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灵枢集注
简 介:本书是北宋哲宗时(公元1093)高丽国所献之本的校对颁行本。北宋哲宗时颁行此书,只作了简单的校对;南宋绍兴时史崧献出家藏本
作者:清.张隐庵
共 82 章节 29.17万+字数

五味第五十六
黄帝曰:愿闻谷气有五味。其入五脏分别奈何?伯高曰: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咸。先走肾。谷气津液已行。营卫大通,乃化糟粕,以次传下。
任谷庵曰:此章论五脏六腑。津液营卫,皆秉气于胃腑水谷之所生养。夫谷入于口。其味有五。各归所喜。津液各走其道。谷气津液已行。营卫大通。所化之糟粕,乃传于小肠大肠。循下焦而渗入膀胱也。
黄帝曰:营卫之行奈何?伯高曰:谷始入于胃。其精微者。先出于胃之两焦,以溉五脏。别出两行营卫之道。其大气之抟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出于肺。循喉咽,故呼则出。吸则入。天地之精气。其大数常出三入一,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抟音团)
任氏曰:此言入胃水谷所生之精气。先出于胃之两焦,以溉五脏。两焦。上焦中焦也。上焦出胃上口。中焦亦并胃中,故曰胃之两焦。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别出两行营卫之道。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行脉中。卫行脉外。大气。宗气也。胸中。膻中也。其宗气之抟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上出于肺。循喉咽以司呼吸。呼则气出。吸则气入也。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谷入于胃。化其精微。有五气五味,故为天地之精气。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故其大数。常出三入一。盖所入者谷,而所出者,乃化糟粕,以次传下。其津液溉五脏而生营卫。其宗气积于胸中,以司呼吸。其所出有三者之隧道,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
余伯荣曰:按本篇言大气之抟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出于肺。循喉咽,故呼则出。吸则入。此宗气之行于脉外也。盖肺主皮毛。人一呼则气出,而八万四千毛窍皆阖。一吸则气入,而八万四千毛窍皆开。此应呼吸而司开阖者也。邪客篇云。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此宗气之行于脉中也。一呼一吸。脉行六寸。昼夜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八百十丈为一周。此应呼吸而脉行循度环转者也,故曰宗气流于海。其下者注于气街。其上者走于息道。盖行于脉外者。直下注于气街,而充遍于皮毛也。
黄帝曰:谷之五味。可得闻乎。伯高曰:谓尽言之。五谷 米甘。麻酸。大豆咸。麦苦。黄黍辛。五果枣甘。李酸。栗咸。杏苦。桃辛。五畜牛甘。犬酸。猪咸。羊苦。鸡辛。五菜葵甘。韭酸。藿咸。薤苦。葱辛。五色黄色宜甘。青色宜酸。黑色宜咸。赤色宜苦。白色宜辛。凡此五者。各有所宜。所谓五色者。脾病者。宜食 米饭。牛肉。枣葵。心病者。宜食麦。羊肉。杏薤。肾病者。宜食大豆黄卷。猪肉。栗藿。肝病者。宜食麻。犬肉。李韭。肺病者。宜食黄黍。鸡肉。桃葱。( 粳同)
余伯荣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是以五色合五味,而各有所宜也。五脏内合五行。外合五色。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津液各走其道,以养五脏,故五脏病者。随五味所宜也。
五禁。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
余氏曰:五味五气。有生有克。有补有泻,故五脏有病。禁服胜克之味。肝色青。宜食甘。 米饭牛肉枣葵皆甘。心色赤。宜食酸。犬肉麻李韭皆酸。脾色黄。宜食咸。大豆豕肉栗藿皆咸。肺色白。宜食苦。麦羊肉杏薤皆苦。肾色黑。宜食辛。黄黍鸡肉桃葱皆辛。
藏气法时论曰: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夫色者气之华也。缓急燥湿脏气之不和也。五脏有五气之苦,故宜五味以调之。用阴而和阳也。愚按、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而又曰脾色黄。宜食咸。大豆豕肉栗藿皆咸。盖脾为阴中之至阴,而主湿土之气,乃喜燥而恶寒湿者也,故宜食苦以燥之。然灌溉于四脏。土气润湿而后乃流行,故又宜食咸以润之。是以玉机真藏论曰。脾者。土也。孤脏以灌四旁者也。其来如水之流者。此谓太过。病在外,故宜急食苦以燥之。如鸟之喙者。此谓不及。病在中。谓如黔喙之属。艮止而不行。是以食咸以滋其润湿而灌溉也。盖脾为土脏。位居中央。不得中和之气,则有太过不及之分。是以食味之有两宜也。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