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dy.com 草药辞典
草药详情

猪苓

别名:
豕零,猳猪屎,豕橐(《庄子》司马彪注),豨苓,地乌桃,野猪食,猪屎苓,野猪粪,猪屎苓,枫苓,地乌桃,野猪食,猪茯苓
菌藻类
1

性味

甘,淡,平
2

性味

甘淡,平
甘淡
3

性味

《本经》
味甘,平
味甘。 《本经》
4

性味

《药性论》
微热
微热。 《药性论》
5

性味

淡甘,平
淡甘
6

功效

利尿渗湿,小便不利,水肿胀满,脚气,泄泻,带下
7

功效

《本经》
痃疟,利水道
痃疟利水道。 《本经》
8

功效

《药性论》
发汗,肿胀,满腹急痛
解伤寒温疫大热,发汗,主肿胀满腹急痛。 《药性论》
9

功效

《珍珠囊》
渗泄,止渴
渗泄止渴,又治淋肿。 《珍珠囊》
10

功效

《医学启源》
大燥除湿,去心懊憹
大燥除湿。《主治秘要》云,去心懊憹。 《医学启源》
11

功效

中暑消渴
中暑消渴
12

功效

《纲目》
开腠理,脚气,白浊,带下,妊娠子淋,小便不利
开腠理,治淋、肿、脚气白浊带下妊娠子淋小便不利。 《纲目》
13

功效

利尿渗湿
利尿渗湿。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14

符方

《子母秘录》
妊娠自脚上至腹肿,小便不利,微渴引饮
妊娠自脚上至腹肿小便不利微渴引饮:猪苓150克,末。以熟水服方寸匕,日三服。 《子母秘录》
 
15

符方

《中国药用真菌》
热淋,尿急,尿频,尿道痛
热淋尿急尿频尿道痛:猪苓、萹蓄、车前子各9克,木通6克,水煎服,日服2次。 《中国药用真菌》
车前子  
16

符方

《普济方》
妊娠小便不通,脐下硬痛
妊娠小便不通脐下硬痛:猪苓、木通、桑白皮各30克。上粗捣筛。每服9克,水一盏。入灯心草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温服。 《普济方》
桑白皮  
17

符方

《中国药用真菌》
肝硬化腹水
肝硬化腹水:鲤鱼一条,猪苓、大腹皮、防己、泽泻各9克。剖开鱼腹,除掉内臟,洗净。将以上四味药研末装入鱼腹内,煮熟,去药渣,食鱼喝汤。 《中国药用真菌》
大腹皮  
18

符方

《圣济总录》
肠胃寒湿,濡泻无度,嗜卧不食
肠胃寒湿濡泻无度嗜卧不食:猪苓15克,肉豆蔻二枚,黄柏0.3克。上三味捣罗为末,米饮和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丸,食前热水下。 《圣济总录》
肉豆蔻   如绿豆大  
19

符方

《伤寒论》
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
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猪苓、茯苓、泽泻、阿胶、滑石各30克。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纳阿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 《伤寒论》
 
20

符方

《方脉家宝》
疟不分新久
疟不分新久:猪苓30克,茯苓15克,柴胡12克,半夏9克,甘草3克,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水三碗,煎一碗,未发前服,渣再煎,发后服。 《方脉家宝》
 
21

产地

野生於凉爽和朝阳的山坡,以枫、桦、柞、榆、槭、柳及山毛榉等树的根际为多。主产於陕西、云南、河南等地。
23

形态

猪苓呈条形、类圆形或扁块状,有的有分枝,长5~25cm,直径2~6cm。体轻,质硬,略呈颗粒状。表面黑色、灰黑色或棕黑色,皱缩或有瘤状突起,断面类白色或黄白色。气微,味淡。
24

形态

多孔菌科真菌猪苓Polyporus umbellatus(Pers.)Fries的菌核。 条形、类圆形或扁块状,有的有分枝,长5~25厘米,直径2~6厘米,表面黑色、灰黑色或棕黑色,皱缩或有瘤状突起。体轻,质硬,断面类白色或黄白色,略呈颗粒状。气微,味淡,嚼之绵软不易碎。
25

药理


①利尿作用
健康人口服猪苓煎剂5克,6小时内尿量增加62%,氯化物增加45%,但3克煎剂及临床常用量对人未能证实有利尿作用。以不麻醉的带输尿管瘘犬作实验,猪苓煎剂0.25~0.5克/公斤静脉或肌肉注射表现利尿,口服或静脉注射量低於0.0048克/公斤,则无作用。家兔口服或腹腔注射,需接近人的用量始有效,煎剂、流浸膏2克/公斤则无效。大鼠口服醇提水溶液能增加尿量,但切除肾上腺的大鼠,猪苓煎剂与去氧皮质酮合用,对尿量及盐的排泄并无影响。猪苓含钾量不高(30毫克%),亦不稀释血液,其利尿作用可能由於抑制了肾小管对电解质和水的重吸收。五芩散煎剂(猪苓、茯苓、白术、泽泻、桂枝)静脉注射於犬,在增加尿量的同时增加钠、钾、氯离子的排出,醇提水溶液给大鼠口服亦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其组成药物中以桂枝利尿较显著。
②抗菌作用
猪苓的醇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
26

药理

有利尿、抑菌、抗癌、提高免疫机能、保肝、降低肝细胞HbsAg、增加肝糖原积累、抗放射线等作用,并具有促进免疫功能的作用。毒性试验,小鼠无异常反应和中毒现象。
27

成份

含麦角甾醇、生物素、糖类、蛋白质。
28

成份

含麦角甾醇、生物素、蛋白质、粗蛋白、可溶性糖分、多糖及2-羟基-α-羟基-二十四碳酸、多孔菌甾酮A、多孔菌甾酮B、多孔菌甾酮C、多孔菌甾酮D、多孔菌甾酮E、多孔菌甾酮F、多孔菌甾酮G、猪苓葡聚糖I、25-去氧-24 (28) -去氢罗汉松甾酮、25-去氧罗汉松甾酮等成分。微量元素有钙、锰、铁、镍、铜、锌、铬、铝。
29

加工采集

南方全年皆采,北方以夏、秋两季为多。挖出后去掉泥砂,晒干。放干燥通风处。猪苓隐生於地下,地上无苗,寻找较困难。据河北经验,凡生长猪苓的地方,其土壤肥沃,发黑,雨水渗透也快,小雨后地面仍显干燥。
30

签别

为干燥的不规则的长形块状或近圆形块状,大小粗细不等,长形的多弯曲或分枝如姜,长约10~25厘米,径约3~8厘米,圆块状的直径约3~7厘米。外表面灰黑色或棕黑色,全体有瘤状突起及明显的皱纹。质坚而不实,轻如软木,断面细腻,白色或淡棕色,略呈颗粒状。气无,味淡。以个大、外皮黑褐色光亮、肉色粉白、体较重者为佳。主产於陕西、河南、河北、四川、云南。甘肃、青海、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湖北等地亦产。陕西、云南产量较大,陕西产者质量最佳。
31

炮制

洗净泥砂,润软切片,晾干。《雷公炮炙论》:"凡采得猪苓,用铜刀削上粗皮一重,薄切,下东流水浸一夜,至明漉出,细切,以升麻叶对蒸一日,出,去升麻叶令净,晒干用。"
32

宜忌

无水湿者忌服。
①《医学启源》:"猪苓淡渗,大燥亡津液,无湿证勿服。"
②《医学入门》:"有湿症而肾虚者忌。"
③《得配本草》:"目昏、无湿而渴,二者禁用。"
33

宜忌

有湿症而肾虚者忌。无水湿者禁用,以免伤阴。
34

副作用

以猪苓多糖治疗剂量的2000倍1次给药或100倍连续灌胃或腹腔注射给药28天,结果小鼠和犬未见毒性反应,各脏器亦未见实质性损害。致癌、致畸、过敏和皮肤刺激等试验均未见猪苓多糖有明显毒性和刺激作用。
35

临床应用

用量6~12克,水煎服或入丸散。用治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带下。
36

备注

(1)用於小便不利、水肿等病症,常与茯苓、泽泻等品同用(如五苓散);阴虚者配阿胶、滑石等同用(如猪苓汤)。凡湿注带下,湿浊淋病,湿热泄泻等症,都可配合其它利水渗湿药或清热燥湿药同用。
37

书籍引用

《敖氏伤寒金镜录》

《幼科指南》

《本草纲目》

4 序例上 历代诸家本草 5 序例第二卷 序例 药名同异 10 序例第二卷 序例 李东垣随证用药凡例 15 序例第二卷 序例 中品药一百二十种 23 主治第三卷 百病主治药 伤寒热病 25 主治第三卷 百病主治药 暑 26 主治第三卷 百病主治药 湿 32 主治第三卷 百病主治药 反胃 33 主治第三卷 百病主治药 哕 35 主治第三卷 百病主治药 霍乱 37 主治第三卷 百病主治药 疟 38 主治第三卷 百病主治药 胀满 39 主治第三卷 百病主治药 诸肿 41 主治第三卷 百病主治药 脚气 56 主治第三卷 百病主治药 烦躁 58 主治第三卷 百病主治药 消渴 59 主治第三卷 百病主治药 遗精梦泄 80 主治第四卷 百病主治药 口舌 89 主治第四卷 百病主治药 痈、疽 96 主治第四卷 百病主治药 蛊毒 98 主治第四卷 百病主治药 带下 253 金石部第八卷 金石之一 针砂 300 石部第九卷 金石之三 滑石 565 草部第十五卷 草之四 灯心草 596 草部第十六卷 草之五 葶苈 651 草部第十七卷 草之六 甘遂 671 草部第十七卷 草之六 半夏 738 草部第十八卷 草之七 通草 752 草部第十八卷 草之七 木莲 769 草部第十八卷 草之七 藤黄 1169 木部第三十五卷 木之二 柏木 1223 木部第三十六卷 木之三 楮 1271 木部第三十七卷 木之四 茯苓 1274 木部第三十七卷 木之四 猪苓 1275 木部第三十七卷 木之四 雷丸 1405 虫部第四十卷 虫之二 斑蝥 1599 介部第四十六卷 介之二 海蛤 1633 禽部第四十七卷 禽之一 肪
猪苓 之 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