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名医验案精选
简 介:纵览古今医家运用经方、时方的独到经验,从而博采众长,开阔思路,提高自己的临床疗效。
作者:
共 100 章节 39.68万+字数

甘麦大枣汤
【方药】甘草---~(9克)小麦一升(30克)大枣十枚(10枚)
【用法】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温分三服(现代用法:水煎两次,温服)。
【原文】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妇人杂病脉症并治第二十二,六)
【解说】本方主治脏躁证。本证多始于肝,伤及心脾,累及于肾。以肝气郁结心脾两虚为基本病机。临床表现有精神失常,无故悲伤欲
哭,欠伸频频,神疲乏力等,可伴有心烦不得卧急躁易怒大便秘结之症。治以甘麦大枣汤补益心脾安神宁心,缓肝之急。此《内经》所谓“心病者宜食麦”、“损其肝者缓其中”之法则也。本方被广泛用于癔病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症、癫痫等病的治疗。
【运用】
一、脏躁
岳美中医案:1936年于山东荷泽县医院诊一男子,年约30余,中等身材,黄白面色,因患精神病,曾两次去济南精神病院治疗无效而来求诊。查其具有典型的悲伤欲哭,喜笑无常,不时欠伸,状似“巫婆拟神灵”的脏躁证,遂投以甘麦大枣汤甘草9克,淮小麦9克,大枣6枚。药尽7剂而愈,追踪3年未发。(《岳美中医案集))1978年版)
按语:可见脏躁不唯妇人独有,男子亦间患之,其治相同。
二、癫痫
陈汉云医案:患女,12岁。癫痫大发作六年,用苯妥英纳治疗无效,改用甘麦大枣汤,每日加明矾米粒大1枚冲服,连服半年而愈。随访6年未发作。(浙江中医杂志1980;<10>:455)
按语:本案标本兼治,值得借鉴。
三、喉喑(癔病失音)
马玉起医案:陈某,女,31岁,1989年3月4日初诊。患者平时少言寡语,与邻人争吵后突发失音,当地卫生院给服中西药10余天,病情未减。诊见:表情淡漠,仅发出微弱耳语音,但咳嗽声音正常,舌红苔薄脉弦细。间接喉镜检查:声带正常,吸气时外展良好,发“衣”音时不能闭拢,咳嗽时闭合尚可,诊为癔病失音。遂用上方,3剂后症除声扬。随访4年未复发。(国医论坛1994;<3>:13)
按语:癔病失音精神突遭刺激,气机逆乱有关,临床实践证明,运用甘麦大枣汤疗效显著。马氏治疗19例,全部治愈。
四、梅核气(慢性咽炎)
王振录医案:张某某,女,31岁。1985年5月12日诊。咽中有物梗塞,咯之更甚,颈部郁胀,有压迫感,已有半年余,自疑为“食道癌”,曾作各种检查,无异常发现,诊为慢性咽炎,服中西药,局部放血,症状不减。情志抑郁,呆滞,胸闷,纳差,泛恶,咽中粘液附着,时时咯吐,吐后稍舒,颈部稍红,水肿舌淡无苔脉弦。疏方:甘草栀子苏梗各15克,小麦50克,大枣10枚,百合30克,桔梗6克。
服5剂,胸闷除,饮食增。泛呕减,咽部无郁胀梗塞感。继服原方8剂,基本痊愈。追访3月,未见复发。(浙江中医杂志1986;:19)
按语:王氏报道,本病用半夏厚朴汤治疗效欠佳,投甘麦大枣汤加味治疗17例,均获良效。
五、虚损
叶天士医案:某21岁。诵读身静心动,最易耗气损营,心脾偏多,不时神烦心悸头眩脘闷,故有自来也。调养灌溉营阴,俾阳不升越,恐扰动络血耳。淮小麦9克,南枣肉1枚,炒白芍3克,柏子仁4.5克,茯神9克,炙草1.2克。(《临证指南医案》)
按语:劳心欲动,耗伤心肝之血,竭损心脾之营,投甘麦大枣汤加味以补益心脾,和阳熄风
六、午后低热(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林君平医案:葛某,女64岁,干部。于5年前开始午后低热,曾服清骨散秦艽鳖甲散之类症状未减。后因体重锐减而求诊,西医诊断为“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口服谷维素等低热未退,五心烦热,收住入院。余思蒲辅周老中医之训:“慢性病应重视脾胃为本,内伤低热脾胃已弱,苦寒药不宜多用。”本症低热久羁,病在阴分,阴虚内热,前医过用苦寒之品,反伤阴分。遂用甘麦大枣汤调治,再加百合沙参连服15剂,五心烦热减轻,惟低热未退兼见难眠,故上方去沙参,加枣仁朱砂太子参,数剂而取效。(福建中医药1987;<3):40)
按语:心肝血虚,脏阴不足之低热不退,本方用之有较好疗效。
七、咳嗽
刘铁蕃医案:万氏,干咳无痰,常发于夜半。每嗽须数十声,汗出始止。舌苔薄黄口苦食少。此病乃脏躁化热,上乘于肺。龙骨24克,生牡蛎24克,小麦9克,甘草3克,红枣3枚,苦杏6克。服2剂立愈。(《刘铁蕃医案》)
按语:心脾阴亏,虚热乘肺,母病及子,治以甘麦大枣汤培土生金,加龙、牡、杏仁镇心止咳
八、盗汗
周意萍医案:李某,女,5岁。1988年7月28日初诊。患儿5周前曾发高热,体温达39.8_C,经治热虽退,但寐则汗出,初以前额汗出为多,渐至全身大汗涔涔,曾服当归六黄汤等罔效,睡眠不佳,且面黄消瘦,纳食不馨,口干心烦神疲乏力,舌口少津,苔薄白脉细微数。此系感受暑热,耗伤津气,心脾失其濡养,治拟益气健脾滋阴养心甘麦大枣汤加味:淮小麦浮小麦各12克,朱茯神太子参麦冬各9克,五味子炒枣仁各6克,。甘草5克,大枣6枚。

3剂后,盗汗显减,睡眠亦安,余症均有好转,前方有效,加生谷芽9克,续进4剂,病瘥。(浙江中医杂志1991;:88)
按语:盗汗之症,多从阴虚内热论治,然小儿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功能未健,复受暑热之邪,伐伤津气,心脾失养,而致心液外泄而为盗汗,故当以益脾养心为先,若拘于成法,恣用清燥,反使心脾更伤,故拟甘麦大枣汤加味,补而不滞,药证相得,故收全功。
九、淋证
邵金治医案:袁某某,女,48岁,干部。初诊:1982年10月10日,尿道涩痛时轻时重甚则尿频尿急疼痛难忍,已有年余,久治罔效。患者形体清癯,精神抑郁,心烦易怒,夜寐欠安,口干喜饮,舌红苔薄黄脉弦细,证属心肝阴亏移热小肠,治宜育阴利水养心安神甘麦大枣汤加味:甘草生地各15克,大枣10枚,小麦白茅根各30克,黄芪淡竹叶当归各10克。
二诊:10月16日,服前方5剂后诸证明显减轻,效不更方,续服10剂告愈,随访至今,未再发作。(湖北中医杂志1989;<3):37)
按语:本案为心肝阴虚,志火内动,移热小肠。治病求本,以甘麦大枣汤生地当归养心肝阴血;以淡竹叶白茅根利水通淋,治其标也。
十、遗尿(见动水小便失禁)
张正海医案:潘某,女16岁,学生,1984:年8月初诊。患者每见流动之水则小便不禁。经西医泌尿系统及化验检查均无异常发现,于1984年8月经介绍前来中医治疗。为验其病情,当即令其目睹杯水泄地之状,果然云已遗尿于裤内。查患者发育正常,似无病之人;望其舌质淡红,苔薄白;诊其脉左寸稍弱,余部皆平。虽属小恙,处方尚觉棘手,寻思良久,复究其因,方知两年前打水时被恶犬惊吓,值时毫无不适,日久却见此疾。姑拟甘麦大枣汤加味,以观消息。
药用甘草15克,淮小麦30克,大枣8枚,桑螵蛸15克,益智仁24克,生牡蛎12克。2剂。
越二日,其父来告,药后已不再遗尿。药已中的,勿需易辙,原方迭进3剂,以资巩固。(国医论坛1987;(2>:25)
按语:病发于惊恐,为情志所伤。《素问·举痛论篇》云“余知百病皆生于气也,……恐则气下。”年方二七,肾气初盛,卒逢惊恐,气机下趋,恐能伤肾,开阖失司;肾为牝脏,主运五液,外水之动,亦从其类。又心主神明,职司五神,故恐动于心则肾应之,乃发斯证。治宜养心气宁心神,固肾气以利开阖,故以甘麦大枣汤加味而收功。
十一、泄泻(癔病泄泻)
刘一民医案:患女,34岁。发作性泄泻5年,有癔病发作史,稍触动则四肢拘急麻木泄泻有加重之势,每食后半小时即腹泻3次,舌红苔薄黄脉弦细。证属肝虚动风,脾失健运。拟养肝熄风健脾止泻甘草40克,淮小麦白芍各30克,大枣20枚,生龙骨牡蛎各20克,僵蚕6克,桂枝2克。6剂后便次渐减,食纳增,继加滑石20克,枳壳10克。26剂后,诸症消失。(吉林中医药1985;(2):24)
按语:肝阴不足,肝气横逆乘脾,致发泄泻,当抑肝扶脾为治,又泄泻起于精神因素(有癔病史),故以甘麦大枣汤加味,以芍、龙、牡抑肝,草、麦、枣补脾宁心也。
十二、闭经
王国瑭医案:王某某,女,35岁,1979年3月10日初诊。患者于18岁结婚,生育二胎,因在24岁分娩第二胎时出血过多,自此月经一直未潮十一年,伴有头晕目眩,胃中嘈杂神疲肢倦,腰膝酸软,两颧发赤,心悸,夜卧多梦善太息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细。病由产后失血过多,血虚无以灌注冲任,心火亢盛,脾阴不足,拟甘润滋补益心脾之法。处方:甘草10克,小麦30克,红枣15枚,每日1剂,嘱服半月
3月17日二诊:服上方10剂后,月经来潮,腰腹略有胀痛,经色正常,四天月经干净,诸证渐向愈。按前方续服一月,随访两年月经按期来潮,于1982年5月生一男孩。(新中医1984;<4):22)
按语:《景岳全书·妇人规》谓:“凡妇人病损,至旬月半载之后,未有不经闭者。正因阴竭,所以血枯,枯之为义,无血而然。”本案产后失血过多,肝血虚少,脾阴暗耗。津血两亏,经源枯涸,月水自然难于来潮。此证虽为虚证,不宜大补,虽有虚火,又不宜苦降,唯用甘麦大枣取其甘平之味,养胃生津化血以达胞室,使肝血得养,脾阴得滋,水火得济,则经自通矣。若妄投通行利滞之品,急切图功,即或能竭蹶一行,而血海益涸。
十三、产后自汗
吴德熙医案:泮某,38岁,产后一周,恶露量小,小腹疼痛,日间汗出津津,入夜盗汗如洗,醒后心神恍惚,极度疲乏,口渴引饮,饮食无味舌淡、边黯紫、苔白脉细涩,辨证为产后气血虚营卫失调兼胞宫留有瘀血,方用甘麦大汤补益心脾调和营卫敛汗,佐生化汤祛瘀生新以止恶露。1剂后小腹不疼,汗少;3剂汗止,口不渴饮食有味。(浙江中医杂志1982;<11、12>:485)
按语:吴氏认为,妇人产后自汗不止,或盗汗如洗,或口渴引饮,或渴不欲饮,系产后耗气伤血,心脾不足营卫不和;阴阳失调居多。宜用甘麦大枣汤主之,阴虚偏重,酌加首乌熟地当归沙参麦冬五味子气虚偏重,加黄芪白术党参;兼血瘀者,和生化汤合用。
十四、阴痒 邵金阶医案:邹某某,女,40岁,护士。初诊:1985年8月6日。外阴瘙痒11个月,多方医治,均少效验。患者面色萎黄头昏肢倦,梦多寐差,心烦易怒口干纳呆月经量中等,白带不多,外阴干瘙痒。证属肝血不足,生风化燥之阴痒证,治当补血安神,滋肝以润燥,拟用甘麦大枣汤加味:甘草15克,大枣10枚,小麦30克,黄芪当归苦参各10克,茯苓15克,3剂,每日1剂。
二诊:8月10日,精神转佳,痒减过半,宗前方继服6剂告愈,,至今未发。(湖北中医杂志1989;<3):37)
按语:肝经之脉自足上行,沿腹内侧,入阴毛中,环绕阴器,血虚不能濡润肝经,生风化燥,故生阴痒。治用甘麦大枣汤加味有效。
十五、小儿多动证
孙浩医案:刘某某,男,9岁。4~5岁时即有多动表现,近几年来有增无减,常因多动而跌破头皮或损伤手足,上课时思想不集中,好做小动作,甚至在室内外走动。患儿形体瘦弱,但神情甚旺。询其饮食起居,寐则易醒,纳少便干脉弦数,舌红,舌中心见微薄白苔。小儿心肝之阳有关,心阳浮越,则神不守舍;风阳鸱张,乃动摇不止。予甘草10克,淮小麦50克,大枣10枚。
服法:先将淮小麦淘洗干净,冷水浸泡2小时,主火煎煮至麦熟为止,然后加入甘草大枣再煎,须煎至枣烂易于去皮始可。令患儿饮汤食枣,上下午各1次。连服3个月,多动逐渐收敛,能安坐课堂听讲,学习成绩明显上升。(中医杂志1994;(1l>:696)
按语:钱乙认为小儿体质有“三有余”(心、肝、阳有余)、“四不足”(脾、肺、肾、阴不足),三有余似为本病的发病因素,其病理变化
以心肝之阳偏亢为主,用甘麦大枣汤甘缓济急有一定效果。孙氏用本方治疗6例小儿多动证,均达本案治疗效果。
十六、小儿夜啼
周意萍医案:严某某,男,8个月。1989年6月6日初诊。近月余来,患儿每于深夜无故啼哭,乳哺、抚抱、轻摇均难使其安静,白昼如常。曾服多种中西药乏效。见其面色觥白,形体消瘦常自汗出,哭声低怯,性情较躁,纳差,唇舌淡红,苔薄白,指纹淡红不显。证属心脾气虚,拟甘麦大枣汤加味:淮小麦12克,甘草3克,大枣5枚,茯神龙齿、朱麦冬山药各9克。
药尽2剂,夜啼偶作,上方加蝉衣3克,再进3剂,诸证皆愈,夜啼未再复发。(浙江中医杂志1991;:88)
按语:(原按)夜啼,前贤或以脾寒而治以温散;或以心热而投以清降;或因受惊而资以镇摄。然临床上常见素体禀赋不足,或因热病之后,调理失当,脾气不振,心神失养,至夜而发啼哭,此时清、温皆非所宜,故笔者常投甘麦大枣汤以调理心脾,加茯神龙齿、朱麦冬安神定志,每能一举获效。
十七、小儿厌食
周意萍医案:陈某某,男,9岁。1987年5月25日诊。患儿数月前因患热病后,出现食欲不振,每餐仅进食1两左右,前医曾投化湿消滞之品及保和丸之类,未见起色。刻诊:面色苍白,形瘦便干,夜寐欠安,舌淡脉细乏力。拟健脾益气养心安神甘麦大枣汤四君子汤加减:淮小麦15克,山药党参麦冬茯苓生山楂各10克,五味子4克,甘草6克,大枣6枚。另嘱每日以莲子煮羹进食。5剂后,食欲渐开,药已中的,再进5剂,纳食香甜,余症也减,继以益气健脾之品调理。半年后随访,患儿一切正常。(浙江中医杂志1991;(2>:88)
按语:厌食多由饮食不节,喂养不当,或因病致脾胃受损,运化无力所致。然小儿脏腑清灵,易虚易实,既不任克伐,亦不可过补。本案前医采用香燥消积之品,克伐太过,而使脾胃之气难复,今拟甘润调养,心脾兼顾为法,故效如桴鼓。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