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汇补
简 介:全书8卷。每卷一门,分为提纲门、内因门、外体门、上窍门、胸膈门、腹胁门、腰膝门、下窍门等八类,每门罗列相应的若干病证。每病证之下按大意、内外因、外候、脉法、治法、用药、选方排列,分别述论,其内容包括内科各种病证及部分五官等疾患。该书作者撷采古人的论述及经验,去芜存菁,条分缕析,并补入自己的见解及经验体会。因此。本书堪称博而不滥、广而有约、述而有作的一部启迪后学的好书。本次整理是以清光绪简玉山房刻本为底本,对原书的目录给予了重新编排,书前增加导读,书末附有方剂索引,很适合广大中医药人员和中医院校师生、自学中医者阅读。
作者:清·李用粹编
共 83 章节 20.96万+字数

胀满
大意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内经)专主土败木贼。湿留气滞为病。(正传)
内因
由七情内伤。六淫外侵。饮食失节。房劳致虚。脾土之阴受伤。转运之官失职。胃虽纳谷。脾不运化。故阳自升而阴自降。乃成天地不交之否。清浊相混。隧道壅塞。郁而不行。气留血涩。湿气内停。遂成胀满。(丹溪)
外候
夫胀者。皆在于脏腑之外。排脏腑而攻胸胁。胀皮肤。故命曰胀。(内经)外虽坚满。中空无物。有似于鼓。(格致余论)击之有声。按之有形。(绳墨)色苍黄。腹筋起。心腹胀满。旦食则不能暮食。(内经)
胀分新久
凡诸实症。或六淫外客。或饮食内伤。阳邪急速。其至必暴。每成于数日之间。若是虚症。或情志多劳。或酒色过度。日积月累。其来有渐。每成于经月之后。(必读)
胀分虚实
腹胀坚硬。按之而痛者。为实。按之不坚不痛者。为虚。先胀于内。而后肿于外者。为实。先肿于外。而后胀于内者。为虚。小便黄赤大便闭结。为实。小便清白。大便溏泄。为虚。脉滑数有力为实。弦浮微细为虚。色红气粗为实。色枯气短为虚。(微论)
胀分朝暮
朝宽暮急为血虚。朝急暮宽为气虚。朝暮皆急。气血俱虚。(入门)
胀分脏腑
心胀烦心。肝胀胁痛。脾胀呕哕。肺胀喘咳肾胀腰痛。胆胀口苦胃胀胃脘痛大肠胀肠鸣飧泄小肠小腹引腰痛。膀胱小便癃闭。三焦胀气满皮肤。(入门)
胀分诸症
气胀者。七情郁结。胸腹满闷。四肢多瘦。食胀者。谷食不化痞满醋心。不能暮食。虫胀者。腹痛能食。善吃茶叶盐土等物。积胀者。痞块有形。心腹坚硬。水胀者。停饮肠鸣。怔忡喘息。瘀胀者。跌扑产后。大便黑色。虚胀者。腹柔软而食入倒饱。更有单腹胀者。腹大四肢极瘦。此由胀满既久。气血结聚。不能释散。俗名曰蛊。
其病更重。(汇补)
脉法
关上脉弦为胀。又迟而滑。盛而紧。大坚以涩者。皆胀也。又虚为虚胀。牢为实胀。浮而大者易治。细而微者难治。(汇补)
治法
实者。下之消之。直清阳明。虚者。温之升之。调补脾肾。其有不大满不大虚者。先以清利疏导。继以补中调摄。惟有标实而本虚者。泻之不可。补之无益。最难调治。宜却盐味。以防助邪。断妄想。以保母气。(必读)
寒胀宜温
脏寒胀满。胃中寒胀满。(经文)盖脾为阴中之至阴。同湿土之化。运精微而制水谷者也。脾湿有余。无阳以化。聚而不散。因成胀满者。宜以辛热药治之。(东垣)
热胀宜清
诸腹胀大。皆属于热。(经文)因湿热之气。不得施化。壅滞于中而成胀满者。宜以苦寒药治之。若脾气不宣。
郁而成火。吞酸吐酸。渐成胀满者。用药宜刚中带柔。连理汤主之。(喻嘉言)
实胀宜下
腹坚惧按。舌黄脉牢者。此实邪有余。法宜推荡。所谓下之则胀已是也。(汇补)
虚胀宜补
脾虚之人。偶因气滞。误用克伐。致中气散乱不收。故水气横决而作胀。此脾虚不能统摄。法宜补土理中。
浊阴自化。
肝胀宜调
肝旺而胀者。虽当伐肝。然本性太过。肝亦自伤。不可过用克伐。宜扶脾疏肝。两法并用。使木性条达。不郁土中。则胀自已。(准绳)
肾虚宜温
常见作劳好色之人。脾肾交虚。浊邪横溢。外为肿胀者。当收摄肾气。使水无泛滥之虞。此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金匮肾气丸主之。(直斋)
治无速效
凡胀初起是气。久则成水。治比水肿更难。盖水肿饮食如常鼓胀饮食减少。病根深固。三五年而后成。治肿惟补中行气足矣。治胀必补中行湿。兼以消积。不责速效。乃可万全。(入门)
胀当大补
俗云。气无补法者。以痞闷壅塞。似难于补。不思正虚不运。邪着为病。不补其气。则气何由行。(凡溪)
治无峻攻
医者不察。病起于虚。急于取效。病者苦于胀急。喜行利药。以求一时之快。不知稍宽一日。胀愈甚。病愈增。
正愈伤。冀其再下。不可得矣。(丹溪)
死症
腹胀不食者死。腹胀身热者死。腹胀寒热如疟者死。腹大胀。四末清。脱形泄甚为逆。腹胀便血。脉大如绝者死。腹胀时喘。汗出厥逆者死。胸膛胀满。脐关突出者死。(汇补)
用药
主以二陈汤。加浓朴、木香苏梗大腹皮。去甘草。肥人多湿。加苍术、木通、瘦人多火。加芩、连、山栀食积山楂神曲蓄血桃仁莪术。郁气加香附、抚芎。怒气加柴胡青皮。内寒凝滞者。加木香炮姜外寒郁束者。加升、葛、苍术。便闭实热。加大黄。溺短湿结。加木香泽泻。凡腹胀初起。宜行气疏导之剂。加木香槟榔陈皮青皮、枳壳、浓朴等。久而挟虚。宜补脾调气。如六君子加苏梗砂仁等。虚而挟寒。宜温补。如理中汤加肉桂等。若脾肾俱虚。少火不能扶脾者。宜补肾。然补肾有两法。能食胸膈舒畅者。金匮肾气丸。不食而胸膈满闷者。复元丹主之。惟大实大满坚硬而按之痛者。量其元气下之。三花神佑丸、导气丸等。下后仍宜调补脾胃
【附:虫蛊胀
虫蛊由湿热既久。血化为虫。肚腹胀大。按之有块。形如稍瓜。四肢削瘦。腹虽痛而唇色红。能饮食脉滑数者。乃为蛊症。宜积块丸下之。(准绳)
胀满选方
六君子汤 治气虚中满。(方见中风
连理汤 治脾虚肝郁吞酸腹胀。(方见泄泻
胃苓汤脾湿腹胀面黄。身浮溺涩。(方见暑症)
肾气丸(金匮) 治脾肾两虚肿胀。腹濡而胸不硬者。(方见湿症)
补中益气汤(方见中风
调中汤(方见斑疹
复元丹(三因) 治脾肾俱虚。发为肿胀。心腹坚满。小便不通两目下肿
附子(炮二两) 南木香(煨) 茴香(炒) 川椒(炒出汗) 浓朴 独活白术(炒) 陈皮 桂心 吴茱萸(炒各一两) 泽泻(一两半) 肉豆蔻(煨) 槟榔(各半两)
为末。糊丸。紫苏汤下。
导气丸 治诸腹胀大。痞塞不通大便虚秘。形气病气俱实者。
青皮水蛭炒) 莪术虻虫炒) 三棱干漆炒) 槟榔斑蝥炒) 吴萸牵牛炒) 赤芍川椒炒) 菖蒲桃仁炒) 黄芩大黄炒) 浓朴(干姜炒) 山楂肉(草果炒)
以上同炒药熟。去水蛭等不用。为末。酒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丸至七丸。空心。紫苏汤下。
中满分消丸(东垣) 治中满热胀。
黄芩(炒) 黄连(炒各五钱) 姜黄 白术 人参 炙甘草猪苓(各一钱) 白茯苓 生姜 砂仁(各二钱) 枳实(炒) 半夏(各五钱)
浓朴(炒一两) 知母(炒四钱) 泽泻 陈皮(各三钱)
为末。汤浸蒸饼为丸。每服百丸。
中满分消汤(东垣) 治寒胀。
吴茱萸 浓朴 草豆蔻 黄柏(各五分) 益智仁 半夏茯苓 木香 升麻(各三分) 人参 青皮 当归黄连 泽泻 生姜 麻黄(不去节) 柴胡梢 干姜 川乌 荜澄茄(各二分)
水煎。热服。
广术溃坚汤(东垣) 治中满腹胀有积。
浓朴(姜炒五分) 升麻 红花 甘草 吴茱萸(汤泡各二分) 黄芩益智 草豆蔻 当归(各五分) 黄连(三分) 半夏(七分) 广术(煨三分)
柴胡 泽泻 陈皮 神曲(炒) 青皮(各三分)
渴。加葛根四分。水煎。
保安丸 治症结内积。上抢心痛。脐腹痛
大黄(三两) 附子(五钱) 干姜(一两) 鳖甲(一两五钱)
为末。先用醋一升。煮四五合。和药丸。空心服下。取积为度。
鸡矢醴(素问) 治湿热胀满
羯鸡矢八合。炒微焦。无灰好酒二碗。煎至碗半,滤取汁。五更热饮。则鸡鸣辰巳时行二三次黑水。次日足有绉纹。又饮一次。渐绉至膝上而愈。
积块京三棱 莪术 自然铜 蛇含石 雄黄(各二钱) 蜈蚣(一钱一分)
木香(一钱半) 铁粉 辰砂 沉香(八分) 冰片(五分) 芦荟 天竺黄 阿魏 全蝎(各四钱)
猪胆汁为丸。每服八分。重者一钱。五更。酒送下。
肿满外治法
用水蓼花、皮硝牙皂大黄各五钱。生姜十片。葱、蒜各七枚。莱菔子三钱。栀子五钱。捣烂作一大膏药。贴脐腹上。外用绵絮裹暖。
又法方士用商陆根打烂。入麝香少许。贴脐中。外以绵絮裹暖。引水下行
又有用蝼蛄捣碎服法,每称神奇。
又法。以田螺大蒜车前草。和研为膏。作大饼敷于脐上。使从便旋出。
又法。用大戟、牵牛各一两。大枣二升。入锅内煮。去药食枣。即愈。
铺脐药饼真轻粉二钱、巴豆四两、生硫黄一钱。研匀成饼。先以新绵铺脐上。次铺药饼。外以帛紧束之。如人行十里许。即下水。待行三五度。即去药。以温粥补之。一饼可治十人。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