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简 介:药学著作,五十二卷,明·李时珍撰,刊于1590年。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
作者:明 李时珍
共 1820 章节 194.02万+字数

草部卷十四 草之三 豆蔻
(宋《开宝》)
【释名】肉果(《纲目》)、迦拘勒
宗 曰∶豆蔻豆蔻为名,去壳只用肉。肉油色者佳,枯白瘦虚者劣。
时珍曰∶花实皆似豆蔻而无核,故名。
【集解】藏器曰∶豆蔻生胡国,胡名迦拘勒。大舶来即有,中国无之。其形圆小,皮紫紧薄,中肉辛辣。
曰∶生昆仑,及大秦国。
颂曰∶今岭南人家亦种之。春生苗,夏抽茎开花,结实似豆蔻,六月、七月采。
时珍曰∶豆蔻花及实状虽似豆蔻,而皮肉之颗则不同。颗外有皱纹,而内有斑缬纹,如槟榔纹。最易生蛀,惟烘干蜜封,则稍可留。

【修治】 曰∶凡使,须以糯米粉熟汤搜裹豆蔻,于 灰火中煨熟,去粉用。勿令犯铁。
【气味】辛,温,无毒。权曰∶苦、辛。好古曰∶入手足阳明经。
【主治】温中消食止泄,治积冷心腹胀痛霍乱中恶,鬼气冷疰,呕沫冷气小儿乳霍(《开宝》)。调中下气开胃解酒毒,消皮外络下气(大明)。治宿食痰饮,止小儿吐逆,不下乳腹痛(甄权)。主心腹虫痛脾胃虚冷,气并冷热,虚泄赤白痢,研末粥饮服之(李)。暖脾胃固大肠【发明】大明曰∶豆蔻调中下气,消皮外络下气,味珍,力更殊。
宗 曰∶亦善下气,多服则泄气,得中则和平其气。
震亨曰∶属金与土,为丸温中补脾。《日华子》称其下气,以脾得补而善运化,气自下也。非若陈皮香附之快泄。寇氏不详其实,遂以为不可服也。
机曰∶痢疾用此涩肠,为伤乳泄泻之要药。
时珍曰∶土爱暖而喜芳香,故豆蔻之辛温,理脾胃而治吐利
【附方】旧一,新七。
暖胃除痰,进食消食豆蔻二个,半夏姜汁炒)五钱,木香二钱半,为末,蒸饼丸芥子大,每食后津液下五丸、十丸。(《普济》)
霍乱吐利豆蔻为末,姜汤服一钱。(《普济方》)
久泻不止豆蔻(煨)一两,木香二钱半,为末,枣肉和丸,米饮服四五十丸。又方∶豆蔻(煨)一两,熟附子七钱。为末糊丸。米饮服四五十丸。又方∶豆蔻(煨)、粟壳(炙)等分为末,醋糊丸,米饮服四、五十丸。(并《百一选方》)
老人虚泻豆蔻三钱(面裹煨熟,去面研),乳香一两,为末,陈米粉糊丸梧子大。
每服五七十丸,米饮下。此乃常州侯教授所传方。(《瑞竹堂方》)
小儿泄泻豆蔻五钱,乳香二钱半,生姜五片。同炒黑色,去姜,研为膏收,旋丸绿豆大。每量大小,米饮下。(《全幼心鉴》)
脾泄气痢豆蔻一颗(米醋调面裹,煨令焦黄,和面研末),更以 子(炒研末)一两,相和。又以陈廪米炒焦,为末和匀。每以二钱煎作饮,调前二味三钱,旦暮各一服,便瘥。
(《续传信方》)冷痢腹痛不能食者。豆蔻一两(去皮)。醋和面裹煨,捣末。每服一钱,粥饮调下。(《圣惠方》)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