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 介:《杂证会心录》是清代汪蕴谷编写的一本临证综合类中医文献,成书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1936年由杭州三三医社辑入《珍本医书集成》。
作者:清.汪蕴谷编
共 41 章节 6.25万+字数
暑症
今夫夏日烈烈。为太阳之亢气。人触之者。则生暑病。然有静而得之者为阴暑。动而得之者为阳暑。症各不同。治法迥别。非古法香薷饮一方可以尽之也。阴暑症。富贵安逸之人多有之。因畏暑而贪凉。食瓜果而伤脏也。
身贪凉者。内空虚而外寒乘之。食瓜果者。脾胃寒而吐利作焉。其症不壮热。其口不渴饮。其脉或细弱。或虚大为辨。即脉虚身热为伤暑者是也。阳暑症。藜藿劳苦之人多有之。因受暑而中热。热伤真阴。其症头痛大热。口渴大汗。其脉或洪大有力。或洪数有力为辨。即因于暑。体若燔炭。汗出而散者是也。阴暑者宜温补。补中益气汤。生脉散之属。阳暑宜清热。六一散之属。受热而体虚者。六味汤之属。为合法也。盖暑热伤气。益气而暑自消。
暑热伤阴。益阴而暑自退。值此阳气外泄之时。毛窍疏通。暑气易入。不救本源。而从事于攻邪。真不明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之旨耳。
阴暑阳暑。辨别极清。益气益阴。治法尤妙。
补中益气汤
黄 (炙一钱五分) 人参(一钱五分) 甘草(炙一钱五分) 当归(一钱) 白朮(一钱五分炒)
陈皮(五分) 升麻(三分) 柴胡(三分)
加姜枣。水煎服。
生脉散
(见知生死门)
六一散
滑石(水飞细六两) 甘草(一两)
共为细末。每用五钱。新汲水调服。
六味汤
(见审虚实门)
八味汤
(见审虚实门)
香薷饮
治一切暑热腹痛。或霍乱吐利。心烦等症。按此方惟治阳暑。阴暑不用。
香薷(一斤) 浓朴(姜水炒) 白扁豆(各半斤炒)
每服五钱。水一钟半。煎八分。不拘时温服。
五物香薷饮
治一切暑毒腹痛。霍乱吐泻。或头痛昏愦等症。
香薷 茯苓 白扁豆(炒) 浓朴(姜汁炒) 炙甘草(各一两)
上为咀 。水一钟半。煎服。本方加黄连即名黄连香薷饮。
十味香薷饮
治伏暑身体倦怠。神昏头重吐泻等症。
香薷(二钱) 人参 黄 (蜜炙) 白朮(土炒) 茯苓 陈皮 浓朴(姜汁炒) 白扁豆(各一钱炒) 木瓜 炙甘草(各五分)
水一钟。煎七分。食远服。
今夫夏日烈烈。为太阳之亢气。人触之者。则生暑病。然有静而得之者为阴暑。动而得之者为阳暑。症各不同。治法迥别。非古法香薷饮一方可以尽之也。阴暑症。富贵安逸之人多有之。因畏暑而贪凉。食瓜果而伤脏也。
身贪凉者。内空虚而外寒乘之。食瓜果者。脾胃寒而吐利作焉。其症不壮热。其口不渴饮。其脉或细弱。或虚大为辨。即脉虚身热为伤暑者是也。阳暑症。藜藿劳苦之人多有之。因受暑而中热。热伤真阴。其症头痛大热。口渴大汗。其脉或洪大有力。或洪数有力为辨。即因于暑。体若燔炭。汗出而散者是也。阴暑者宜温补。补中益气汤。生脉散之属。阳暑宜清热。六一散之属。受热而体虚者。六味汤之属。为合法也。盖暑热伤气。益气而暑自消。
暑热伤阴。益阴而暑自退。值此阳气外泄之时。毛窍疏通。暑气易入。不救本源。而从事于攻邪。真不明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之旨耳。
阴暑阳暑。辨别极清。益气益阴。治法尤妙。
补中益气汤
黄 (炙一钱五分) 人参(一钱五分) 甘草(炙一钱五分) 当归(一钱) 白朮(一钱五分炒)
陈皮(五分) 升麻(三分) 柴胡(三分)
加姜枣。水煎服。
生脉散
(见知生死门)
六一散
滑石(水飞细六两) 甘草(一两)
共为细末。每用五钱。新汲水调服。
六味汤
(见审虚实门)
八味汤
(见审虚实门)
香薷饮
治一切暑热腹痛。或霍乱吐利。心烦等症。按此方惟治阳暑。阴暑不用。
香薷(一斤) 浓朴(姜水炒) 白扁豆(各半斤炒)
每服五钱。水一钟半。煎八分。不拘时温服。
五物香薷饮
治一切暑毒腹痛。霍乱吐泻。或头痛昏愦等症。
香薷 茯苓 白扁豆(炒) 浓朴(姜汁炒) 炙甘草(各一两)
上为咀 。水一钟半。煎服。本方加黄连即名黄连香薷饮。
十味香薷饮
治伏暑身体倦怠。神昏头重吐泻等症。
香薷(二钱) 人参 黄 (蜜炙) 白朮(土炒) 茯苓 陈皮 浓朴(姜汁炒) 白扁豆(各一钱炒) 木瓜 炙甘草(各五分)
水一钟。煎七分。食远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