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名医汇粹
简 介:收辑上至汉,下至元至清代医家医论、治法、治验,分门别类整理而成。卷一医论集,以阐述医理为主;卷二脉要集;卷三-八病能集,以内科杂症为主,兼及妇科及五官科、外科。纲目清晰,学术上宗法薛立斋、张景岳。
作者:
共 105 章节 19.28万+字数

病主脉
脉虚气虚尺虚,是谓重虚。气虚者,言无常也。尺虚者,行步 然。脉虚者,不象阴也。如此者,滑则生,涩则死。
气虚,语言轻微。尺虚,筋脉无力。脉虚亡血可知,故云不象阴也,滑则血未亡,故生。
寒气暴上,脉满而实,实而滑则生,实而逆则死。
脉满而实,伤寒之脉,尺寸俱紧也,逆,涩也。滑则阴血不亏。阴虚则涩,不任大寒也。
脉浮而涩,涩而身有热者死。
涩为无血,浮而身热,为邪盛,为孤阳。不必问四时,死。
乳子而病热,脉悬小者,手足温则生,寒则死。乳子中风热,喘而肩息者,脉实大也,缓则生,急则死。
乳子,婴孩也。病热而脉悬小,阳证得阴脉,为大禁。乳子为纯阳,故手足温者生。脉实大而缓,为有胃气,故生。
便血身热则死,寒则生。肠 下白沫,脉沉则生,脉浮则死,肠 下脓血,脉悬绝则死,滑大则生。肠 之属,身不热,脉不悬绝,滑大则生,悬涩者死,以脏期之。
便血赤痢也。身热则血败,而孤阳独存,故死。寒则营气未绝。故生。白沫,白痢。沉则阴气无伤,浮则无阴而虚阳上泛,此死生之判也。脓血赤白痢也。悬绝,搏而无胃气也。滑为阴血,大为阳气气血得存,故生。悬涩,异常涩也。肠 之久,大肠之气将绝,故自显其真脉。以脏期之,则丙、丁、午、未,其期也。
癫疾脉搏大滑,久自己;脉小坚急,死不治。癫疾之脉,虚则可治,实则死。
搏,过于有力也,此为肝实。大为气有余,滑为血有余,故久自己。若脉来小而坚急,则肝之真脏脉也,绝无胃气,故死不治。虚则邪气微,实则邪气盛,故虚可治。
消瘅脉实大,病久可治;脉悬小坚,病久不可治。
消瘅消中而热,善饮善食也。脉实大,真气未漓。脉悬小坚,则胃气已竭,病久则死。
病温,汗出辄复热,而脉躁疾,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病名阴阳交,死。热病已得汗而脉尚躁盛,此阴脉之极也,死。其得汗而脉静者,生。热病脉尚躁疾而不得汗者,此阳脉之极也,脉躁疾得汗静者,生。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