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简 介:药学著作,五十二卷,明·李时珍撰,刊于1590年。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
作者:明 李时珍
共 1820 章节 194.02万+字数

草部第十三卷 草之二 细辛
《本经》上品)
【释名】小辛(《本经》)、少辛
颂曰∶华州真细辛,根细而味极辛,故名之曰细辛
时珍曰∶小辛、少辛,皆此义也。按《山海经》云,浮戏之山多少辛。《管子》云,五沃之土,群药生少辛,是矣。
【集解】《别录》曰∶细辛,生华阴山谷,二月、八月采根阴干。弘景曰∶今用东阳临海者,形段乃好,而辛烈不及华阴、高丽者。用之去其头节。当之曰∶细辛如葵赤黑,一根一叶相连。颂曰∶今处处有之,皆不及华阴者为真,其根细而极辛。今人多以杜衡为之,杜衡根似饭帚密闹,细长四、五寸,微黄白色,江淮呼为马蹄香,不可误用。宗 曰∶细辛,叶如葵,赤黑色,非此则杜衡也。杜衡叶如马蹄之下,故俗名马蹄香。盖根似白前,又似细辛。按∶沈括《梦溪笔谈》云∶细辛出华山,极细而直,柔韧,深紫色,味极辛,嚼之习习如椒而更甚于椒。本草云∶细辛水渍令直,是以杜衡伪为之也。东南所用细辛,皆杜衡也。
杜衡黄白色,拳曲而脆,干则作团,又谓之马蹄。襄汉间又有一种细辛,极细而直,色黄白,乃是鬼督邮,亦非细辛也。时珍曰∶《博物志》言杜衡乱细辛,自古已然矣。沈氏所说甚详。大抵能乱细辛者,不止杜衡,皆当以根苗色味细辨之。叶似小葵,柔茎细根,直而色紫,味极辛者,细辛也。叶似马蹄,茎微粗,根曲而黄白色,味亦辛者,杜衡也。一茎直上,茎端生叶如伞,根似细辛,微粗直而黄白色,味辛微苦者,鬼督邮也。似鬼督邮而色黑者,及己也。叶似小桑,根似细辛,微粗长而黄色,味辛而有臊气者,徐长卿也。叶似柳而根似细辛,粗长黄白色而味苦者,白薇也。似白薇而白直味甘者,白前也。

【修治】 曰∶凡使细辛,切去头、土了,以瓜水浸一宿,曝干用。须拣去双叶者,服之害人。
【气味】辛,温,无毒。普曰∶神农、黄帝、雷公、桐君∶辛,小温;岐伯∶无毒;李当之∶小寒。权曰∶苦、辛。之才曰∶曾青、枣根为之使。得当归芍药白芷、芎、牡丹、 本、甘草,共疗妇人;得决明鲤鱼胆、青羊肝,共疗目痛。恶黄 、野狼毒山茱萸,忌生菜、狸肉,畏硝石滑石藜芦
【主治】咳逆上气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窍轻身长年(《本经》)。温中下气,破痰利水道,开胸中滞结,除喉痹 鼻不闻香臭,风痫癫疾下乳结,汗不出,血不行,安五脏益肝胆,通精气(《别录》)。添胆气、治嗽,去皮风湿痒,风眼泪下,除齿痛血闭妇人血沥腰痛(甄权)。含之,去口臭(弘景)。润肝燥,治督脉为病,脊强而厥(好古)。治口舌【发明】宗 曰∶治头面风痛,不可缺此。元素曰∶细辛气温,味大辛,气浓于味,阳也,升也,入足厥阴、少阴血分,为手少阴引经之药。香味俱细,故入少阴,与独活相类。以独活为使,治少阴头痛如神。亦止诸阳头痛诸风通用之。味辛而热,温少阴之经,散水气以去内寒。成无己曰∶水停心下不行,则肾气燥,宜辛以润之。细辛之辛,以行水气而润燥。杲曰∶胆气不足细辛补之。又治邪气自里之表,故仲景少阴证,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时珍曰∶气之浓者能发热,阳中之阳也。辛温能散,故诸风寒、风湿头痛痰饮、胸中滞气惊痫者,宜用之。口疮喉痹、 齿诸病用之者,取其能散浮热,亦火郁则发之之义也。辛能泄肺,故风寒咳嗽上气者,宜用之。辛能补肝,故胆气不足惊痫眼目诸病,宜用之。辛能润燥,故通少阴及耳窍,便涩者宜用之。承曰∶细辛非华阴者不得为真。若单用末,不可过一钱。多则气闷塞不通者死,虽死无伤。近年开平狱中尝治此,不可不记。非本有毒,但不识多寡耳。
【附方】旧二,新六。暗风猝倒不省人事细辛末,吹入鼻中。(危氏《得效方》)虚寒呕哕饮食不下细辛(去叶)半两,丁香二钱半。为末。每服一钱,柿蒂汤下。小儿客忤口不能言细辛桂心末等分,以少许纳口中。(《外台秘要》)小儿口疮细辛末,醋调,贴脐上。(《卫生家宝方》)口舌生疮细辛黄连等分,为末掺之,漱涎甚效,名兼金散。
一方用细辛黄柏。(《三因方》)口臭 齿肿痛细辛煮浓汁,热含冷吐,取瘥。(《圣惠方》)鼻中息肉细辛末,时时吹之。(《圣惠方》)诸般耳聋∶细辛末,溶黄蜡丸鼠屎大,绵裹一丸塞之,一、二次即愈。须戒怒气,名聪耳丸。(龚氏《经验方》)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