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 介:药学著作,五十二卷,明·李时珍撰,刊于1590年。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
作者:明 李时珍
共 1820 章节 194.02万+字数
草部第十五卷 草之四 菊
隰草类上五十三种
(《本经》上品)
【释名】节华(《本经》)、 女节(《别录》)、 女华(《别录》)、 女茎(《别录》)、日精(《别录》)、 更生(《别录》)、 傅延年(《别录》)、 治蔷(《尔雅》)、 金蕊(《纲目》)、阴成(《别录》)、 周盈(《别录》)。
时珍曰∶按陆佃《埤雅》云∶菊本作 ,从鞠。鞠,穷也。《月令》∶九月,菊有黄华。
华事至此而穷尽,故谓之 。节华之名,亦取其应节候也。崔实《月令》云∶女节、女华,菊华之名也。治蔷、日精,菊根之名也。《抱朴子》云∶仙方所谓日精、更生、周盈,皆一菊而根、茎、花、实之名异也。颂曰∶唐《天宝单方图》载白菊云∶原生南阳山谷及田野中。 川人呼为回蜂菊,汝南【集解】《别录》曰∶菊花生雍州川泽及田野。正月采根,三月采叶,五月采茎,九月采花,十一月采实,皆阴干。弘景曰∶菊有两种∶一种茎紫气香而味甘,叶可作羹食者,为真菊;一种青茎而大,作蒿艾气,味苦不堪食者,名苦薏,非真菊也。华正相似,惟以甘苦别之。南阳郦县最多,今近道处处有之,取种便得。又有白菊,茎叶都相似,惟花白,五月取之。仙经以菊为妙用,但难多得,宜常服之。藏器曰∶白菊生平泽,五月花,紫白色。
颂曰∶处处有之,以南阳菊潭者为佳。初春布地生细苗,夏茂,秋花,冬实。然种类颇多。惟紫茎气香,叶浓至柔者,嫩时可食,花微小,味甚甘者,为真;其茎青而大,叶细气烈似蒿艾,花大味苦者,名苦薏,非真也。南阳菊亦有两种∶白菊叶大如艾叶,茎青根细,花白蕊黄;其黄菊叶似茼蒿,花蕊都黄。今服饵家多用白者。又有一种开小花,花瓣下如小珠子,谓之珠子菊,云入药亦佳。
宗 曰∶菊花近世有二十余种。惟单叶花小而黄,绿叶色深小而薄,九月应候而开者是也。邓州白菊单叶者,亦入药。余皆医经不用。
瑞曰∶花大而香者,为甘菊;花小而黄者,为黄菊;花小而气恶者,为野菊。
时珍曰∶菊之品凡百种,宿根自生,茎叶花色,品品不同。宋人刘蒙泉、范致能、史正志皆有《菊谱》,亦不能尽收也。其茎有株、蔓、紫、赤、青、绿之殊,其叶有大、小、浓、薄、尖、秃之异,其花有千叶单叶、有心无心、有子无子、黄白红紫、间色深浅、大小之别,其味有甘苦辛之辨,又有夏菊秋菊冬菊之分。大抵惟以单叶味甘者入药,《菊谱》所载甘菊、邓州黄、邓州白者是矣。甘菊始生于山野,今则人皆栽植之。其花细碎,品不甚高。
蕊如蜂窠,中有细子,亦可捺种。嫩叶及花皆可炸食。白菊花稍大,味不甚甘,亦秋月采之。
菊之无子者,谓之牡菊。烧灰撒地中,能死蛙黾。说出《周礼》。
花(叶、根、茎、实并同)
【气味】苦,平,无毒。《别录》曰∶甘。
损之曰∶甘者入药,苦者不入药。
杲曰∶苦、甘,寒,可升可降,阴中微阳也。
时珍曰∶《本经》言菊花味苦,《别录》言菊花味甘。诸家以甘者为菊,苦者为苦薏,惟取甘者入药。谨按∶张华《博物志》,言菊有两种,苗花如一,惟味小异,苦者不中食。
范致能《谱》序,言惟甘菊一种可食,仍入药饵。其余黄白二花,皆味苦,虽不可饵,皆可入药。其治头风,则白者尤良。据此二说则是菊类自有甘苦二种,食品须用甘菊,入药则诸菊皆可,但不得用野菊名苦薏者尔。故景焕《牧竖闲谈》云∶真菊延龄,野菊泄人。
正如黄精益寿、钩吻杀人之意。之才曰∶术及枸杞根、桑根白皮、青葙叶为之使。
【主治】诸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本经》)。疗腰痛去来陶陶,除胸中烦热,安肠胃,利五脉,调四肢(《别录》。陶陶,纵缓貌)。治头目风热,风旋倒地,脑骨疼痛,身上一切游风令消散,利血脉,并无所忌(甄权)。作枕明目,叶亦明目,生熟并可食(大明)。养目血,去翳膜(元素)。主肝气不足 【气味】苦、辛,平,无毒。
【主治】风眩,能令头不白(弘景)。染髭发令黑。和巨胜、茯苓蜜丸服之,去风眩,变白不老,益颜色(藏器)。
【发明】震亨曰∶黄菊花属土与金,有水与火,能补阴血,故养目。
时珍曰∶菊春生夏茂,秋花冬实,备受四气,饱经露霜,叶枯不落,花槁不零,味兼甘苦,性禀平和。昔人谓其能除风热,益肝补阴,盖不知其得金水之精英尤多,能益金水二脏也。补水所以制火,益金所以平木,木平则风息,火降则热除,用治诸风头目,其旨深微。
黄者入金水阴分;白者,入金水阳分;红者,行妇人血分。皆可入药,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其苗可蔬,叶可啜,花可饵,根实可药,囊之可枕,酿之可饮,自本至末,罔不有功。宜乎前贤比之君子,神农列之上品,隐士采入酒 ,骚人餐其落英。费长房言∶九日饮菊酒,可以辟不祥。《神仙传》言∶康风子、朱孺子皆以服菊花成仙。《荆州记》言∶胡广久病风羸,饮菊潭水多寿。菊之贵重如此,是岂群芳可伍哉?钟会《菊有五美赞》云∶圆花高悬,准天极也。纯黄不杂,后土色也。早植晚发,君子德也;冒霜吐颖,象贞质也;杯中体轻,神仙食也。《西京杂记》言∶采菊花茎叶,杂秫米酿酒,至次年九月始熟,用之。
【附方】旧五,新六。
服食甘菊∶《玉函方》云∶王子乔变白增年方∶用甘菊,三月上寅日采苗,名曰玉英;六月上寅日采叶,名曰容成;九月上寅日采花,名曰金精;十二月上寅日采根茎,名曰长生。
四味并阴干,百日取等分,以成日合捣千杵为末,每酒服一钱匕。或以蜜丸梧子大。酒服七丸,一日三服。百日,身轻润泽;一年,发白变黑;服之二年,齿落再生;五年,八十岁老翁,变为儿童也。孟诜云∶正月采叶,五月五日采茎,九月九日采花。服食白菊∶《太清灵宝方》引∶九月九日白菊花二斤,茯苓一斤。并捣罗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日三服。
或以炼过松脂和丸鸡子大,每服一丸。主头眩,久服令人好颜色不老。藏器曰∶《抱朴子》言刘生丹法,用白菊汁、莲花汁、地血汁、樗汁,和丹蒸服也。白菊花酒∶《天宝单方》∶治丈夫、妇人久患头风眩闷,头发干落,胸中痰壅,每发即头旋眼昏,不觉欲倒者,是其候也。
先灸两风池各二七壮,并服此酒及散,永瘥。其法∶春末夏初,收白菊软苗,阴干捣末,空腹取一方寸匕和无灰酒服之,日再服,渐加三方寸匕。若不饮酒者,但和羹粥汁服,亦得。
秋八月合花收曝干,切取三大斤,以生绢袋盛,贮三大斗酒中,经七日服之,日三次,常令酒气相续为佳。(苏颂《图经》)风热头痛∶菊花、石膏、川芎各三钱,为末。每服一钱半,茶调下。(《简便方》)
痘入目生翳障∶用白菊花、谷精草、绿豆皮等分,为末。每用一钱,以干柿饼一枚,粟米泔一盏,同煮候泔尽,食柿,日食三枚。浅者五七日,远者半月,见效。(《仁斋直指方》)病后生翳∶白菊花、蝉蜕等分,为散。每用二三钱,入蜜少许,水煎服。大人小儿皆宜,屡验。(《救急方》)疔肿垂死∶菊花一握,捣汁一升,入口即活,此神验方也。冬月采根。(《肘后方》)女人阴肿∶甘菊苗捣烂煎汤,先熏后洗。(危氏《得效方》)酒醉不醒∶九月九日真菊花为末,饮服方寸匕。(《外台秘要》)眼目昏花∶双美丸∶用甘菊花一斤,红椒(去目)六两,为末,用新地黄汁和丸梧子大。每花上水
【主治】益色壮阳,治一切风(大明)。
隰草类上五十三种
(《本经》上品)
【释名】节华(《本经》)、 女节(《别录》)、 女华(《别录》)、 女茎(《别录》)、日精(《别录》)、 更生(《别录》)、 傅延年(《别录》)、 治蔷(《尔雅》)、 金蕊(《纲目》)、阴成(《别录》)、 周盈(《别录》)。
时珍曰∶按陆佃《埤雅》云∶菊本作 ,从鞠。鞠,穷也。《月令》∶九月,菊有黄华。
华事至此而穷尽,故谓之 。节华之名,亦取其应节候也。崔实《月令》云∶女节、女华,菊华之名也。治蔷、日精,菊根之名也。《抱朴子》云∶仙方所谓日精、更生、周盈,皆一菊而根、茎、花、实之名异也。颂曰∶唐《天宝单方图》载白菊云∶原生南阳山谷及田野中。 川人呼为回蜂菊,汝南【集解】《别录》曰∶菊花生雍州川泽及田野。正月采根,三月采叶,五月采茎,九月采花,十一月采实,皆阴干。弘景曰∶菊有两种∶一种茎紫气香而味甘,叶可作羹食者,为真菊;一种青茎而大,作蒿艾气,味苦不堪食者,名苦薏,非真菊也。华正相似,惟以甘苦别之。南阳郦县最多,今近道处处有之,取种便得。又有白菊,茎叶都相似,惟花白,五月取之。仙经以菊为妙用,但难多得,宜常服之。藏器曰∶白菊生平泽,五月花,紫白色。
颂曰∶处处有之,以南阳菊潭者为佳。初春布地生细苗,夏茂,秋花,冬实。然种类颇多。惟紫茎气香,叶浓至柔者,嫩时可食,花微小,味甚甘者,为真;其茎青而大,叶细气烈似蒿艾,花大味苦者,名苦薏,非真也。南阳菊亦有两种∶白菊叶大如艾叶,茎青根细,花白蕊黄;其黄菊叶似茼蒿,花蕊都黄。今服饵家多用白者。又有一种开小花,花瓣下如小珠子,谓之珠子菊,云入药亦佳。
宗 曰∶菊花近世有二十余种。惟单叶花小而黄,绿叶色深小而薄,九月应候而开者是也。邓州白菊单叶者,亦入药。余皆医经不用。
瑞曰∶花大而香者,为甘菊;花小而黄者,为黄菊;花小而气恶者,为野菊。
时珍曰∶菊之品凡百种,宿根自生,茎叶花色,品品不同。宋人刘蒙泉、范致能、史正志皆有《菊谱》,亦不能尽收也。其茎有株、蔓、紫、赤、青、绿之殊,其叶有大、小、浓、薄、尖、秃之异,其花有千叶单叶、有心无心、有子无子、黄白红紫、间色深浅、大小之别,其味有甘苦辛之辨,又有夏菊秋菊冬菊之分。大抵惟以单叶味甘者入药,《菊谱》所载甘菊、邓州黄、邓州白者是矣。甘菊始生于山野,今则人皆栽植之。其花细碎,品不甚高。
蕊如蜂窠,中有细子,亦可捺种。嫩叶及花皆可炸食。白菊花稍大,味不甚甘,亦秋月采之。
菊之无子者,谓之牡菊。烧灰撒地中,能死蛙黾。说出《周礼》。
花(叶、根、茎、实并同)
【气味】苦,平,无毒。《别录》曰∶甘。
损之曰∶甘者入药,苦者不入药。
杲曰∶苦、甘,寒,可升可降,阴中微阳也。
时珍曰∶《本经》言菊花味苦,《别录》言菊花味甘。诸家以甘者为菊,苦者为苦薏,惟取甘者入药。谨按∶张华《博物志》,言菊有两种,苗花如一,惟味小异,苦者不中食。
范致能《谱》序,言惟甘菊一种可食,仍入药饵。其余黄白二花,皆味苦,虽不可饵,皆可入药。其治头风,则白者尤良。据此二说则是菊类自有甘苦二种,食品须用甘菊,入药则诸菊皆可,但不得用野菊名苦薏者尔。故景焕《牧竖闲谈》云∶真菊延龄,野菊泄人。
正如黄精益寿、钩吻杀人之意。之才曰∶术及枸杞根、桑根白皮、青葙叶为之使。
【主治】诸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本经》)。疗腰痛去来陶陶,除胸中烦热,安肠胃,利五脉,调四肢(《别录》。陶陶,纵缓貌)。治头目风热,风旋倒地,脑骨疼痛,身上一切游风令消散,利血脉,并无所忌(甄权)。作枕明目,叶亦明目,生熟并可食(大明)。养目血,去翳膜(元素)。主肝气不足 【气味】苦、辛,平,无毒。
【主治】风眩,能令头不白(弘景)。染髭发令黑。和巨胜、茯苓蜜丸服之,去风眩,变白不老,益颜色(藏器)。
【发明】震亨曰∶黄菊花属土与金,有水与火,能补阴血,故养目。
时珍曰∶菊春生夏茂,秋花冬实,备受四气,饱经露霜,叶枯不落,花槁不零,味兼甘苦,性禀平和。昔人谓其能除风热,益肝补阴,盖不知其得金水之精英尤多,能益金水二脏也。补水所以制火,益金所以平木,木平则风息,火降则热除,用治诸风头目,其旨深微。
黄者入金水阴分;白者,入金水阳分;红者,行妇人血分。皆可入药,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其苗可蔬,叶可啜,花可饵,根实可药,囊之可枕,酿之可饮,自本至末,罔不有功。宜乎前贤比之君子,神农列之上品,隐士采入酒 ,骚人餐其落英。费长房言∶九日饮菊酒,可以辟不祥。《神仙传》言∶康风子、朱孺子皆以服菊花成仙。《荆州记》言∶胡广久病风羸,饮菊潭水多寿。菊之贵重如此,是岂群芳可伍哉?钟会《菊有五美赞》云∶圆花高悬,准天极也。纯黄不杂,后土色也。早植晚发,君子德也;冒霜吐颖,象贞质也;杯中体轻,神仙食也。《西京杂记》言∶采菊花茎叶,杂秫米酿酒,至次年九月始熟,用之。
【附方】旧五,新六。
服食甘菊∶《玉函方》云∶王子乔变白增年方∶用甘菊,三月上寅日采苗,名曰玉英;六月上寅日采叶,名曰容成;九月上寅日采花,名曰金精;十二月上寅日采根茎,名曰长生。
四味并阴干,百日取等分,以成日合捣千杵为末,每酒服一钱匕。或以蜜丸梧子大。酒服七丸,一日三服。百日,身轻润泽;一年,发白变黑;服之二年,齿落再生;五年,八十岁老翁,变为儿童也。孟诜云∶正月采叶,五月五日采茎,九月九日采花。服食白菊∶《太清灵宝方》引∶九月九日白菊花二斤,茯苓一斤。并捣罗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日三服。
或以炼过松脂和丸鸡子大,每服一丸。主头眩,久服令人好颜色不老。藏器曰∶《抱朴子》言刘生丹法,用白菊汁、莲花汁、地血汁、樗汁,和丹蒸服也。白菊花酒∶《天宝单方》∶治丈夫、妇人久患头风眩闷,头发干落,胸中痰壅,每发即头旋眼昏,不觉欲倒者,是其候也。
先灸两风池各二七壮,并服此酒及散,永瘥。其法∶春末夏初,收白菊软苗,阴干捣末,空腹取一方寸匕和无灰酒服之,日再服,渐加三方寸匕。若不饮酒者,但和羹粥汁服,亦得。
秋八月合花收曝干,切取三大斤,以生绢袋盛,贮三大斗酒中,经七日服之,日三次,常令酒气相续为佳。(苏颂《图经》)风热头痛∶菊花、石膏、川芎各三钱,为末。每服一钱半,茶调下。(《简便方》)
痘入目生翳障∶用白菊花、谷精草、绿豆皮等分,为末。每用一钱,以干柿饼一枚,粟米泔一盏,同煮候泔尽,食柿,日食三枚。浅者五七日,远者半月,见效。(《仁斋直指方》)病后生翳∶白菊花、蝉蜕等分,为散。每用二三钱,入蜜少许,水煎服。大人小儿皆宜,屡验。(《救急方》)疔肿垂死∶菊花一握,捣汁一升,入口即活,此神验方也。冬月采根。(《肘后方》)女人阴肿∶甘菊苗捣烂煎汤,先熏后洗。(危氏《得效方》)酒醉不醒∶九月九日真菊花为末,饮服方寸匕。(《外台秘要》)眼目昏花∶双美丸∶用甘菊花一斤,红椒(去目)六两,为末,用新地黄汁和丸梧子大。每花上水
【主治】益色壮阳,治一切风(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