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简 介:药学著作,五十二卷,明·李时珍撰,刊于1590年。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
作者:明 李时珍
共 1820 章节 194.02万+字数

草部第十八卷 草之七 黄药子
(宋《开宝》)
【校正】自木部移入此。
【释名】木药子(《纲目》)、大苦(《纲目》)、赤药(《图经》)、红药子。时珍曰∶按∶沈括《笔谈》云∶本草甘草注,引郭璞注《尔雅》云∶ ,大苦者,云即甘草也。蔓生,叶似薄荷而色青黄,茎赤有节,【集解】颂曰∶黄药原出岭南,今夔、峡州郡及明、越、秦、陇山中亦有之,以忠州、万州者为胜。藤生,高三、四尺,根及茎似小桑,十月采根。秦州出者之赤药,叶似荞麦,枝梗赤色,七月开白花。其根湿时红赤色,曝干即黄。《本经》有药实根,云生蜀郡山谷。苏恭云∶即药子也,用其核仁。疑即黄药之实。但言叶似杏,其花红白色,子肉味酸,此为不同。
时珍曰∶黄药子,今处处人栽之。其茎高二、三尺,柔而有节,似藤,实非藤也。叶大如拳,长三寸许,亦不似桑。其根长者尺许,大者围二、三肉色颇似羊蹄根。人皆捣其根入染蓝缸中,云易变色也。唐苏恭言,药实根即药子,宋苏颂遂以为黄药之实。然今黄药冬枯春生,开碎花无实。苏恭所谓药子,亦不专指黄药。则苏颂所以言,亦未可凭信也。

【气味】苦,平,无毒
大明曰∶凉。治马心肺热疾。
【主治】诸恶肿疮 喉痹,蛇犬咬毒。研水服之,亦含亦涂(《开宝》)。凉血降火消瘿解毒(时珍)。
【发明】颂曰∶孙思邈《千金月令方》∶疗忽生瘿疾一、二年者。以万州黄药子半斤,须紧重者为上。如轻虚,即是他州者,力慢,须用加倍。取无灰酒一斗,投药入中,固济瓶口。以糠火烧一复时,待酒冷乃开。时时饮一杯,不令绝酒气。经三、五日后,常把镜自照,觉消即停饮,不尔便令人项细也。刘禹锡《传信方》亦着其效,云得之邕州从事张 。 目击有效,复试其验如神。其方并同,惟小有异处,是烧酒候香出外,瓶头有津出即止,不待一宿,火不可过猛耳。
【附方】旧二,新五。项下瘿气 黄药子一斤洗锉,酒一斗浸之。每日早晚常服一盏。
一切毒物,及戒怒。仍以线逐日度之,乃知其效也。(《斗门方》吐血不止∶药子一两,水煎服。(《圣惠方》)
咯血吐血∶《百一选方》∶用蒲黄黄药子等分,为末,掌中舐之。王衮《博济方》∶用黄 鼻衄不止黄药子为末。每服二钱,煎淡胶汤下。良久,以新水调面一匙头服之。《兵部手集方》只以新汲水磨汁一碗,顿服。(《简要济众方》)
产后血晕,恶物冲心,四肢冰冷,唇青腹胀昏迷红药子一两,头红花一钱,水二盏,妇人油钗二只,同煎一盏服。大小便俱利,血自下也。(《禹讲师经验方》)
天泡水疮∶黄药子末,搽之。(《集简方》)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