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准绳·幼科
简 介:中国汉医儿科著作。《证治准绳》中的,又名《幼科准绳》。九卷。刊于1602年。本书综括整理中国明代以前有关儿科文献编成。 医家以幼科为最难,谓之哑科,谓其疾痛不能自陈说也,称黄帝之言曰∶吾不能察其幼小为别是一家料理耳。
作者:明 王肯堂
共 187 章节 65.83万+字数

宿食食积寒热痢)
伤寒论》人病有宿食,何以别之。师曰: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故知有宿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伤寒)。然同一发热,而伤食者惟肚腹之热为甚,且粪极酸臭,夜间潮热,尤伤积之明验也。小儿宿食不消者,胃纳水谷而脾化之,儿幼不知撙节胃之所纳,脾气不足以胜之,故不消也。神曲麦芽之属,皆腐化之物,昔肾已谓能伤胃中生发之气矣,况进而三棱莪术乎,况又进而牵牛大黄巴豆乎,脾气一受伤于食,再受伤于药,至于下之,而气已一脱矣,所存几何,故夫克食之药不可多用,下积之药,尤不可不审其证之可下与不得不下,而后用也。钱氏论食不消脾胃冷故不能消化,当补脾益黄散主之。
保和丸饮食停滞胸膈痞满嗳气吞酸,或吐泻腹痛。(加白术一两即大安丸)
神曲(炒) 山楂 半夏 茯苓(各一两) 陈皮 连翘 萝卜子(炒,五钱)
上为末,粥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汤送下。
愚按:前方,行气克滞之剂,若元气无亏,暴停乳食而致斯证者,宜用此消导之。若元气虚弱而乳食所伤者,必调补胃气为主,而佐以消导。若乳食已消而作呕者,乃胃气被伤,当用异功散补之。不宜仍用前药,重损胃气,治者审之。
木香大安丸
木香(二钱) 黄连 陈皮 白术(各三钱) 枳实 山楂莱菔子(炒) 连翘 神曲(炒) 麦 (炒) 砂仁(各一钱半)
上为末,神曲糊为丸。陈廪米汤下。
消食(又名消乳丸) 治宿食不消
砂仁 陈皮(炒) 三棱(炒) 神曲(炒) 麦芽(炒。各半两) 香附(炒,一两)
上末,曲糊丸如麻子大。食后白汤送下,大小加减。
七圣丸
三棱 蓬术 川楝 青皮 陈皮 芫花 杏仁上件等分,先用醋浸芫花一宿,炒渐干,次入蓬、棱同炒赤色,又入陈、练等再同炒一处,令微焦,取出为末,前药如各半两,杏仁亦用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不用,细研入巴豆二十粒去油,和匀,醋糊丸如黍米大。一岁儿常服二丸,临卧温热汤送下。使日间所飧之物,一夜而化,永无疳疾,能使黄瘦子顿作化生儿,今之小儿可去巴豆,只入杏仁,名七圣丸是也。
三棱 主诸般停滞,疳积发热泻痢酸 ,水谷不化,常服和脾胃,进饮食长肌肉,益神气。
人参(去芦,七钱半) 三棱(炮,锉) 净香附(各一两半) 青皮(去白) 益智陈皮(去白) 枳壳(去穣,锉片,麸炒) 神曲(炒) 谷芽(洗,焙) 半夏(制) 莪术(醋煮透,滤干,锉焙) 大黄(半生,半炮) 紫苏(去老梗。各半两) 甘草(半生,半炙,一两二钱)
上碎,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仓米百粒,煎七分。无时温服。气虚者,加茯苓一两。
莪术 和脾益胃消进饮食,宽膈快气,悦色清神
莪术(炮,锉) 三棱(炮,锉) 净香附(三味各四两,醇醋浸七日,慢火煮干,再焙) 槟榔(一两,薄锉) 生牵牛末(一两,另研) 青木香(去芦) 谷芽(净洗,焙干青皮(去白。各半两) 荜澄茄 丁香 南木香(各四钱)
上除槟榔丁香木香不过火,及牵牛末,余七味锉焙,仍同槟榔木香丁香为末,临入牵牛末和匀,水煮面糊丸绿豆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无时,用淡姜汤下,温茶、温酒皆好,儿小者,丸粟米大,粒数、下法如前。
丁香脾积
三棱(煨,去皮毛) 莪术(去皮,炒) 神曲(炒。各七钱) 青皮 巴豆霜 小 香(炒) 陈皮(各五钱) 丁香木香(各三钱)
为细末,醋调神曲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七丸,生姜汤下。
三黄枳术丸 治伤肉、湿面、辛辣、味浓之物,致填塞闷乱不快。
枳实(麸炒,五钱) 黄连酒浸,炒) 大黄(湿纸裹,煨) 白术(各一两) 黄芩(五钱)
上为末,汤浸蒸饼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临时量所伤多少,加减服之。
《圣惠》诃梨勒小儿宿食不化,少欲饮食,四肢消瘦,腹胁多胀。
诃梨勒皮(三分) 人参 白术 麦 (炒令微黄陈橘皮(去白) 槟榔(各半两) 甘草(一分,炙微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量儿大小分减,温服,日四五服。
〔朱氏〕木香小儿气,开胃进食
木香 人参 茯苓 青皮 陈皮 肉豆蔻(各一分) 三棱(一两,炮)
上为末,面糊丸,麻子大。每服十丸,姜汤下。
〔朱氏〕洗心散小儿食伤心作壮热喘息不调,咳嗽多睡
甘草(一钱,生) 麦门冬(一分半) 皂角(半两,入沙糖涂酥炙,后于盆下盖良久出火毒,方用)
上烂杵,不罗,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八分。作五服,时时吃。
养脾
人参 白术 当归 川芎(各一钱半) 木香 青皮 黄连 陈皮(各一钱) 砂仁 山楂神曲(炒) 麦芽(炒。各五分)
为细末,水调神曲糊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陈仓米饮下。
食积寒热
〔薛〕小儿食积者,因脾胃虚寒,乳食不化久而成积,其证至夜发热,天明复凉,腹痛膨胀呕吐吞酸,足冷肚热,喜睡神昏大便酸臭是也。有前证而兼寒热者,名曰食积寒热,若食在胃之上口者吐之,胃之下口者消之,腹痛痞胀,按之益痛者下之,下后仍痛按之则止者补之。夹食伤寒者,先散之用参苏饮热甚便秘者,先利之用大柴胡汤。如无外感,但只伤食,不至于甚,保和丸调之。盖脾为至阴之脏也,故凡脾病者,至夜必热,热而兼寒,则又见所胜者侮所不胜矣。食未消者,消之则寒热自止。食既消者,补之则寒热自痊。若手足并冷喜热饮食,此中州虚寒也,宜温之。大便欲去不去,脾气下陷也,宜升之。若夜间或侵晨泄泻者,脾肾俱虚也,用四神丸(泻)。手足并热作渴饮水者,脾胃实热也,用泻黄散(脾)。大便秘结大柴胡汤潮热)。手足虽热,口不作渴大便不实者,用白术散(渴)。仍参腹痛腹胀,积痛积滞治之。
食积
〔曾〕有食饱伤脾,脾气稍虚,物难消化,留而成积,积败为痢,腹肚微痛,先调胃气,次理积,却止痢,则病根自除。和中散(吐泻)理虚养胃。三棱散(见前)、乌犀丸(积)
助脾化积沉香槟榔丸(积)、守中汤(泻)进食止痢。仍忌生冷粘腻等物,不致复作。
《千金》治小儿食不知饥饱方用鼠屎二七枚,烧为末。服之。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