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症会心录
简 介:《杂证会心录》是清代汪蕴谷编写的一本临证综合类中医文献,成书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1936年由杭州三三医社辑入《珍本医书集成》。
作者:清.汪蕴谷编
共 41 章节 6.25万+字数

肺痿
  肺痿一症。金匮治法。非不彰明。奈混在肺痈一门。精意难解。然论脉条中。
  谓脉数虚者为肺痿。数实者为肺痈。虚实之辨。可谓详悉。医家能细心会悟。决不以肺痿虚症。而误作肺痈实热矣。夫肺为五脏之华盖。其位至高。其质至清。内主乎气。中主乎音。外司皮毛。人生血气充足于内。水火互藏其根。斯娇脏无畏火之炎。金水有相生之用。肺气安得受克而痿弱不振者乎。无如先天之禀既亏。复又房劳不慎。戕贼真元。根本摇动。致肾水亏而相火炽。上熏肺金。金被火刑。观其症则咳嗽失血矣。寒热往来矣。
  盗汗侧眠矣。音哑咽痛矣。上呕而下泄矣。切其脉或浮大空数。或弦细而涩数矣。病势至此。形体消削。咯吐瘀脓。色如桃花。或如米粥。此病剧而变肺痿之恶症。竟为百死一生之危候。医药难救。其奈之何哉。虽然。病固难救。而必欲立法以救之。则责在补肾水以镇阴火。生津液以润肺燥。更宜参河车之属。填实下元。补真气以通肺之小管。以复肺之清肃。所谓补其肺者益其气。补其肾者益其精。庶可起垂危于万一也。夫人身之气。禀命于肺。肺气清肃。则周身之气。莫不服从而顺行。肺气壅浊。则周身之气。
  易致横逆而犯上。彼肺痿之形象。与肺痈似是而实非。肺痿发在病虚之后。肺痈发在无病之初也。肺痿咳白血而吐涎沫肺痈则咳臭脓而胸胁痛也。肺痿人肌瘦而神倦。肺痈人体实而强壮也。肺痿病久。始洒寒而潮热肺痈初发。则毛耸恶风也。肺痿脉芤数而无神。肺痈脉浮数而有力也。种种症脉。不同如是。是肺痿为虚。误以肺痈治之。是为虚虚。肺痈为实。
  误以肺痿治之。是为实实。实实虚虚。损不足而益有余。如此而死者。医杀之耳。余也察色按脉。分别虚实。审病情之吉凶。求此中之顺逆。大约从外因而成肺痈者。急宜调治。虽肺伤而尚可补救。从内因而成肺痿者。多方培补。奈肺枯而百法难疗。庸手不知仲景肺痿之论。虚实混治。两症欠明。惟用金银花清热解毒。甘桔汤极力开提。喘咳痰鸣。危在旦夕。病家情急。遍阅方书。
  始知肺痿之症以告医。医家蒙昧。学浅才疏。又误认痿 之候而着想。指鹿为马。伤人性命。莫此为甚也。呜呼。以坚刚之体。忽变衰靡之象。无非木火炎于上。君火灼于中。肾气不相顾。土气不相救。而阴液内耗。白血外溢。肺脏之真气尽泄。金能保其全乎。自今以后。后学能知病之原。察病之情。熟读仲景金匮方论。讲究甘草干姜等汤。悉心化裁。神明运用。于肺痿一症。思过半矣。
  阐发脉因症治之理。已属最上一乘。又想见作此论时。真有笔歌墨舞之乐。
  人参养肺汤
  治咳吐痰涎。色白痿顿。脉大无力肺虚之证。
  人参(一钱五分) 白茯苓(一钱) 炙甘草(一钱) 黄 (一钱,蜜炙) 阿胶(一钱) 五味子(二十粒)
  水煎温服。
  甘草干姜汤
  (见肺痈门)
  人参平肺汤
  人参 天冬(各四钱) 橘红(五钱) 知母(七分) 甘草 茯苓 地骨皮(各三钱) 桑白皮(一两)
  每服五钱。入姜水煎服。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