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准绳·幼科
简 介:中国汉医儿科著作。《证治准绳》中的,又名《幼科准绳》。九卷。刊于1602年。本书综括整理中国明代以前有关儿科文献编成。 医家以幼科为最难,谓之哑科,谓其疾痛不能自陈说也,称黄帝之言曰∶吾不能察其幼小为别是一家料理耳。
作者:明 王肯堂
共 187 章节 65.83万+字数

收靥证治
痘疮成脓之后,鲜明肥泽,饱满坚实,以手拭之,疮头微焦硬者,此欲靥也,大小先后,以渐收靥,不失太急,不失太缓,已靥者痂壳周圆无有突凸陷凹者,干净无淫湿破溅者,此为正靥,否极泰来之象也。凡痘疮收靥,不可以日数拘也,大抵痘本稀,元气实者,自然易出易靥,若疮本稠密,元气虚者,难出难靥也,只要先后有次,疾徐得中,饮食如常,便无他证。如收太急者,毒邪未尽,煎熬津液,以致速枯,非正收也,必为目病,为痈毒,为诸怪疾,甚则夭亡,微则残废,宜微利之,以彻其毒,当归丸主之(大便秘)。如收太迟者,中气已虚,脾胃太弱,不能荣养肌肉,使之完就,以致溃烂,内服十全大补汤(汗),外用败草散(溃烂)衬之。海藏云:
疹脓而不焦,此本治失清凉之气,有如五谷得阳气而成熟,非凉风至则不能实也,天地严肃之气一加,则万物秀而实矣,与 疹何异,须察何经而清凉之,或下而成严肃之气,则疮气必不至于脓而不痂矣。要当知之,余毒不尽而疾作,盖出于此(当是清凉饮子下之是也。)非阳和则苗不秀,非严肃则秀不实。钱氏云:五七日痂不焦,是内发热,蒸于外,故不得焦痂也,宜宣风散(痘发热)导之,用生犀磨汁解之,必着痂矣。
刘洙疮子诀云:痘发,如脓窠不肯靥者,但调沙糖水与吃。刘提点云:亦曾试用,但后来结瘢痕白。
〔薛〕陈文宿先生云:痘欲靥不靥,其痂欲落不落,若腹胀烦渴,忌食水蜜生冷之物,若食之,转渴而死,急与木香散救之。如身热烦渴者,宜服人参麦门冬散。
身热大渴人参白术散。如不愈,仍服木香散。窃谓前证乃脾胃气虚津液不足所致,非实热为患也,如身热烦躁手足发热脾胃有热也,用人参麦门冬散。身热作渴手足微冷者,脾胃气虚也,用人参白术散。腹胀泄泻,或寒战切牙,脾胃虚寒也,用十一味木香散泄泻气促手足并冷,脾气脱陷也,用十二味异功散。凡疮结痂作靥,皆由元气充实而内融也,若审见虚弱,便与滋补血气无亏,可保终吉,若见不靥而投补剂,恐无及矣。一小儿出痘,贯脓不靥,证如实热。余谓血气虚甚之假热也。用十全大补汤数剂渐愈。忽又恶寒,余又曰,此邪气退,而真气遂见虚象也,仍用前药,内参、 各五钱,数剂而愈。一小儿痘不结痂,用补中益气汤、地黄丸料,煎服而愈。次年毕姻后,寒热作渴头运,脉洪数,按之微细。此脾肾虚火上炎也,以前药各加肉桂五分,引火归经而愈。
治痘日久不靥。歌曰:防风锉五钱,炒术与茯苓当归大腹皮,煎服得安宁。
昔古杭俞氏,专以四制白术散治痘疮日久不肯结痂收脓者,亦此方之遗意也。但回蚤之痘,元气充托者则可,若元气不足,而回速必宜保护,不如痘之随期而迟回,何必勉强用药,以速其收功也。
回浆散 治痘不收浆结痂
何首乌 白芍药 黄 人参 甘草 白术 白茯苓上,姜水煎服。
象牙 治同上。
人参白术(各一钱) 甘草(七分) 茯苓(一钱半) 何首乌(二钱)
上,加糯米二钱,枣二枚,水煎,调下象牙末一钱。
〔溃烂〕痘疮过期不收,遍身溃烂者,此与 烂不同,乃熟太过也,其候不同。
或因天寒失于盖覆,使疮受冻而不收者,宜内服五积散(初热),外用乳香烧烟于被内熏之。或因天热,过求温暖,使疮被蒸而不收者,宜内服人参白虎汤(见形),或五苓散(惊),外减去衣被,令少清凉,以天水散(即六一散)扑之。或大便秘结,内外极热,毒气散漫,无阴气以敛之而不收者,宜内服宣风散(痘发热),或三黄丸(热),四顺清凉饮(热),外用胆导法(大便秘)以败草散衬之。或泄泻气虚脾胃弱,津液少,肌肉虚而不收者,宜内服陈氏木香散(泻),外用败草散。或因渴饮冷水过多,以致水渍脾胃,湿淫肌肉而不收者,内服五苓散。如因食少气虚而不收者,人参白术散(渴)去葛根、加桂主之。以上诸证,以法治之,已溃者结薄痂,未溃结痂,方为佳兆。若痂皮俱不结者,成倒靥矣。痘已成脓之后,过期不靥,以致溃烂,脓汁淋漓,不可着席,粘惹痛疼者,用败草散荞麦粉以绢袋盛,于身体上扑之,更多布席上,衬卧尤佳,面上欲不成瘢 者,用灭瘢散和百花膏敷之。
败草散
多年屋上烂茅草,择净者为末,掺之,墙上烂草亦佳,以多受风露之气,故能解痘疮毒
荞麦
荞麦一味,磨取细面,痘疮破者,以此敷之,溃烂者以此遍扑之,绢袋盛扑,以此衬卧尤佳。
灭瘢救苦散
蜜陀僧 滑石(各二两) 白芷(半两)
为细末。湿则干掺之,干则好白蜜调敷。
百花膏
石蜜不拘多少,略用汤和,时时以鹅翎刷之,疮痂亦易落无痕。
【倒靥】痘子初出,磊落成个,后来长大作脓,始相连串,外虽相串,皮下犹一个是一个,至于结痂,肿消脓干,现出初来本形,所以收藏敛束,要完全坚浓,复成个数为贵。或根脚相通,皮肉尽串者,结痂之时,亦要干净,无有淫湿及溅破者,次也。若未成痂者溃烂,已成痂者只是嫩皮,此倒靥也。痘毒当靥不靥,复入于里者,谓之倒靥,此死证也,元气素怯,又不食,常自利者,陈氏木香散(泻)、异攻散(出不快),死中求活圣药也。
如原无泄泻大便久秘,今添腹胀喘呼,此毒盛,薄蚀元气,复入于里,宜急下之,排毒散。若不急下,则肠胃不通,荣卫不行,益加喘满躁闷而死矣。若毒入里,忽然自利者,此人脾胃素强,毒气难留,故自利,须看利下之物,如利痂皮脓血者,毒气得出为顺,不可止之,待利尽脓血自愈。如利水谷者,此毒气反驱水谷,脾虚不能制之,其证为逆,不可治也。
排毒散
大黄(一两) 白芷 木香(各半两) 穿山甲(七片,土炒焦卷)
为细末。看虚实大小加减,长流水煎沸调服。
如痘疮破损溃烂者复肿灌作疮,不致干枯,原无痘疮处,复出一层如初出之状,亦以渐起发作脓者,此里气充实,毒不得入,犹在于表,未成倒靥,逆中之顺证也。但疮子重出一番,必其人能食大便坚,足以胜其再作之毒,如食少大便润者,用十全大补汤人参白术散、肉豆蔻丸主之,盖病久气虚,惟利温补,不可再解毒也。
【不靥闷乱哽气腹胀】〔薛〕陈文宿先生云:痘疮十一日至十二日当靥不靥,身热闷乱不宁,卧则哽气,腹胀泄泻,寒战切牙,急用异功散加木香当归、以救阴阳表里,助其收靥。窃谓前证若手足并冷,属脾胃虚寒,宜用十二味异功散手足微冷,属脾胃虚弱,宜用五味异功散加木香。若手足热,大便秘,属脾胃实热,宜用清凉饮救其阴,以抑其阳。一小儿痘不结痂发热饮汤,哽气腹胀
此脾气虚弱。用五味异功散、参 四圣散而愈。后噫气下气,欲服枳壳之类,余谓噫气属心火虚,下气属脾气虚,朝用六君子汤加姜桂,夕用补中益气汤而愈。一小儿气喘咳,腹胀下气手足不冷不热。此脾虚不能摄气而腹胀下气肺虚不能摄气而哽气喘咳,用五味异功散升麻而愈。
泄泻】 痘子初出以来,表里俱病,收靥之时,表邪已解,里气当和,大便宜润,小便宜清,忽尔洞泄水谷者,此中气暴虚,不能禁固水谷。或毒气乘虚入里,欲作倒靥。并宜陈氏木香散(泻)、异攻散(出不快)、肉豆蔻丸(泻)主之,利止者佳。利不止者,阳脱而死。
【面】 痘疮溃烂先伤于面者,面乃诸阳之会,痘乃纯阳之毒,以类相从,如水就湿,火就燥也。又,心之华在面,诸疮皆属于心,心火上炎之象。如面疮已破,肿消目开者,此不着痂先已干燥,病为倒靥,死在旦夕。如已破复灌,满面成饼,焦裂溅起,脓血淋漓,食谷则呕,饮水则呛,咯唾粘涎,语音哑嗄,口中气臭者,此脏腑败坏,故诸证尽见也,淹延闷绝而死。如疮溃肿,饮食无阻,大小便调,更无他苦如上证者,此则可治,内用十全大补汤升阳解毒汤相间服之,外用灭瘢救苦散、百花膏合而敷之。
升阳解毒
当归 升麻 柴胡 桔梗 甘草 牛蒡子 密蒙花 蝉蜕 连翘 防风 荆芥穗(各等分)
上锉细。水一盏,煎七分,去滓,食后温服。
人中人中为任督交会之衢,督乃阳脉,自人中而上,任乃阴脉,自人中而下,故自准头至印堂,与颏至鸠尾相应,印堂至发际,与鸠尾至膝相应,发际以上,与膝以下相应,痘疮收靥,但观面上收到之处,则知身上收到之处矣。凡痘子自人中上下左右,先出先靥者吉,阴阳变合相济之理也,若自额角先靥者,孤阳不生,足下先靥者,孤阴不长,皆凶兆也。
【头足】造化之理,生于阳者阴成之,生于阴者阳成之,故痘疮收靥,头自发际以上,阳气独盛,谓之孤阳,足自膝以下,阴气所聚,谓之寡阴,所以诸疮皆靥之后,此二处难靥,乃造化自然之理,不可作倒靥论。
【疳蚀】〔陈〕痘已靥未愈之间,忽被风邪搏之,成疳蚀疮,宜雄黄散、绵茧散治之,久不愈,多渍骨、伤筋、杀人。〔薛〕前证属足阳明胃经,其方解毒杀虫之剂,若毒发于外,元气未伤者,用之多效。若胃气伤损,邪火上炎者,用芜荑汤、六味丸。若赤痛者,用小柴胡汤生地黄肝脾疳证,必用四味肥儿丸及人参白术散,更佐以九味芦荟丸。〔万〕痘疮结脓窠之先,或曾伤犯破损者,灌烂成疮,至于收靥,此独不靥,脓汁不干,更多痛楚,若不急治,渐成疳蚀疮,损骨伤筋,以致横夭,宜内服十全大补汤,外用灭瘢散和百花膏敷之。痘子已成蚀疮者,若在肢节及诸虚怯软弱、血气俱少之处,色青紫黑,肿痛溃烂,以渐延开,血自出者难治,若所生之处,在于阳分,不痛不烂,色不变血不出者,以绵茧散主之。
雄黄小儿牙龈生疳蚀疮
雄黄(一钱) 铜绿(二钱)
上二味同研极细。每用,量疮大小,干贴。
绵茧散小儿因痘疮,身体及肢节上生疳蚀疮,脓水不绝,用出蛾绵茧,以生白矾捶碎入茧内令满,炭火烧令白矾汁尽,取出研极细,每用,干贴疮口上。
【口疳】〔袁〕痘八九朝之期,虽澄黄结蜡,而口中恶臭喷外,上下牙床溃烂,舌板堆裹黄垢,名曰口疳,若不早治,则床脱牙落,而成漏矣,速将出白散吹之。歌曰:痘中疳臭世休轻,脱床落齿漏淹成,出白散方多不识,细茶薄荷共煎浓,乱发滚汤摩洗净,指缠拭口去膜腥,才将青黛硼砂片,薄荷僵蚕铜青,按制研为极细末,吹来顷刻痘疳平。余治痘疳,军用人中白 过,和片脑薄荷吹之,朝夕用细茶黄连薄荷煎汤频频漱口后吹之,极效。
喉痹】〔袁〕痘至七八朝之际,而喉内锁紧,肿痛难咽,毒峻于阳明而然也,金虚则鸣,当以稀涎散吹之。
歌曰:喉中锁痛觅稀涎,山豆根真效可言,薄荷熊胆相圭合,再把茶芽总共研,随时吹入喉门里,顷刻之间痛遂痊。此方甚妙熊胆山豆根,须要识得真正者,方可用此获效,否则以为无用之方矣。
发热】痘疮常宜温暖,有热不可尽去,如一向身温,今反发热者,俗名干浆,此亦常候。只怕内伤饮食外感风寒,以致发热,又当别论。然病久气虚,不可轻用汗下,因外伤者,桂枝葛根汤(初热)加人参,因内伤者,木香大安丸伤食)主之。
歌曰:待到浑身脓水干,人情倦怠尽偷安,不知禁忌多翻变,一篑终亏九仞山。盖收靥之时,人心怠忽,居处饮食,不知禁忌,以致变生异证者,纷纷皆是也,行百里者,半于九十,可不慎哉。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