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 介:药学著作,五十二卷,明·李时珍撰,刊于1590年。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
作者:明 李时珍
共 1820 章节 194.02万+字数
谷部第二十三卷 谷之二 蜀黍
(《食物》)
【释名】蜀秫(俗名)、芦 (《食物》)、芦粟(并俗)、木稷(《广雅》)、荻粱(同上)、高粱。
时珍曰∶蜀黍不甚经见,而今北方最多。按∶《广雅》∶荻粱,木稷也。盖此亦黍稷之类,而高硕如芦荻者,故俗有诸名。种始自蜀,故谓之蜀黍。
【集解】颖曰∶蜀黍北地种之,以备缺粮,余及牛马。谷之最长者。南人呼为芦 。
时珍曰∶蜀黍宜下地。春月布种,秋月收之。茎高丈许,状似芦荻而内实。叶亦似芦。
穗大如帚。粒大如椒,红黑色。米性坚实,黄赤色。有二种∶粘者可和糯秫酿酒作饵;不粘者可以作糕煮粥。可以济荒,可以养畜,梢可作帚,茎可织箔席、编篱、供爨,最有利于民者。今人祭祀用以代稷者,误矣。其谷壳浸水色红,可以红酒。《博物志》云∶地种蜀黍,年久多蛇。
米
【气味】甘,涩,温,无毒。
【主治】温中,涩肠胃,止霍乱。粘者与黍米功同(时珍)。
根
【主治】煮汁服,利小便,止喘满。烧灰酒服,治产难有效(时珍)。
【附方】新一。
小便不通,止喘∶红秫散∶用红秫黍根二两,扁蓄一两半,灯心百茎,上捣罗。每服半两
(《食物》)
【释名】蜀秫(俗名)、芦 (《食物》)、芦粟(并俗)、木稷(《广雅》)、荻粱(同上)、高粱。
时珍曰∶蜀黍不甚经见,而今北方最多。按∶《广雅》∶荻粱,木稷也。盖此亦黍稷之类,而高硕如芦荻者,故俗有诸名。种始自蜀,故谓之蜀黍。
【集解】颖曰∶蜀黍北地种之,以备缺粮,余及牛马。谷之最长者。南人呼为芦 。
时珍曰∶蜀黍宜下地。春月布种,秋月收之。茎高丈许,状似芦荻而内实。叶亦似芦。
穗大如帚。粒大如椒,红黑色。米性坚实,黄赤色。有二种∶粘者可和糯秫酿酒作饵;不粘者可以作糕煮粥。可以济荒,可以养畜,梢可作帚,茎可织箔席、编篱、供爨,最有利于民者。今人祭祀用以代稷者,误矣。其谷壳浸水色红,可以红酒。《博物志》云∶地种蜀黍,年久多蛇。
米
【气味】甘,涩,温,无毒。
【主治】温中,涩肠胃,止霍乱。粘者与黍米功同(时珍)。
根
【主治】煮汁服,利小便,止喘满。烧灰酒服,治产难有效(时珍)。
【附方】新一。
小便不通,止喘∶红秫散∶用红秫黍根二两,扁蓄一两半,灯心百茎,上捣罗。每服半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