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於山坡草地、灌丛、河边水湿地、滨海盐渍地、田边及路旁。分布於东北、华北等地。
花序呈类球形,直径0.3~1cm,棕黄色。总苞由4~5层苞片组成。舌状花一轮,黄色,皱缩捲曲;管状花多数,深黄色。体轻。气芳香,味苦。
菊科植物野菊Chrysanthemum indicum L.的头状花序,或以叶、全草入药。 类球形,直径0.3~1厘米,棕黄色。总苞由4~5层苞片组成,外层苞片卵形或条形,外表面中部灰绿色或淡棕色,通常被白毛,边缘膜质,中层苞片卵形,内层苞片长椭圆形,膜质,外表面无毛。总苞基部右残留的总花梗。舌状花1轮,黄色,皱缩卷曲,管状花多数,深黄色。体轻。气芳香,味苦。
具有降压、调节血流动力学和抗心肌缺血作用;抑制磷酸二酯酶;抑制血小板凝结;抗病原微生物;解热;增强吞噬细胞吞噬功能;抑制金黄色葡萄菌血浆凝固酶形成。煎剂体外实验表明具有一定的广谱抑菌作用,全草抑菌作用强於花,鲜品强於干品,加热则效果降低,挥发油有较强的抑菌作用;注射液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增加冠脉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浸膏对不麻醉大鼠、麻醉猫和麻醉犬有明显的降压作用。毒性:浸膏水溶液的致死量是其有效量的9倍,全草制剂的毒性大於花的提取物,慢性给药并无蓄积中毒现象。小鼠静脉注射LDso为10.47克/千克。
含野菊花内酯、野菊花醇、野菊花三醇、野菊花酮等。挥发油中以含氧萜及倍半萜为主,是野菊花散发奇特香气的成分。
脾胃虚寒者慎服。
用量9~15克,内服治疗疔疮痈肿、目赤肿痛、头痛眩晕。外用适量,煎汤外洗或制膏外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