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汇补
简 介:全书8卷。每卷一门,分为提纲门、内因门、外体门、上窍门、胸膈门、腹胁门、腰膝门、下窍门等八类,每门罗列相应的若干病证。每病证之下按大意、内外因、外候、脉法、治法、用药、选方排列,分别述论,其内容包括内科各种病证及部分五官等疾患。该书作者撷采古人的论述及经验,去芜存菁,条分缕析,并补入自己的见解及经验体会。因此。本书堪称博而不滥、广而有约、述而有作的一部启迪后学的好书。本次整理是以清光绪简玉山房刻本为底本,对原书的目录给予了重新编排,书前增加导读,书末附有方剂索引,很适合广大中医药人员和中医院校师生、自学中医者阅读。
作者:清·李用粹编
共 83 章节 20.96万+字数

噎膈
大意
三阳结谓之膈。(内经) 三阳者。大小肠膀胱也。小肠热结则血脉燥。大肠热结便闭膀胱热结则津液涸。
三阳既结。便闭不通。火反上行。所以噎食不下。(子和)
内因
膈有拒格意。因忧郁失志。及膏粱浓味。醇酒淫欲而动脾胃肝肾之火。致令血液衰耗。胃脘枯槁。气郁成火。液凝为痰。痰火固结。妨碍道路。饮食难进。噎膈所由成也。(汇补)
外候
噎枯在上。咽喉壅塞。饮虽可入。食不能下。膈枯在下。胸臆否闷。食虽可入。至胃复出。或食下而眼白口开。
气不能顺。或食入而当心刺痛。须臾吐出。食出痛止。(绳墨)
噎分五种
气滞者。有血瘀者。有火炎者。有痰凝者。有食积者,虽分五种。总归七情之变。由气郁为火。火旺血枯。津液成痰。痰壅食不化也。若咽下塞住不宽。项背转侧欠伸不得。似乎膈噎之症。饮食不下,心胃作疼。此痰凝血瘀。更有痰气结核在咽臆间。咯吐不出饮食不下。此七情所致。不可用润剂。以二陈加香附砂仁、栝蒌、苏子枳壳、浓朴、黄连生姜开之。有因色欲过度。阴火上炎。遂成膈气。宜作死血治。二陈加当归桃仁香附砂仁、白术、沉香韭汁姜汁治之。(汇补)
噎属七情
怒气所致。食则气逆不下。劳气所致。为咽噎喘促。思气所致。为中痞。三焦闭塞。咽噎不利。(针经)大抵此症乃神思间病。惟内观静养。庶几得之。(鸡峰)
噎与膈分
噎乃阴气不得下降。六腑之所生。属阳与气。膈为阳气不能上出。五脏之所生。属阴与血。然皆由阴中伏阳而作也。(东垣)
脉法
数而无力为血虚。缓而无力为气虚弦滑有力为痰。数实有力为热。又血虚者。左脉无力。气虚者。右脉无力。痰凝者。寸关沉滑而大。气滞者。寸关沉伏而涩。火气冲逆者。脉来数大。瘀血积滞者。脉来芤涩。小弱而涩者。反胃。紧滑而革者。噎膈
治法
治宜养血生津清痰降火顺气调脾。抑肝开郁
治养虚实
若健脾理痰。恐燥剂妨于津液。用养血生津。恐润剂碍于中州。审其阴伤火旺。以养血为亟。脾伤阴盛。以温补为先。更有忧恚盘礴。火郁闭结。神不大衰。脉犹有力。当以仓公河间法下之。关扃自通。若膈间痰盛者。先微微涌出。然后治下。药势易行。或蜜盐下导亦可。(必读)
治在肺肾
阴血根于肾。阳气运于肺。胃中之气血。皆藉此滋生也。故有气衰不能运化生痰者。亦有血衰不能滋肾生火者。当养金水二脏。使阴血滋润。津液生而噎膈渐开也。(汇补)
治宜调补
咽噎闭塞。胸膈满闷。似属气滞。然有服耗气药过多。中气不运而致者。当补气大便燥热。结如羊屎。似属血热。然有服利药过多。血液衰耗而致者。当补血。(玉机)
治禁香燥
治宜益阴养胃为主。辛香开导为暂。若概以辛散燥热之药。以火济火。重耗津液。久则大便闭结幽门不通。上冲吸门。而噎膈转甚矣。(汇补)
治禁泥滞
尝见多郁之人。气结胸臆。聚而成痰。胶固上焦。道路窄狭。不能宽转。又或好酒之徒。湿中生火。火复生痰。
痰火交煎。胶结不开。阻塞清道。渐觉涩痛。若以血槁治。投以滋润之品。血未必润。反助其痰。病何由愈。惟黑瘦之人。真阴素虚。常觉内热。又不嗜酒。或过服香燥热药。当以血槁治之。(汇补)
死症
年满六旬者难治。粪如羊屎者不治。大吐白沫者不治。胸腹嘈痛如刀割者死。不绝酒色及忧恚者危。
用药
主以二陈汤。加白术、枳壳清痰。加竹沥、姜汁降火。加竹茹山栀开郁。加香附抚芎。抑肝。加青皮白芍。如咽嗌阻格。此为血少。加当归韭汁。如胸臆满闷。此为气逆。加诃子昆布。食下心痛。吐出乃止。
此胃中血瘀也。加韭汁姜汁以润之。腹硬而大便闭结。食反上奔。此下焦实热也,加大黄桃仁以下之。
有虫。加驴尿。有火。加童便。如血少瘦弱。本方合四物汤气虚倦怠。本方合四君子。加竹沥、姜汁童便
乳酪之类。凡膈病初起。郁结太过。血液未枯者。当以沉香、木香、豆蔻等开提之。不可徒用滋补。及久病胃伤。
津液已涸者。当以白蜜芦根当归白芍养之。不可徒事香燥。此先后之序也。
【附:梅核气
梅核气者。痰气窒塞于咽喉之间。咯之不出。咽之不下。状如梅核。此因湿热内郁。痰气凝结。治宜开郁顺气消痰。加味二陈主之。一方。用韭汁一杯、姜汁半杯、牛乳半杯。和匀。细细温服。得下咽。渐加之。
噎膈选方
五汁饮芦根生姜韭汁 沉香汁 竹沥 和匀。重汤煮服。
七圣汤半夏 黄连 白蔻 人参 茯苓 竹茹(各等分) 生姜水煎。
涌痰汤甘草 桔梗 瓜蒂(各一钱) 枳壳 陈皮(各五分)
水煎。饮尽探吐。
滋阴清膈散 滋血润肠汤(二方见反胃
噎膈仙方
白硼砂一钱半、真青黛一钱、乌角沉香二钱。共为细末。听用。再用白马尿一斤、(如反胃者用黑驴尿)
白萝卜一斤取汁、生姜半斤取汁。共于铜锅内熬成膏。每服用膏三茶匙。加前末药七厘。白汤调下。一日三服。当日可以通关能食。诚神验仙方也。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