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简 介:药学著作,五十二卷,明·李时珍撰,刊于1590年。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
作者:明 李时珍
共 1820 章节 194.02万+字数

草部第十三卷 草之二 龙胆
《本经》上品)
【释名】陵游《本经》)。志曰∶叶如龙葵味苦如胆,因以为名。
【集解】《别录》曰∶龙胆生齐朐山谷及冤句,二月、八月、十一月、十二月采根阴干
弘景曰∶今出近道,以吴兴者为胜。根状似牛膝,其味甚苦。
颂曰∶宿根黄白色,下抽根十余条,类牛膝而短。直上生苗,高尺余。四月生叶如嫩蒜,细茎如小竹枝。七月开花,如牵牛花,作铃铎状,青碧色。冬后结子,苗便枯。俗呼龙胆。又有龙胆味苦涩,其叶经霜雪不凋。山人用治四肢疼痛,与此同类而别种也。采无时。

【修治】 曰∶采得阴干。用时,铜刀切去须,土,头了,锉细,甘草汤浸一宿,漉出,曝干用。
【气味】苦、涩,大寒无毒
曰∶空腹饵之,令人溺不禁。
之才曰∶贯众小豆为之使,恶地黄防葵
【主治】骨间寒热惊痫邪气续绝伤定五脏杀蛊毒《本经》)。除胃中伏热时气温热,热泄下痢,去肠中小虫益肝胆气,止惊惕,久服益智不忘,轻身耐老(《别录》)
。治小儿壮热骨热惊痫入心,时疾热黄痈肿口疮(甄权)。客忤疳气热病狂语明目止烦,治疮疥(大明)。去目中黄及睛赤肿胀,瘀肉高起痛不可忍(元素)。退肝经邪热除下焦湿热之肿,泻膀胱火(李杲)。疗咽喉痛风热盗汗(时珍)。
【发明】元素曰∶龙胆味苦性寒,气味俱浓,沉而降,阴也,足厥阴少阳气分药也。其用有四∶除下部风湿,一也;及湿热,二也;脐下至足肿痛,三也;寒湿脚气,四也。
下行之功与防己同,酒浸则能上行,外行以柴胡为主,龙胆为使治眼中疾必用之药。好古曰∶益肝胆之气而泄火。时珍曰∶相火寄在肝胆,有泻无补,故龙胆益肝胆之气,正以其能泻肝胆之邪热也。但大苦大寒,过服恐伤胃中生发之气,反助火邪,亦久服黄连反从火化之义。《别录》久服轻身之说,恐不足信。
【附方】旧四,新六。
伤寒发狂龙胆为末,入鸡子清、白蜜,化凉水服二钱。(《伤寒蕴要》)
四肢疼痛龙胆根,细切,用生姜自然汁浸一宿,去其性,焙干捣末,水煎一钱匕,温 谷疸劳疸∶谷疸,因食而得;劳疸,因劳而得。用龙胆一两,苦参三两。为末,牛胆汁和丸梧子大。先食以麦饮服五丸,日三服,不愈稍增。劳疸,加龙胆一两,栀子三七枚,以猪胆和丸。(《删繁方》)
一切盗汗妇人小儿一切盗汗,又治伤寒盗汗不止龙胆草研末,每服一钱,猪胆汁三两,点入温酒少许调服。(《杨氏家藏方》)小儿盗汗身热龙胆草、防风各等分。为末。
每服一钱,米饮调下。亦可丸服,及水煎咽喉热痛∶龙胆,擂水服之。(《集简方》)
暑行目涩∶生龙胆(捣汁)一合,黄连(二寸切烂浸汁)一匙,和点之。(危氏《得效方》)
眼中漏脓
龙胆草、当归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温水下。(《鸿飞集》)蛔虫攻心刺痛吐清水龙胆一两,去头锉,水二盏,煮一盏,隔宿勿食,平旦顿服之。(《圣惠方》)猝然下血不止龙胆一虎口,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为五服。(姚僧坦《集验方》)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