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问
简 介:9卷,81篇。与《黄帝内经灵枢》(即《灵枢经》)为姊妹篇,合之而为《黄帝内经》。具有比较完整之理论体系,内容广博而深奥,为中医理论之渊薮。
作者:
共 81 章节 11.37万+字数

刺热篇第三十二
  肝热病者,小便先黄,腹痛,多卧,身热。热争则狂言及惊,胁满痛,手足躁,不得安卧,庚辛甚,甲乙大汗气逆则庚辛死。刺足厥阴少阳。其逆则头痛员员,脉引冲头也。
  心热病者,先不乐,数日乃热。热争则卒心痛烦闷善呕,头痛面赤无汗,壬癸甚,丙丁大汗气逆则壬癸死。刺手少阴、太阳。
  脾热病者,先头重,颊痛,烦心,颜青,欲呕身热。热争则腰痛不可用俯仰,腹满泄,两颔痛,甲乙甚,戊己大汗气逆则甲乙死。刺足太阴、阳明。
  肺热病者,先淅然厥,起毫毛,恶风寒,舌上黄身热。热争则喘咳,痛走胸膺背,不得大息,头痛不堪,汗出而寒,丙丁甚,庚辛大汗气逆则丙丁死。刺手太阴、阳明,出血大豆,立已。
  肾热病者,先腰痛A1K0酸,苦喝数饮,身热。热争则项痛而强,A1K0寒且酸,足下热,不欲言,其逆则项痛员员,澹澹然。戊己甚,壬癸大汗气逆则戊己死。刺足少阴、太阳。诸汗者,至其所胜日汗出也。
  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热病从部所起者,至期而已;其刺之反者,三周而已;重逆则死。诸当汗者,至其所胜日,汗大出也。
  诸治热病,以饮之寒水,乃刺之,必寒衣之,居止寒处,身寒而止也。
  热病胸胁痛,手足躁,刺足少阳,补足太阴,病甚者为五十九刺。热病手臂痛者,刺手阳明、太阴汗出止。热病始于头首者,刺项太阳而汗出止。热病始于足胫者,刺足阳明而汗出止。热病身重骨痛耳聋,好瞑,刺足少阴,病甚为五十九刺。热病先眩冒而热,胸胁满,刺足少阴、少阳
  太阳之脉,色荣颧骨,热病也,荣未交,曰今且得汗,待时而已。与厥阴脉争见者,死期不过三日,其热病内连肾,少阳之脉色也。少阳之脉,色荣颊前,热病也,荣未交,曰今且得汗,待时而已。与少阴脉争见者,死期不过三日。
  热病气穴:三椎下间主胸中热,四椎下间主膈中热,五椎下间主肝热,六椎下间主脾热,七椎下间主肾热,荣在骶也,项上三椎陷者中也。颊下逆颧为大瘕,下牙车为腹满,颧后为胁痛,颊上者膈上也。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