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准绳·幼科
简 介:中国汉医儿科著作。《证治准绳》中的,又名《幼科准绳》。九卷。刊于1602年。本书综括整理中国明代以前有关儿科文献编成。 医家以幼科为最难,谓之哑科,谓其疾痛不能自陈说也,称黄帝之言曰∶吾不能察其幼小为别是一家料理耳。
作者:明 王肯堂
共 187 章节 65.83万+字数

白附丸(痰涎)
宿食
钱氏云:吐泻,乳不化,伤食也,宜下之。冯承务子五岁,吐泻壮热不思食饮。钱氏见目中黑睛少而白睛多,面色 白,曰此子必多病,面色 白者神怯也,黑睛少者肾虚也,黑睛属水,本怯而虚,故多病也,纵长成,必肌肤不壮,不奈寒暑,易虚易实,脾胃亦怯,更不可纵恣酒欲,若不保养,不过壮年也,面上常无精神光泽者,如妇人失血也,今吐利不食壮热者,伤食也。又虚怯不可下,下之,虚入肺则嗽,入心则惊,入脾则泻,入肾则益虚,但宜以消积丸磨化之,为微有食也。如伤甚,则可下,不下则成癖也。若实食在内,亦可下也,下毕,补脾必愈,随其虚实,无不效者。〔曾〕钱氏曰:吐乳泻黄,是伤热乳,吐乳泻青,是伤冷乳,皆当下之,此迎夺之法也。不若伤热者用五苓散以导其逆,伤冷者用理中汤以温其中,自然平复。脾经积滞未除,再为饮食所伤,不吐则泻,不泻则吐,宜以三棱化积,守胃散和中
〔丹〕小儿吐泻黄胆。
三棱 蓬术 陈皮 青皮 神曲 麦芽 黄连 甘草 白术 茯苓为细末生姜灯心汤调服。伤乳食吐泻山楂时气吐泻滑石发热薄荷
消积小儿吐泻大便酸臭
丁香(九个) 砂仁(十二个) 巴豆(二个) 乌梅肉(二个)
上为末。面糊丸,绿豆大。温水送下。
津液少
豆蔻虚寒而渴(本条)
白术虚热而渴(渴)
《圣惠》治渴不止
笋箨 扁豆藤(各半两) 人参(一两)
上细锉。分六服,每水一小盏,煎五分,不时,量分,稍热服。
〔张涣〕三和散吐利,津液燥少。
白茯苓(一两) 乌梅肉(炒干) 干木瓜各等分,为细末。一钱,水一小盏,煎五分,温,时时服。
霍乱烦渴香豆散
藿香 肉豆蔻(各一两) 扁豆 人参(各半两) 甘草(炙,一分)
为末。每一钱,水八分盏,姜二片,煎四分,温服。
〔丁时发〕人参虚热吐利烦渴疏转后服。
人参 茯苓 桔梗 干葛(各半两) 生犀角 甘草(炙。各一分)
上为末。每服一钱,水一中盏,灯心煎五分。烦渴,入新竹叶,量服。
心腹痛
《圣惠》儿冷热不调,乳哺不节,使阴阳清浊之气相干,而变乱肠胃间,则成霍乱。而心腹痛者,冷气与真气相击,或上攻心,下攻腹,故痛。
《外台》疗霍乱心腹刺痛吐利
茯苓 桔梗 人参(各六分) 白术(五分) 甘草(炙) 浓朴(炙。各四分)
上切片。用水二升,煮六合,温服。
人参霍乱心腹痛不食
人参 白术草豆蔻 浓朴(姜炙) 当归(炒) 陈皮(去白) 丁香 桂心(各一分)
上,捣罗为散。不时姜枣米饮调半钱,量服。
霍乱乳食不消,腹心满痛。
诃梨勒皮(半两) 木香 当归(炒) 白术 藿香 陈皮(去白。各一分)
为细末。不时姜汤调半钱,量服。
肉豆蔻霍乱吐泻腹痛
肉豆蔻 桂心(各一分) 人参(去芦) 甘草(炙。各半两)
上为粗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姜少许,煎五分,不时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禁忌
郑氏云:小儿吐泻,因外伤风冷内伤乳食,或儿啼未定,气息未调,以乳饲之,气逆于上则停滞胸膈,致令呕吐气逆于下则伤脾胃,致令泄泻,上下气逆,吐泻俱作。凡小儿只吐不泻者逆,其吐,必有痰发惊者,十无一生。若只泻不吐,或吐泻俱发者,日久不退,亦变阴痫。治之当暂断其乳,轻者周时,重者三日,宜频与稀粥,服药速效,十全八九。或者不信是言,以小儿藉乳为命,不肯暂断,然乳固不可断也,殊不知因乳所伤得之者,若再以所伤之乳乳之,如抱薪救火,药何功之有。其间有不断服药得安者,盖轻患也,亦有因轻致重,夭横者多矣。《活幼心书》云:小儿吐泻不止,大要节乳,徐徐用药调治必安,节者,撙节之义,一日但三次或五次,每以乳时不可过饱,其吐自减,及间以稀粥投之,亦能和胃,屡见不明此理,惟欲进药以求速效,动辄断乳三四日,致馁甚而胃虚,啼声不已,反激他证。盖人以食为命,孩非乳不活,岂容全断其乳,然乳即血也,血属阴,其性冷,吐多胃弱,故节之,医者切须知此。乳母亦宜服和气血、调脾胃、等药。愚意,不若儿大能食者全断之,待其平复。儿小不能饮食者,但节之可也。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