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人良方集要
简 介:撰于嘉熙元年( 1237 )。全书分为调经 、众疾、求嗣、胎教、妊娠、坐月 、产难 、产后八门,24卷,266论,1118方,48例医案。
作者:宋 陈自明
共 287 章节 20.44万+字数

第五章,月水不调方论
妇人月水不调,由风邪乘虚客於胞中,而伤冲任之脉,损手太阳少阴之经。 盖冲任之脉,皆起於胞中,为经络之海,与手太阳小肠,手少阴心经为表 上为乳汁,下为月水。 然月水乃经络之馀,苟能调摄得宜,则经应以时矣。 愚按 经曰:「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於脾,脾气散精上归於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东垣先生所谓「脾为生化之源,心统诸经之血。」诚、是言也! 窃谓心脾平和,则经候如常, 或七情内伤,六淫外侵,饮食失节,起居失宜脾胃虚损,心火妄动,则月经下调矣。又丹溪先生曰「先期而至者,血热也。 後期而至者,血虚也。」愚所谓「先期而至」者,有因脾经血燥,有因脾经郁火有因肝经怒火,有因血分有热,有因劳役火动。「过期而至」者,有因脾经血虚有因肝经血少,有因气虚血弱。主治之法:脾经血燥者,加味逍遥散;脾经郁火归脾汤;肝经怒火老,加味小柴一胡汤;血分有热者,加味四物汤劳役火动者补中益气汤;脾经血虚者,人叁养荣汤;肝经血少者,六味地黄丸气虚血弱者八珍汤。盖血生於脾土,故云脾统血,血病当用苦甘之剂,以助阳气而生阴血也。 附治验 妇人发热囗乾,月经不调,两腿无力,或用 风渗湿之剂,腿痛体倦,二膝浮肿经事不通,余作足三阴经,血虚火燥,名鹤膝风。用六味、八味二丸,兼服两月形体渐健,饮食渐进,膝肿渐消,半截而痊。妇人月事末期而至,发热自汗或用清热止汗之剂,作渴头眩,手掉身麻。 余曰:「此肝经血虚火动。」火为阳,阳盛则生风。用柴胡炒芩、连、山栀、归、芍、生地丹皮各一钱,叁、 、苓、术,各一钱半川芎七分,甘草五分,二剂汗,更用补中益气而愈。妇人经行劳役,忽然昏愦面赤吐痰。余曰:「此乃去血过多,阳无所附故耳。」 急饮童便碗许,神思渐爽,更用叁、 名五钱,芎、归各三钱,玄叁、柴胡山栀炙草各一钱,一剂。 又用逍遥散,加五味、麦门,二剂。如此月馀渐愈,但体倦面黄又以十全大补,加五味、麦门治之而愈。 妇人 善怒,产後唇肿内热,或用清热败毒散唇口肿胀,日哺热甚,月水不调再用降火化痰,遂令食少作呕,大使不实,唇出血水,又用理气消导, 膈痞满头目不清唇肿经闭,又用清胃行血肢体倦怠发热烦躁,涎走水涌出又欲用通经之剂。余曰:「病本七情,肝脾亏损,又数攻伐,故元气之益虚耳法当补阴益阳。」 遂以济生归脾汤加味逍遥散补中益气汤调治,元气渐复,诸症痊悉愈。 姜黄散:治瘀血凝滞,肚腹刺痛,或腹胀发热,囗乾等症。 姜黄当归久半各二钱蓬术醋炒红花桂心川芎玄胡索牡丹皮各五分右水酒各一半煎服。 醋附丸:治元肚虚冷月侯不调头眩少食,浑身寒热,腹中急痛赤白带下心忡气闷,血中虚寒胎气不固。用醋煮香附半 ,焙为末,醋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米饮下。 愚按 前症若元脏虚寒手足厥冷,用八味丸手足发热,用六味丸。气血不足,用八珍汤中气不足,用补中益气汤。脾气不足,用六君子汤。脾气郁结,用归脾汤。 若例用香散之剂,恐伤气 而阴血渐衰也。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