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准绳·幼科
简 介:中国汉医儿科著作。《证治准绳》中的,又名《幼科准绳》。九卷。刊于1602年。本书综括整理中国明代以前有关儿科文献编成。 医家以幼科为最难,谓之哑科,谓其疾痛不能自陈说也,称黄帝之言曰∶吾不能察其幼小为别是一家料理耳。
作者:明 王肯堂
共 187 章节 65.83万+字数

不乳食
〔薛〕经曰:胃为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人身气血腑脏,俱由胃气而生,故东垣之法,一以脾胃为主,所谓补肾不若补脾,正此意也。在小儿虽得乳食,水谷之气未全,尤仗胃气胃气一虚,则四脏俱失所养矣,故丹溪谓小儿肝脾之疾也。若面色 白,目无晴光,口中气冷,不食吐水,肌瘦腹痛,此胃气虚寒之证,用五味异功散或六君子汤主之。若大便不实,兼脾虚也,加干姜温之。中满不利,脾不运也,加木香开之。喜冷便秘胃实热也,用泻黄散凉之。命门火衰不能生土者,用八味丸补之。禀赋胃气不足,亦用此丸。盖下焦真阳充盛,则上生脾元,自能温蒸水谷矣。
平胃散脾胃不和不思饮食心腹胀痛口苦短气恶心嗳气吞酸面黄体瘦嗜卧体痛,霍乱吐泻等证。
浓朴(姜汁,五两) 陈皮 甘草(炙。各一两) 苍术米泔浸,焙,八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姜枣水煎,沸汤点服亦得。常服调气暖胃化宿食消痰饮,辟四时不正之气
愚按:前证,若乳食停滞,嗳腐吞酸呕哕恶心者,宜服是方。若饮食既消,脾胃虚弱呕吐恶心者,则宜四君子汤
调中脾胃虚寒
白术 人参 甘草(炒。各五分)
八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加肉桂附子、各一两,治禀赋命门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土虚寒,或饮食少思,及食而不化,腹脐疼痛夜多漩溺等证,《内经》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正此药也。
钱氏益黄散(一名补脾散) 治脾胃虚冷吐泻。(方见前)
愚按:前方若脾土虚寒,或寒水侮土,而呕吐泄泻手足并冷,或痰涎上涌,睡而露睛,不思乳食者,宜用此方。若脾土虚弱吐泻者,用六君柴胡。如不应或手足俱冷者,属虚寒加木香炮姜。若因乳母脾虚肝侮,亦治以前药。若乳母郁怒,致儿患前症者,其母、兼服加味归脾汤
参苓白术散脾胃虚弱饮食不进,多困少气中满痞噫呕吐逆,此药不寒不热,性味和平,常服调脾悦色,顺正去邪。
人参(去芦) 白茯苓(去皮) 粉草 白术 白扁豆(炒,去壳) 山药(去黑皮) 缩砂仁 薏苡仁桔梗(锉、炒。九味各一两) 莲子肉(去心)
上,锉焙为末。每服半钱至一钱,用枣汤空心调服,或温米汤亦可。
健脾 建脾养胃,理呕吐,治泻痢,及诸病后气色虚弱,有痰恶心腹中微痛饮食减,精神慢,并宜服之。
浓朴(去粗皮,锉碎,姜汁浸一宿,慢火炒干,再入醇醋、淬透,仍以慢火炒) 人参(去芦。各一两)白茯苓(去皮) 肉豆蔻 半夏(汤者透滤,仍锉、焙干益智净香附 良姜(锉片,东壁土炒) 诃子肉(各二钱半) 甘草(炙,五钱)
上锉。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二片,枣一枚,煎七分,无时服。
藿香 理虚化痰,及治脾胃不和饮食少进,正气除邪
人参(去芦) 半夏(汤煮透滤,锉片、焙干赤茯苓(去皮) 甘草(炙。各一两) 苍术(去粗皮,米泔水浸一宿,滤干,锉片,用火炒至微黄色,二两) 陈皮(去白) 藿香(去梗。各七钱半) 浓朴(去粗皮,制,一两半)
上件 咀。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二片,枣一枚,煎七分,空心温服,或入烧盐同煎。
小儿脾胃虚弱饮食少进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等分,为末。每服一钱,盐汤点服。一方,加陈皮缩砂
胃虚气逆,吮乳不食
人参一钱,丁香藿香叶、各半钱,水半盏煎熟,入乳汁少许煎服。
胃弱吐逆手足心热不进乳食
用陈红曲三钱半,白术一钱半麸炒,甘草炙一钱,为末。每服半钱,枣汤米饮下。
脾胃不和呕逆恶心,乳食不进
用浓朴姜制一钱,白术半钱,干姜炮、甘草炙各三分,水一盏,姜二片煎,空心热服。
宿食伤脾,消食快膈
缩砂仁橘皮三棱莪术神曲、麦 各半两,香附子一两,各炒,为末,面糊、丸如麻子大。食后白汤下。随大小加减丸数。
〔茅先生〕匀气散
桔梗(五两) 甘草(炙,二两) 白姜(一分) 缩砂仁 陈橘皮 茴香(洗。各一两)
为末。半钱或一钱,霜木瓜煎汤调服,紫苏盐汤亦得。(《宝童》多浓朴、苍术良姜、桂、乌梅,名养脾汤。)
调理众病醒脾
木香 白术(并湿纸、裹煨) 人参 茯苓 草果甘草(炙) 陈橘皮 浓朴(纲砂水煮)紫苏子上等分,为末。一钱,水六分,姜一片,枣半个,煎四分,通口服。
健脾小儿胃气
白茯苓(去皮) 人参(各一两) 浓朴(三两,用姜汁炙) 苍术米泔浸一宿,四两)陈橘皮(去白,五两) 甘草(二两,半生半熟) 草果子(去皮,二两)
上件为末。每服一钱,姜枣同煎,随大小分减服。
调中饮子小儿诸疾。
肉豆蔻 白术(炮) 人参 陈橘皮(去白) 诃子(炮,去核) 茴香 甘草(炙) 缩砂仁(各半两)藿香 桂心 槟榔(各三钱)
上为末。每服半钱一钱,用姜枣煎水,随儿大小五分四分煎,通口服。
《宝童》壮脾去积进食
京三棱 蓬莪术(醋,纸裹煨) 益智(去皮。各四两) 甘草(炙,四两半) 陈皮 青皮(各二两)
上为末。汤点一钱,不时服。姜枣煎亦得。
治患后脾胃虚弱烦热恍惚,睡中多惊,气急烦乱,温养脾胃,消进奶食,匀气清神调和脏腑神术散
白术 人参 茯苓 石莲肉(去心) 莺粟米 白扁豆 藿香 甘草(炙)
等分,细末。半小钱,枣汤调,空心、日午服。(汉东观音散,少白术粟米、多神曲白芷木香黄 )
《圣惠》治脾胃不和见食欲呕,心胸壅闷。前胡
前胡 芦根(各三分) 桂心(一分) 人参 白术 赤茯苓 枇杷叶(去毛,炙) 甘草(炙) 浓朴(姜炙,各半两)
粗罗。一钱,水一小盏,姜少许,煎五分,不时,量温服。
〔张涣〕集香煎脾胃虚不欲食羸瘦
藿香叶 浓朴(姜制) 丁香 沉香 木香(各一两) 白茯苓 白豆蔻 白术(炮。各半两)
为细末。入麝香一钱,水一升,蜜半斤,大枣三十枚,姜二十片,银石器中慢火成膏,去姜枣,通风处阴干,每皂子大,乳前米饮下。
调中小儿冷热不调,致脾胃不和
木香(锉) 人参(去芦头青橘皮(汤浸、去白,焙干,各一两) 丁香 白术 白茯苓 大腹皮(锉) 甘草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入生姜三片,煎五分,去滓温服。
益胃 调冷热,和脾胃。
当归(洗,焙干木香 白术 沉香(各一两) 白芍人参(去芦头蓬莪术 缩砂仁(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白面糊和,如黍米大。每服十粒至十五粒,点麝香汤下。
量儿大小加减。
丁香黄 散小儿脾胃虚弱不能饮食,已渐伤损荣卫,致令肌体羸瘦,时时下痢面色青白
丁香 绵黄 (锉) 人参(去芦头白术 当归(洗、焙干) 鳖甲(涂酥炙黄,去裙裥。各一两)胡黄连 甘草(炙。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盏,入生姜二片,枣二枚,同煎至五分,去滓温服,食前。
《千金》地黄胃气不调,不嗜食生肌肉。
干地黄 大黄(各两六铢) 茯苓(十八铢) 杏仁 柴胡 当归(各半两)
上为末,蜜丸如麻子。每服五丸,日三。
《婴孺》治三七岁儿不食,或呕,或头热,或下利,或渴,或手脚热,有时冷。每日一剂,便能食
鳖甲(一两) 当归 甘草(炙) 升麻(各二钱半) 椒(五十粒,汗)
上切,水一升,煮八合,为三服,相去人行六七里,再服,觉身上润,衣盖取汗,微汗勿深。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