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简 介:药学著作,五十二卷,明·李时珍撰,刊于1590年。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
作者:明 李时珍
共 1820 章节 194.02万+字数

草部第十五卷 草之四 荷
(《别录》中品)
【校正】自菜部移入此,并入有名未用 草为一。
【释名】覆菹(《别录》)、 草弘景曰∶本草白 荷,而今人呼赤者为 荷,白者为覆菹。盖食以赤者为胜;入药以白者为良,叶同一种尔。
时珍曰∶覆菹,许氏《说文》作 苴,司马相如《上林赋》作 且,与芭蕉音相近。
骚·大招》云∶醢豚若狗脍苴 。王逸注云∶苴 (音博), 荷也。见本草。而今之本草无之,则脱漏亦多矣。
【集解】《别录》曰∶ 草生淮南山谷。
颂曰∶ 荷,荆襄江湖间多种之,北地亦有。春初生,叶似甘蕉,根似姜芽而肥,其叶冬枯,根堪为菹。其性好阴,在木下生者尤美。潘岳《闲居赋》云∶ 荷依阴,时藿向阳,是也。宗懔《荆楚岁时记》云∶仲冬以盐藏 荷,用备冬储,又以防虫。史游《急就篇》云∶荷冬日藏,其来远矣。然有赤白二种∶白者入药,赤者堪啖,及作梅果多用之。
宗 曰∶ 荷,八、九月间腌贮,以备冬月作蔬果。治病止用白者。
时珍曰∶苏颂《图经》言∶荆襄江湖多种,今访之无复识者。惟杨慎《丹铅录》云∶就章》注∶ 荷即今甘露。考之本草形性相同。甘露即芭蕉也。崔豹《古今注》云∶ 荷,似芭蕉而白色,其子花生根中,花未败时可食,久则消烂矣。根似姜。宜阴翳地,依荫而生。
又按王 《山居录》云∶ 荷宜树阴下,二月种之。一种永生,不须锄耘,但加粪耳。八月初踏其苗令死,则根滋茂。九月初取其傍生根为菹,亦可酱藏。十月中以糠覆其根下,则过冬不冻死也。
【修治】 曰∶凡使勿用革牛草,真相似,其革牛草腥涩。凡使白 荷,以铜刀刮去粗皮一重,细切,入砂盆中研如膏,取自然汁炼作煎,新器摊冷,如干胶状,刮取用之。

【气味】辛,温,有小毒。思邈曰∶辛,微温,涩,无毒
【主治】中蛊及疟,捣汁服(《别录》)。溪毒,沙虱蛇毒诸恶疮。根心∶主稻麦芒入目中不出,以汁注目即出(苏恭)。
赤眼涩痛,捣汁点之(时珍)。

【气味】苦、甘,寒,无毒。大明曰∶平。
【主治】温疟寒热,酸嘶邪气,辟不祥(《别录》)。
【发明】弘景曰∶中蛊者服 荷汁,并卧其叶,即呼蛊主姓名。多食损药力,又不利脚。
人家种之,亦云辟蛇。
颂曰∶按干宝《搜神记》云∶外姊夫蒋士先,得疾下血,言中蛊。其家密以 荷置于席下。忽大笑曰∶蛊我者,张小小也。乃收小小,小小亡走。自此解蛊药多用之,往往验也。
《周礼》庶氏以嘉草除蛊毒,宗懔谓嘉草即 荷是也。陈藏器云∶ 荷、茜根为主蛊之最,谓此。
时珍曰∶《别录》菜部 荷,谓根也;草部 草,谓叶也。其主治亦颇相近,今并为一云。
【附方】旧八,新一。
密置病患席下,勿令知之,必自呼蛊主姓名也。(《梅师方》)
取白 荷根捣汁服,蛊立出也。(《梅师方》)
舌疮烂∶酒渍 荷根半日,含漱其汁,瘥乃止。(《外台秘要》方)
吐血痔血∶向东 荷根一把,捣汁三升服之。(《肘后方》)
妇人腰痛∶方同上。
月信涩滞∶ 荷根细切,水煎取二升,空心入酒和服。(《经验方》)
风冷失声咽喉不利∶ 荷根二两,捣绞汁,入酒一大盏,和匀,细细服,取瘥。(《肘后方》)
伤寒时气温病初得,头痛壮热,脉盛者∶用生 荷根、叶合捣,绞汁服三、四升。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