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简 介:药学著作,五十二卷,明·李时珍撰,刊于1590年。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
作者:明 李时珍
共 1820 章节 194.02万+字数

草部第十九卷 草之八 蒲黄
《本经》上品)
【修治】 曰∶凡使勿用松黄黄蒿。其二件全似,只是味 及吐人。真蒲黄须隔三重纸焙令色黄,蒸半日,却再焙干用之妙。
大明曰∶破血消肿者,生用之;补血止血者,须炒用。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心腹膀胱寒热利小便止血消瘀血。久服轻身益气力,延年神仙(《本经》)。治痢血鼻衄吐血,尿血泻血利水道,通经脉,止女子崩中(甄权)。妇人带下月候不匀血气心腹痛妊妇下血坠胎,血运血症,儿枕急痛,颠扑血闷排脓疮疖游风肿毒下乳汁,止泄精(大明)。凉血活血止心腹诸痛(时珍)。
【发明】弘景曰∶蒲黄,即蒲厘花上黄粉也。甚疗血。《仙经》亦用之。
宗 曰∶汴人初得,罗去滓,以水调为膏,擘为块。人多食之,以解心脏虚热小儿尤嗜之。过月则燥,色味皆淡,须蜜水和。不可多食,令人自利,极能虚人
时珍曰∶蒲黄手足厥阴血分药也,故能治血治痛。生则能行,熟则能止。与五灵脂同用,能治一切心腹诸痛,详见禽部寒号虫下。按许叔微《本事方》云∶有士人妻舌忽胀满口,不能出声。一老叟教以蒲黄频掺,比晓乃愈。又《芝隐方》云∶宋度宗欲赏花,一夜忽舌肿满口。蔡御医用蒲黄干姜末等分,干搽而愈。据此二说,则蒲黄凉血活血可证矣。盖舌乃心之外候,而手厥阴相火乃心之臣使,得干姜是阴阳相济也。
【附方】旧十四,新十一。
胀满口∶方见上。
重舌生疮蒲黄末,敷之。不过三上瘥。(《千金方》)
肺热衄血蒲黄青黛各一钱,新汲水服之。或去青黛,入油发灰等分,地黄汁调下。
(《简便单方》)
吐血唾血蒲黄末二两,每日温酒或冷水服三钱妙。(《简要济众方》)
幼儿吐血蒲黄末,每服半钱,地黄汁调下,量儿大小加减。或入发灰等分。(《同上》)。
小便出血∶方同上。
小便转胞∶以布包蒲黄裹腰肾,令头致地,数次取通。(《肘后方》)。
金疮出血闷绝∶蒲黄半两,热酒灌下。(危氏方)
瘀血内漏∶蒲黄末二两,每服方寸匕,水调下,服尽止。(《肘后方》)。
痔出血蒲黄末方寸匕,水服之,日三服。(《肘后方》)。
鼠奶痔疮蒲黄末,空心温酒服方寸匕,日三。(《塞上方》)。
脱肛不收∶蒲黄,和猪脂敷,日三、五度。(《子母秘录》)。
胎动欲产∶日月未足者蒲黄二钱,井华水服。(《同上》)。
产妇催生蒲黄地龙(洗焙)、陈橘皮等分,为末,另收。临时各抄一钱,新汲水调服,立产。此常亲用甚妙。(唐慎微方)。
胞衣不下蒲黄二钱。井水服之。(《集验方》)。
产后下血羸瘦迨死。蒲黄二两,水二升,煎八合,顿服。(《产宝方》)。
产后血瘀蒲黄三两。水三升,煎一升,顿服。(《梅师方》)。
儿枕血瘕蒲黄三钱。米饮服。(《产宝》)。
产后烦闷蒲黄方寸匕,东流水服,极良。(《产宝》)。
坠伤扑损瘀血在内,烦闷者。蒲黄末,空心温酒服三钱。(《塞上方》)。
关节疼痛蒲黄八两,熟附子一两。为末。每服一钱,凉水下,日一。(《肘后方》)。
阴下湿痒蒲黄末,敷三、四度瘥。(《千金方》)。
出脓蒲黄末,掺之。(《圣惠》)。
口耳大衄∶蒲黄阿胶(炙)各半两。每用二钱,水一盏,地黄汁一合,煎至六分,温服 耳中出血蒲黄炒黑研末,掺入。(《简便方》)。
滓大明曰∶蒲黄中筛出赤滓,名曰蒲萼也。
【主治】炒用涩肠止泻血、血痢,妙(大明)。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