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简 介:药学著作,五十二卷,明·李时珍撰,刊于1590年。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
作者:明 李时珍
共 1820 章节 194.02万+字数

草部第十六卷 草之五 鼠曲草
(《日华》)
【校正】并入有名未用鼠耳,及东垣《药类法象》佛耳草
【释名】米曲(《纲目》)、鼠耳(《别录》)、佛耳草(《法象》)、无心草(《别录》)、香茅(《拾遗》)、黄蒿(《会编》)、茸母。
时珍曰∶曲,言其花黄如曲色,又可和米粉食也。鼠耳言其叶形如鼠耳,又有白毛蒙茸似之,故北人呼为茸母。佛耳,则鼠耳之讹也。今淮人呼为毛耳朵,则香茅之茅,似当作毛。按∶段成式《杂俎》云∶蚍蜉酒草,鼠耳也,一心草。岂蚍蜉食此,故有是名耶?
【集解】《别录》曰∶鼠耳,一名无心,生田中下地,浓叶肥茎。
藏器曰∶鼠曲草,生平岗熟地,高尺余叶有白毛,黄花。《荆楚岁时记》云∶三月三日,取鼠曲汁,蜜和为粉,谓之龙舌 ,以压时气。( ,音板,米饼也)。山南人呼为香茅。取花杂榉皮染褐,至破犹鲜。江西人呼为鼠耳草也。
汪机曰∶佛耳草,徽人谓之黄蒿。二三月苗长尺许,叶似马齿苋而细,有微白毛,花黄。土人采茎叶和米粉,捣作粑果食。
时珍曰∶《日华本草》鼠曲,即《别录》鼠耳也。唐宋诸家不知,乃退鼠耳入有名未用中。李杲《药类法象》用佛耳草,亦不知其即鼠耳也。原野间甚多。二月生苗,茎叶柔软。
叶长寸许,白茸如鼠耳之毛。开小黄花成穗,结细子。楚人呼为米曲,北人呼为茸母。故邵桂子《瓮天语》云∶北方寒食,采茸母草和粉【气味】甘,平,无毒。《别录》曰∶鼠耳∶酸,无毒
杲曰∶佛耳草∶酸,性热。款冬花为之使。宜少食之,过则损目。
【主治】鼠耳∶主痹寒寒热止咳(《别录》)。鼠曲∶调中益气止泄除痰,压时气去热嗽。杂米粉作糗食,甜美(《日华》)。佛耳∶治寒嗽及痰,除肺中寒,大升肺气(李杲)。
【发明】震亨曰∶治寒痰嗽,宜用佛耳草热痰嗽,宜用灯笼草
时珍曰∶《别录》云治寒热止咳,东垣云治寒嗽,言其标也;《日华》云治热嗽,言其本也。大抵寒嗽,多是火郁于内而寒覆于外也。按陈氏《经验方》云∶三奇散∶治一切咳嗽不问久近昼夜无时。用佛耳草五十文,款冬花二百文,熟地黄二两,焙研末。每用二钱,于炉中烧之,以筒吸烟咽下,有涎吐去。予家一获久病此,医治不效。偶在沅州得一婢,用此法,两服而愈也。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