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名医汇粹
简 介:收辑上至汉,下至元至清代医家医论、治法、治验,分门别类整理而成。卷一医论集,以阐述医理为主;卷二脉要集;卷三-八病能集,以内科杂症为主,兼及妇科及五官科、外科。纲目清晰,学术上宗法薛立斋、张景岳。
作者:
共 105 章节 19.28万+字数

汗证
张景岳曰:汗出一症,有自汗盗汗自汗阳虚,治宜实表补阳盗汗阴虚阴虚阳必凑之,故阳蒸阴分,治宜清火补阴。然自汗中亦有阴虚盗汗中亦多阳虚。如遇烦劳火热之类,最多自汗,故饮食之火起于胃,酒色之火起于肾,能令人自汗,此非阳盛阴衰而何?且人之寤寐,总由卫气之出入,卫气者,阳气也,人寐时卫入于阴,非阳虚于表而何?欲辨阴阳,当察其有火无火。火盛而汗出者,以火烁阴,阴虚也;无火汗出者,表气不固,阳虚也。知斯二者,无余义矣。
一、汗由血液,本乎阴也。然汗发于阴而出于阳,此其根本,则由阳中之营气;而其启闭,则由阴中之卫气。故凡欲疏汗而不知营卫之盛衰,欲禁汗而不知阴阳之橐龠,吾知其必败矣。
一、汗有阴阳。人但知热能致汗,而不知寒亦能致汗。所谓寒者,非曰外寒,以阳气内虚,则寒生于中,而阴中无阳,阴无所主,故汗随气泄。凡大惊恐惧,皆令汗出,是皆阳气顿消,真元失守之兆。如病后产后、大吐大泄失血后,必多汗出,岂非气去而然乎?经曰:阴胜则自寒汗出,身常清,数栗而寒,寒则厥,厥则腹满,死。仲景曰:极寒反汗出,身必冷如冰。是皆阴汗之谓。治此当察气虚之微甚,微虚者略扶正气,汗自收;甚虚者,非速救元气不可,即姜、桂、附之属,必所当用。
湿气乘脾,亦能作汗。症见身重困倦,脉见缓大,声音如从瓮中出者,多属湿症。但湿热甚者,去火而湿自清。寒湿胜者,助火而湿自退;健脾土之气,则湿去而汗自收。丹溪曰:心之所藏,在内者为血,发外者为汗。汗为心液,故自汗之症,未有不由心肾俱虚而得者。故阴虚阳必凑,发热自汗阳虚阴必乘,发厥而自汗。皆阴阳偏胜所致也。
李士材曰:汗为心之液,而肾主五液,故汗症未有不由心肾虚而得者。心阳虚,不能卫外而为固,则外伤自汗;肾阴虚,不能内营而退藏,则内伤盗汗
及夫肺虚脾虚,皆令汗出。治法:肺虚者,固其皮毛,黄 六一汤、玉屏风散脾虚者,壮其中气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心虚者,益其血脉当归六黄汤肝虚者,禁其疏泄,白芍枣仁乌梅肾虚者,助其封藏,五味山萸龙骨牡蛎远志五倍首乌五脏之内,更有宜温、宜清、宜润、宜燥,无胶一定之法,以应无穷,可耳。
张三锡曰:阳衰则卫虚,所虚之卫,行阴当瞑目之时,则更无气以固其表,故腠理开、津液泄而为汗。
迨寐则目张,其行阴之气,复散于表,则汗止矣。夫如是者,谓之盗汗,即《内经》之寝汗也。然自汗盗汗,虽分阴虚阳虚,细而察之,悉属于卫。且卫气者,实由谷气之所化,肺脏之所布,天真之阳必得是而后充大,无是则衰微。故《素问》曰:阳气者,如苍天之气,顺之则阳气固。又曰: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又曰:阳者卫外而为固也。又曰:卫气者,所以肥腠理,温分肉,而司开阖者也。学人不可不知。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