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简 介:药学著作,五十二卷,明·李时珍撰,刊于1590年。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
作者:明 李时珍
共 1820 章节 194.02万+字数

石部第九卷 金石之三 浮石
(《日华》)
【校正】并入《拾遗》水花
【释名】海石(《纲目》)、水花
【集解】时珍曰∶浮石,乃江海间细沙、水沫凝聚,日久结成者。
状如水沫及钟乳石,有细孔如蛀窠,白色,体虚而轻。今皮作家用磨皮垢甚妙。海中者,味咸,入药更良。
《抱朴子》云∶烧泥为瓦,燔木为炭,水沫为浮石,此皆去其柔脆,变为坚刚也。《交州记》云∶海中有浮石,轻虚可以磨脚,煮水饮之止渴。即此也。
【气味】咸,平,无毒。时珍曰∶小寒。
【主治】煮汁饮,止渴,治淋,杀野兽毒(大明)。止咳(弘景)。去目翳(宗 )。清金降 火,消积块,化老痰(震亨)。消瘤结核疝气下气消疮肿(时珍)。
【发明】藏器曰∶水花主远行无水止渴,和苦栝蒌为丸,每旦服二十丸,永无渴也。
震亨曰∶海石老痰积块,咸能软坚也。
时珍曰∶浮石乃水沫结成,色白而体轻,其质玲珑,肺之象也。气味咸寒,润下之用也。故入肺除上焦痰热止咳嗽而软坚。清其上源,故又治诸淋。按余琰《席上腐谈》云∶肝属木,当浮而反沉;肺属金,当沉而反浮,何也?肝实而肺虚也。故石入水则沉,而南海有浮水之石;木入水则浮,而南海有沉水之香。虚实之反如此。
【附方】新十二。
咳嗽不止浮石末汤服,或蜜丸服。(《肘后方》)
消渴引饮∶《本事方》∶浮石、舶上青黛等分,麝香少许,为末。温汤服一钱。又方∶白浮石蛤粉蝉壳等分,为末。鲫鱼胆汁七个,调服三钱,神效。
血淋砂淋小便涩痛∶用黄烂浮石为末。每服二钱,生甘草煎汤调服。(《直指方》)
石淋破血浮石满一手,为末,以水三升,酢一升,和煮二升,澄清,每服一升。(《传信适用方》)
小肠疝气,茎缩囊肿者。
《直指方》∶用浮石为末。每服二钱,木通赤茯苓麦门冬煎汤调下。丹溪方∶用海石香附等分,为末。每服二钱,姜汁调下。
头核脑痹,头枕后生痰核,正者为脑,侧者为痹。用轻虚白浮石烧存性,为末,入轻粉少许,麻油调,扫涂之。勿用手按,即涨。或加焙干黄牛粪尤好。亦治头 。(《直指方》)
底耳有脓∶海浮石一两,没药一钱,麝香一字。为末。缴净吹之。(《普济方》)
疳疮不愈∶海浮石(烧红,醋淬数次)二两,金银花一两,为末。每服二钱半,水煎服。
病在上,食后;在下,食前。一年者,半年愈。(《儒门事亲》)
疔疮发背∶白浮石半两,没药二钱半。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六、七丸,临卧,冷酒下。(《普济方》)
诸般恶疮∶方同上。
【附录】晕石(《拾遗》) 藏器曰∶生海底,状如姜石,紫褐色,极紧似石,是咸水结成,自然生晕。味咸,寒,无毒。主石淋,磨汁饮之,亦烧赤投酒中饮。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