痛饮食不消破气。 《医学启源》
12

功效

疮肿坚硬
通肝经积血。治疮肿坚硬
13

功效

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破血行气消积止痛。属活血化瘀药下分类的破血消癥药。
14

符方

《全国中草药汇编》
肝脾肿大
肝脾肿大:三棱9克,红花9克,莪术6克,赤芍12克,香附12克。水煎服。 《全国中草药汇编》
 
15

符方

《新疆中草药手册》
慢性肝炎,迁延性肝炎
慢性肝炎迁延性肝炎:三棱、莪术、当归各7克,赤芍12克,丹参24克,白茅根30克,青皮9克。水煎服。 《新疆中草药手册》
白茅根  
16

符方

《宣明论方》
癥瘕痃癖,积聚不散,坚满痞膈,食不下,腹胀
癥瘕痃癖积聚不散坚满痞膈食不下腹胀:三棱60克,白术30克,蓬莪术15克,当归15克,槟榔、木香各9克。上为末。每服9克,食后沸汤点服,每日三次。 《宣明论方》
蓬莪术  
17

符方

《圣惠方》
痃癖气不消
痃癖气不消:三棱30克,川大黄30克。上述药,捣罗为末。用醋熬为膏,每日空心以生姜橘皮汤调下二茶匙。 《圣惠方》
川大黄  
18

符方

小儿阴疝核肿
小儿阴疝核肿:京三棱面裹煨焦,去面,为末。三岁
 
19

符方

空心盐汤下,人小加减,相关推荐文章
5克,空心盐汤下人小加减相关推荐文章: 三棱的鉴别方法 三棱炮制方法与标准 三棱水提物 丹参三棱治精神分裂症
 
20

产地

生於水湿低洼处、水沟及沼泽等地。分布於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
22

形态

干燥块茎呈圆锥形或扁卵圆形,上圆下尖,长2.5~5cm,直径1.5~3.5cm;表面黄白色或灰黄色,细腻或粗糙不平,有刀削痕跡,並有密集的点状须根痕,略呈横向环状排列,两侧面有突起,凹凸不平;质坚实,极难折断,入水下沉。切断面平坦,黄白色或灰白色,向內色较深,中间有多数不明显的维管束小点;气微弱,味淡,嚼之微有麻辣感。
23

形态

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Sparganium stoloniferum Buch. -Ham.的块茎。 商品分光三棱和毛三棱,前者已用刀削去皮须。块茎呈圆锥形或倒卵圆形,略扁,上圆下尖,下端稍弯曲,长2~6厘米,直径2~4厘米。表面黄白色或灰黄色,有刀削痕,顶端有茎痕,须根痕小点状密集,略呈横向环状排列。体重,质坚实。无臭,味淡,嚼之有麻辣感。毛三棱已用火烧去长须。多呈圆锥形,黑棕色,下端略呈鹰嘴状,有残存的不定根,点状不定根痕散在,两侧的根痕较粗,纵列成翼状。节和缩短的节间明显,其余与光三棱相同。
24

药理

三棱水提物可使凝血酶对纤维蛋白的凝聚时间显著延长;有抗体外血栓形成的作用;水煎剂对离体兔子宫平滑肌呈兴奋作用;抗肿瘤;对心臟有降低心肌细胞耗氧量、减少冠脉阻力、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心肌缺氧耐受力等作用。有一定毒性。
25

成份

小黑三棱含挥发油0.05%。
26

成份

三棱块茎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苯乙醇、对苯二酚、十六酸,还有去氢木香内酯、琥珀酸、三棱酸、刺芒柄花素、豆固醇、β-谷固醇、胡萝卜苷。
27

加工采集

秋、冬二季均可采收,挖取块茎后,去掉茎叶及须根,洗净,削去外皮,晒干。
28

签别

干燥块茎呈圆锥形:扁卵圆形,上圆下尖,长2.5~5厘米,直径1.5~3.5厘米。表面黄白色或灰黄色,细腻或粗糙不平,有刀削痕迹,并有密集的点状须根痕,略呈横向环状排列,两侧面有突起,凹凸不平。质坚实,极难折断。切断面平坦,黄白色或灰白色,向内色较深,中间有多数不明显的维管束小点。气微弱,味淡,嚼之微有麻辣感。以个匀、体重、质坚实、去净外皮、表面黄白色者为佳。主产江苏、河南、山东、讧西。辽宁、安徽、浙江、四川、湖北等地亦产。此外,尚有莎草科植物荆三棱的块茎,在东北及内蒙古、陕西、新疆、江苏等地亦作三棱使用,商品习称"黑三棱"(《开宝本草》记载的黑三棱即此),或称"带皮三棱"。荆三棱为多年生草本,高70~150厘米。根茎横走,先端具球状块茎。茎锐三棱形。叶扁平,线形,长20~30厘米,宽5~10毫米,基部呈鞘状抱茎。长侧枝聚伞花序有3~8辐射枝;每辐射枝有1~3(~4)小穗;小穗长圆形,长1~2厘米,宽6~8(~10)毫米;鳞片膜质,长约7毫米,外面被短柔毛,先端有芒,芒长2~3毫米;刚毛6;雄蕊3,雌蕊1,柱头3。小坚果三棱形。药材呈近圆球形或倒圆锥形,长约3~4厘米,直径约2~3厘米。表面黑褐色或红棕色,有皱纹,须根痕较少;去皮者外形与上述品种相似;质轻而坚,横切面平坦,黄色,有散在的维管束;气微,味淡。
29

炮制

切片,醋制。
30

宜忌

气虚体弱,血枯经闭及孕妇忌服。
①《医学启源》:"破气损真,气虚人不用。"
②《品汇精要》:"妊娠不可服。"
⑧《得配本草》:"素有血症者禁用。"
31

宜忌

气虚体弱、血枯经闭、月经过多及孕妇禁服。
32

副作用

本品水煎剂(4g生药/ml)ig给药,NIH小鼠10只,剂量480g生药/kg,连续7日,ig后活动减少,静卧不动,d2恢复正常,未见死亡;ig给药,观察7d,LD50为233.3±9.9g生药/kg。死亡前出现短暂的抽搐、惊跳、呼吸抑制而死亡。
33

临床应用

用量4.5~9克,治疗癥瘕痞块、瘀血经闭、食积胀痛。注意:月经过多者及孕妇忌用。治慢性肝炎:三棱、莪术、当归各9克,赤芍12克,丹参25克,白茅根30克,青皮9克,煎水服。
34

临床应用

用量4.5~9克,煎汤内服;或入丸散。治疗癥瘕痞块、瘀血经闭、食积胀痛、心腹痛、痛经、跌打伤痛。
35

备注

同属植物的块茎作三棱入药的还有:
①细叶黑三棱:SparganiumstenophyllumMaxim.其特点在於根状茎短不横走,叶窄条形,宽2~3毫米,花穗无梗。分布於黑龙江、吉林、辽宁及河北等省。
②小黑三棱:SparganiumsimplexHuds.特征为叶宽条形,扁平,宽5~8毫米,最下部花穗有梗。分部同前种。
36

书籍引用

《名老中医朱南孙经验集》

《本草纲目》

4 序例上 历代诸家本草 5 序例第二卷 序例 药名同异 8 序例第二卷 序例 妊娠禁忌 10 序例第二卷 序例 李东垣随证用药凡例 28 主治第三卷 百病主治药 诸气 30 主治第三卷 百病主治药 脾胃 31 主治第三卷 百病主治药 噎膈 32 主治第三卷 百病主治药 反胃 37 主治第三卷 百病主治药 疟 38 主治第三卷 百病主治药 胀满 47 主治第三卷 百病主治药 吐血衄血 66 主治第三卷 百病主治药 瘀血 67 主治第三卷 百病主治药 积聚症瘕 70 主治第三卷 百病主治药 心腹痛 72 主治第三卷 百病主治药 腰痛 74 主治第四卷 百病主治药 头痛 87 主治第四卷 百病主治药 疡癜风 89 主治第四卷 百病主治药 痈、疽 91 主治第四卷 百病主治药 跌仆折伤 97 主治第四卷 百病主治药 妇人经水 100 主治第四卷 百病主治药 产难 101 主治第四卷 百病主治药 产后 340 石部第十卷 金石之四 礞石 368 石部第十一卷 金石之五 朴硝 378 石部第十一卷 金石之五 矾石 402 草部第十二卷 草之一 贯众 420 草部第十三卷 草之二 茈胡 429 草部第十三卷 草之二 延胡索 430 草部第十三卷 草之二 贝母 455 草部卷十四 草之三 芎 480 草部卷十四 草之三 蓬莪术 481 草部卷十四 草之三 荆三棱 482 草部卷十四 草之三 莎草、香附子 526 草部第十五卷 草之四 茺蔚 551 草部第十五卷 草之四 葫芦巴 703 草部第十八卷 草之七 马兜铃 706 草部第十八卷 草之七 牵牛子 718 草部第十八卷 草之七 萆 772 草部第十九卷 草之八 羊蹄 832 谷部第二十二卷 谷之一 胡麻 843 谷部第二十二卷 谷之一 荞麦 861 谷部第二十三卷 谷之二 子 884 谷部第二十四卷 谷之三 刀豆 908 谷部第二十五卷 谷之四 醋 980 菜部第二十七卷 菜之二 薯蓣 1065 果部第三十卷 果之二 银杏 1083 果部第三十一卷 果之三 海松子 1128 果部第三十三卷 果之六 芡实 1129 果部第三十三卷 果之六 乌芋 1130 果部第三十三卷 果之六 慈菇 1211 木部第三十五卷 木之二 棕榈 1215 木部第三十五卷 木之二 巴豆 1222 木部第三十六卷 木之三 柘 1272 木部第三十七卷 木之四 琥珀 1494 鳞部第四十三卷 鳞之二 乌蛇 1578 介部第四十五卷 介之一 绿毛龟 1583 介部第四十五卷 介之一 鳖 1739 兽部第五十一卷 兽之二 鹿

《金匮名医验案精选》

《明医杂著》

三棱 之 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