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藏经
简 介:现存之《中藏经》,传说为华佗所作,有名邓处中者尝为该书作序,言此书系从华氏寝室遗藏中获得,然语多怪诞,颇不足信,且《隋书》及新旧《唐书》均未着录,疑为六朝人所作,特假托华佗之名而已。
作者:
共 51 章节 3.53万+字数

论肺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二十八
肺者,魄之舍,生气之源,号为上将军,乃五脏之华盖也。外养皮毛,内荣肠胃,与大肠为表里,手太阴是其经也。肺气通于鼻,和则能知香臭矣。
有寒则善欬[一本作有病则喜欬],实则鼻流清涕。凡虚实寒热,则皆使人喘嗽。实则梦刀兵恐惧,肩息胸中满;虚则寒生[一作热],欬[一作喘]息利下,少气力,多悲感。王于秋。其脉浮而毛曰平。
又,浮而短涩者,肺脉也。其脉来毛而中央坚,两头[一作傍]虚曰太过。病在外,其脉来毛而微曰不及。病在内,太过,则令人气逆胸满背痛;不及,则令人喘呼而欬[一作嗽],上气见血,下闻病音。
又,肺脉厌厌聂聂,如落榆荚曰平。来不上不下,如循鸡羽曰病。来如物之浮,如风吹鸟背上毛者,死。真肺脉至,大而虚。
又,如以毛羽中人皮肤,其色赤,其毛折者死。
又,微毛曰平,毛多曰病,毛而眩者曰春病,眩甚曰即病。
又,肺病吐衄血,皮热,脉数颊赤者,死也。
又,久欬而见血,身热短气,脉当涩,今反浮大;色当白,今反赤者,火克金,十死不治也。
肺病喘咳,身但寒无热,脉迟微者,可治。
秋王于肺,其脉当浮涩而短,曰平。而反洪大,而长,是火刑金,亦不可治。
又,得软而滑者,肾来乘肺,不治自愈;反浮大而缓者,是脾来生肺,不治而差。反弦而长者,是肺被肝从,为微邪,虽病不妨。虚则不能息,耳重,嗌干,喘咳上气胸背痛有积,则胁下胀满
中风,则口燥而喘,身运而重汗出,而冒闷,其脉按之虚弱如葱叶,下无根者,死。
中热,则唾血,其脉细浮数芤滑,皆失血。病此由燥扰嗔怒,劳伤得之,气壅结所为也。
肺胀,则其人喘咳,而目如脱,其脉浮大者是也。
又,肺痿吐涎沫,而咽干欲饮者,为愈;不饮则未差。
又,咳而遗溺者,上虚不能制下也。其脉沉浊者,病在内;浮清者,病在外。
肺死,则鼻孔开,而黑枯喘,而目直视也。
又,肺绝则十二日死,其状足满,泻痢不觉出也。面白目青,此谓乱经,此虽天命,亦不可治。
又,饮酒当风,中于肺则咳嗽喘闷,见血者,不可治;无血者,可治;面黄目白者,可治;肺病顂赤者,死。
又,言音喘急短气,好唾[一作睡],此为真鬼相害,十死十,百死百,大逆之兆也。
又,阳气上而不降,燔于肺,肺自结邪,胀满喘急狂言瞑目,非常所说,而口鼻张,大小便,头俱胀,饮水无度,此因热伤于肺,肺化为血,不可治,则半岁死。
又,肺疟,使人心寒,寒甚则发热寒热往来,休作不定,多惊咳喘,如有所见者是也,其脉净而紧。又,滑而数;又,迟涩而小;皆为肺疟之脉也。
又,其人素声清而雄者,暴不响亮,而拖气用力,言语难出,视不转睛,虽未为病,其人不久。
又,肺病实则上气喘急咳嗽身热脉大也。虚则力乏喘促,右胁胀,语言气短[一作促]者是也。
又,乍寒乍热鼻塞頣赤,面白肺病之候也。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