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 介:王肯堂著有《证治准绳》《医论》《医辨》《胤产全书》《医镜》等,《证治准绳》最具代表性。 《证治准绳》,又名《六科证治准绳》,包括杂病、类方、伤寒、疡医、...
作者:明 王肯堂
共 78 章节 42.82万+字数
卷之三 痈疽部分
《灵枢》五藏身有五部:伏兔一,腓二,腓者, 也,即足肚。)背三,五藏俞四,项五,此五部有痈疽者死。
王海藏云:脑、须、鬓、颐,亦为痈疽必死之处。
《鬼遗方》不可患痈疽者七处:眼后虚处;颐接骨处;阴根上毛间、胯与尻骨接处;耳门前后车骨接处;诸因小腹风水所成痈疽;颔骨下近耳后虚处;鼻骨中。并能害人。但以诸法疗之,或有得瘥。唯眼后虚处最险。
背上九处不可病痈:第一人发际为玉枕,亦为舌本;第二颈项节;第三推为崇骨;第四大椎为五脏;第五脊骨两边肺俞穴;第六夹脊两边脾俞及肝俞;第七脊骨两边肾俞二穴;第八后心鸠尾;第九鸠尾骨穴。
正面五处不可患痈:第一喉骨为垂膺;第二当胸为神舍;第三心鸠尾;第四当两乳穴;
第五脐下二寸为肠屈间。
侧面三处不可患痈:耳下近耳后牙车尖央陷中,为喉脉一穴;当膊下一穴,为肩骨,承山上三寸一穴 肠。
上焦发痈为阳,是壅塞实候,宜解利温凉汤药,去其积热上外攻,即贴消肿逼毒药。
如已结定,即用发穴药,候穴破出,其脓毒肿平,方贴生肉等药,然后敛合疮口。亦虑外伤风水,勿食发风热酱面毒物等,忌房事。
中焦发痈至腰上一节,前后心不定所在,皆是涩滞候。亦乘虚而作,不拘大小,前起心鸠尾者最要紧。近两腋是虚处,两胁肋下至脐上,及脐下两傍一二寸,发痈填气,伏硬难溃脓,为此等处偏难发穴,穴后难合疮口,并须先用暖内药,服后用热药贴令软和,慢慢破穴,不得急破,急破即朝夕出脓不住,缓慢破穴,即一顿出脓,易为将息。后心者,唯有十一椎脾俞下,十四椎上为肾俞,肾俞下为腰俞,两处起痈者,防毒气内攻,为此处皆是至虚处,凡有痈起,先须补内气令实,方可放破,内气实则不内攻,且易得溃,唯腰腿两处多成漏疾,预防节欲则先矣。
下焦发为流注虚损候,前阴股两处,起如鸡卵大,长横折内。初起肿核结块,后四畔浮肿,相并伏硬。色青黑。先用和平药内服三五日,后用发软散及罨药,罨令软即穴,穴后其疮口即随折子内作长疮,疮口破,宜急用抽毒膏出脓,脓尽便贴合疮口药。为此处无肉可坏。更不须长肉也。
上《灵枢》、《鬼遗》诸书所言部分甚悉,今已散采入各条矣。其经络所属及引经之药,已见首卷分经络篇。其初、中、后,内消、外治之法,及表里、虚实之别,则当于肿疡、溃疡门求之。今世专科方士,所诧以为秘传之书,图写形像,分别名目以立治法者,多不足凭,此中亦有搜采者。(如或问之类。)姑以广闻见耳,不必泥也。
《灵枢》五藏身有五部:伏兔一,腓二,腓者, 也,即足肚。)背三,五藏俞四,项五,此五部有痈疽者死。
王海藏云:脑、须、鬓、颐,亦为痈疽必死之处。
《鬼遗方》不可患痈疽者七处:眼后虚处;颐接骨处;阴根上毛间、胯与尻骨接处;耳门前后车骨接处;诸因小腹风水所成痈疽;颔骨下近耳后虚处;鼻骨中。并能害人。但以诸法疗之,或有得瘥。唯眼后虚处最险。
背上九处不可病痈:第一人发际为玉枕,亦为舌本;第二颈项节;第三推为崇骨;第四大椎为五脏;第五脊骨两边肺俞穴;第六夹脊两边脾俞及肝俞;第七脊骨两边肾俞二穴;第八后心鸠尾;第九鸠尾骨穴。
正面五处不可患痈:第一喉骨为垂膺;第二当胸为神舍;第三心鸠尾;第四当两乳穴;
第五脐下二寸为肠屈间。
侧面三处不可患痈:耳下近耳后牙车尖央陷中,为喉脉一穴;当膊下一穴,为肩骨,承山上三寸一穴 肠。
上焦发痈为阳,是壅塞实候,宜解利温凉汤药,去其积热上外攻,即贴消肿逼毒药。
如已结定,即用发穴药,候穴破出,其脓毒肿平,方贴生肉等药,然后敛合疮口。亦虑外伤风水,勿食发风热酱面毒物等,忌房事。
中焦发痈至腰上一节,前后心不定所在,皆是涩滞候。亦乘虚而作,不拘大小,前起心鸠尾者最要紧。近两腋是虚处,两胁肋下至脐上,及脐下两傍一二寸,发痈填气,伏硬难溃脓,为此等处偏难发穴,穴后难合疮口,并须先用暖内药,服后用热药贴令软和,慢慢破穴,不得急破,急破即朝夕出脓不住,缓慢破穴,即一顿出脓,易为将息。后心者,唯有十一椎脾俞下,十四椎上为肾俞,肾俞下为腰俞,两处起痈者,防毒气内攻,为此处皆是至虚处,凡有痈起,先须补内气令实,方可放破,内气实则不内攻,且易得溃,唯腰腿两处多成漏疾,预防节欲则先矣。
下焦发为流注虚损候,前阴股两处,起如鸡卵大,长横折内。初起肿核结块,后四畔浮肿,相并伏硬。色青黑。先用和平药内服三五日,后用发软散及罨药,罨令软即穴,穴后其疮口即随折子内作长疮,疮口破,宜急用抽毒膏出脓,脓尽便贴合疮口药。为此处无肉可坏。更不须长肉也。
上《灵枢》、《鬼遗》诸书所言部分甚悉,今已散采入各条矣。其经络所属及引经之药,已见首卷分经络篇。其初、中、后,内消、外治之法,及表里、虚实之别,则当于肿疡、溃疡门求之。今世专科方士,所诧以为秘传之书,图写形像,分别名目以立治法者,多不足凭,此中亦有搜采者。(如或问之类。)姑以广闻见耳,不必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