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简 介:药学著作,五十二卷,明·李时珍撰,刊于1590年。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
作者:明 李时珍
共 1820 章节 194.02万+字数

草部第十八卷 草之七 络石
《本经》上品)
【释名】石鲮(《本经》吴普作鲮石)、石龙藤(《别录》)、悬石(同)、耐冬(恭)、云花 (《普》)、云英(《普》)、云丹(《普》)、石血(恭)、云珠(《普》。别录又名略石、领石明石、石磋)。恭曰∶俗名耐冬。以其包络石木而生,故名络石。山南人谓之石血,疗产后血结,大良【集解】《别录》曰∶络石生太山川谷,或石山之阴,或高山岩石上,或生人间。五月采。
弘景曰∶不识此药,方法无用者。或云是石类,既生人间,则非石,犹如石斛等系石为名 恭曰∶此物生阴湿处,冬夏常青,实黑而圆,其茎蔓延绕树石侧。若在石间者,叶细浓而圆短;绕树生者,叶大而薄。人家亦种之为饰。
保升曰∶所在有之,生木石间,凌冬不凋,叶似细橘叶。茎节着处,即生根须,包络石旁。花白子黑。六月、七月采茎叶,日干。
藏器曰∶在石者良,在木者随木性有功,与薜荔相似。更有石血、地锦等十余种藤,并是其类。大略皆主风血,暖腰脚,变白不老。苏恭言石血即络石,殊误矣。络石叶圆正青;石血叶尖,一头赤色。
时珍曰∶络石贴石而生。其蔓折之有白汁。其叶小于指头,浓实木强,面青背淡,涩而不光。有尖叶、圆叶二种,功用相同,盖一物也。苏恭所说不误,但欠详耳。
茎叶
【修治】雷曰∶凡采得,用粗布揩去毛了,以熟甘草水浸一伏时,切晒用。
【气味】苦,温,无毒。《别录》曰∶微寒。普曰∶神农∶苦,小温;雷公∶苦,平,无毒;扁鹊、桐君∶甘,无毒
当之曰∶大寒。药中君也。采无时。
时珍曰∶味甘、微酸、不苦。
之才曰∶杜仲牡丹为之使。恶铁落,畏贝母菖蒲。杀殷 毒。
【主治】风热死肌痈伤,口干舌焦痈肿不消,喉舌肿闭,水浆不下《本经》)。大惊入腹,除邪气,养肾,主腰髋痛,坚筋骨利关节。久服轻身明目,润泽好颜色不老延年。通神(《别录》)。主一切风变白宜老(藏器)。蝮蛇疮毒心闷,服汁并洗之。刀斧伤疮,敷之立瘥(恭)。
【发明】时珍曰∶络石性质耐久,气味平和。神农列之上品,李当之称为药中之君。其功主筋骨关节风热痈肿变白耐老。即医家鲜知用者,岂以其近贱而忽之耶?服之当浸酒耳。《仁存堂方》云∶小便白浊,缘心肾不济,或由酒色,遂至已甚,谓之上淫。盖有虚热而肾不足,故土邪干水。史载之言∶夏则土燥水浊,冬则土坚水清,即此理也。医者往往峻补,其疾反甚。惟服博金散,则水火既济,源洁而流清矣。用络石人参茯苓各二两,龙骨()一两。为末。每服二钱,空心米饮下,日二服。
【附方】旧一,新二。
小便白浊∶方同上。
喉痹肿塞,喘息不通须臾欲绝,神验∶方∶用络石草一两。水一升,煎一大盏。细细呷之,少顷即通。(《外台秘要》)
痈疽 痛,止痛∶灵宝散∶用鬼系腰(生竹篱阴湿石岸间,络石而生者,好;络木者,无 用。其藤柔细,两叶相对,形生三角,用茎叶)一两(洗晒,勿见火),皂荚刺一两(新瓦炒黄 ),甘草节半两,大栝蒌一个(取仁炒香),乳香没药各三钱。每服二钱,水一盏,酒半盏,慢火煎至一盏,温服。(《外科精要》)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